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國學 > 國學資訊

湖北傳統小吃 湖北特色美食大全

湖北是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的故里,有着深厚底藴的歷史文化,同時在湖北的美食也是有很多的。説起湖北,我們就會想到熱乾麪,因為熱乾麪是湖北的特色美食小吃,很多人都慕名而來。一起欣賞下中國小吃文化之湖北小吃。

湖北傳統小吃 湖北特色美食大全

1、熱乾麪
  熱乾麪與山西刀削麪、兩廣伊府麪、四川擔擔麪、北方炸醬麪並稱為我國五大名面。它既不同於涼麪,又不同於湯麪,製作的方法是先將麪條基本煮熟,然後攜起來排油攤涼,吃時再在開水內滾燙幾下,瀝水,加上芝麻醬、蝦米、葱花、醬蘿蔔丁、小麻油和醋等性料拌勻。上口時香氣撲鼻,耐嚼有味。

  2、面窩
  面窩是武漢特有的,創始於清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9年)。當時漢口漢正街有個賣燒餅的,名叫昌智仁,看到賣燒餅生意不好,就想辦法創制新的早點品種。經過反覆琢磨,他請鐵匠打製幹把窩形中凸的鐵勺,內澆用大米、黃豆混合磨成的米漿,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鍋裏炸,很快就作出一個個邊厚中空、色黃脆香的圓形米餅。人們覺得很別緻,吃起來厚處鬆軟,薄處酥脆,很有味道。

  3、武漢烤蝦球
  武漢烤蝦球脆、鮮、香、嫩,吃起來口感奇妙,香辣撲鼻,勾人食慾,鮮脆可口,香入鼻腔,鮮至肺腑。剛端上桌的蝦球串,用手抓起一串,大口大口的啃,拋開斯文,忘掉俗事,越啃越有勁,直啃到手指頭,讓人戀戀不捨,久久回味!

  4、四季美湯包
  武漢的四季美湯包是在蘇式湯包的傳統作法基礎上不斷改進形成的。這種湯包具有皮薄、湯多、餡嫩、味鮮的武漢風味特色,有蝦仁湯包、香菇湯包、蟹黃湯包、雞茸湯包、什錦湯包等新品種,花樣繁多,風味獨特。不僅為武漢人所喜愛,而且在全國也頗有名氣。有經驗食客的吃法為:先輕輕咬破湯包的表皮,慢慢吸盡裏面的湯汁,然後再吃湯包的麪皮和肉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領略到小籠湯包的特有滋味。

  老四季美湯包館開辦於1922年,老闆田玉山從南京請來烹飪好手徐大寬師傅,在徐師傅的建議下,對湯包的製作進行嚴格把關和改進:第一步熬皮湯、做皮凍、第二步做肉餡,第三步制包,最後“一口氣”火候到位;同時在用料上一律選用上等,肉皮要絕對新鮮,肉餡要一指膘的精肉,解黃湯包定要用陽澄湖的大鮮蟹等。由於“老四季美”在質量上狠下功夫,因而一下子吸引了很多顧客,使“老四季美”的小籠湯包名聲大噪。

  5、黃石港餅
  黃石港餅生產歷史悠久,流傳着許多生動傳説。相傳早在清代嘉慶年間,湖北大冶劉仁八地方曾流傳一種羣眾所歡迎的龍鳳餅。(即後來的喜餅)

  此地劉豐泰雜貨鋪糕餅師付劉合意為了改進喜餅風味擴大銷售,在龍鳳餅的基礎上,用麪粉、糖、油、桔餅等原料精製細作,一餅一面有麻,鼓起很高,並蓋有“吉祥”的大紅字樣,香酥可口,銷售很好。為當地農村男女訂婚,娶媳招婿的一種必備的禮品,此餅就以作人的名字命名為“合意餅”。

  6、土家香腸
  土家香腸選用清江優質鮮豬肉為原料,採用土家傳統工藝,選擇松柏枝、桔樹枝等,精工薰烤而成,具有色鮮味正,營養豐富,風味獨特,臘香濃郁、回味悠長是家常和宴會的美味佳餚,也是走親房友的饋贈佳品。配料:鮮豬肉、辣椒、花椒粉、食鹽等。食用方法:(蒸、煮)熟即可食用或作其他菜的配料。

  7、土家蒸肉
  每逢臘月,湖北省宜昌市的土家人大多殺了自家餵養的年豬,最吸引人的莫過於殺年豬後家家都要做蒸肉吃。土家主婦幾乎都會做這道特色小吃,其實工序很簡單。首先就是準備必備的材料——玉米麪,新鮮肉(瘦的和肥的及骨頭各有),南瓜(可以加一點點糖單獨攪拌),土豆(剝皮剁成小塊塊),炸辣椒少許。然後用大的容器把這些材料及一些調味品(如花椒粉辣子味精等)放在一塊攪拌直到全部均勻色調接近中性色。然後把做好的蒸肉盛進土家蒸蒸肉的專用蒸格並放於鍋裏煮,約半個小時光景見蒸格有大氣冒出即可食用,其香奇醇其味奇美。實是土家一大特色小吃。

  8、蘿蔔餃子
  蘿蔔餃子是正宗的宜昌風味小吃。蘿蔔餃子雖然也叫餃子,但其製作原料以及製作方法卻與北方水餃大相徑庭。北方水餃主要原料為麪粉、瘦肉和蔬菜,而蘿蔔餃子主要原料為大米、黃豆和蘿蔔。北方水餃多為下水煮熟,而蘿蔔餃子則非下油鍋炸不可,否則就不能成形。所以吃起來的時候,水餃要輸蘿蔔餃子一段香脆。每到秋末,宜昌最着名的傳統小吃蘿蔔餃子便會被擺上街頭,薄薄的一層米漿包上白嫩的蘿蔔絲,放進油鍋葉中炸得金黃焦脆,皮已經溶入餡料之中。這種小吃多少年來甚得宜昌人的喜愛。

  9、涼拌魚腥草
  又名節節根、節兒根,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莖葉有魚腥味而得名,全草可入中藥。宜昌市境內均有生長,多為野生,還有人工載植。一年四季都有上市(春季最多),以莖肥嫩者為佳。配姜、蒜泥、醬油、醋、葱段、味精、麻油等即成,此菜脆嫩、清香、爽口,有清熱、解毒、消炎之功效。不僅是宜昌市民的一大嗜好,且成為賓館宴席上的美味佳餚,深受歐美食客的喜愛。

  10、三遊神仙雞
  傳説北宋時代的大文學家蘇軾父子三人同遊三遊洞時吃過此菜,感覺味道精美,吃後心爽神怡,悠哉遊哉,樂過神仙,因此人們稱此菜為三遊神仙雞。該菜系用麻油燒淋全雞及上十種調料燒製而成,色澤醬紅,香糯軟嫩,原汁原味,很有特色。

  11、白剎肥魚
  這是一道傳統名菜,採用虎牙灘到南津關一帶出產的肥魚(回魚),和肥膘肉共蒸而成,魚肉鮮嫩,魚湯肥美,菜餚清淡,原汁原味,深受中外食者好評。在此基礎上,還製作有鄉球肥魚,牡丹珍珠肥魚等花色。

  12、老九碗
  極具宜昌的本地特色,席上的菜由雜燴頭子、炸相蝶子、炸春捲子、魚糕丸子、魷魚筍子、錘碗蓮子、白肉肚子、香菌雞子、珍珠丸子等九道組成,都是用大碗盛着端上桌,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最好能嘗一嘗。

  13、清湯
  清湯是襄樊人的傳統風味小吃,而且是經濟快餐品種之一。清湯製作的主料是精粉、豬肉。其特點是:佐料齊全,製作精細,葷湯點碗,皮薄餡嫩,湯鮮味美。

  14、夜壺油茶
  油茶是一種適宜於冬季夜晚的小吃。油茶製作方法簡單,但調味講究。先把麪粉温火妙香,略呈黃色,後將羊油或牛油、胡椒、豆豉、葱、姜、鹽等放入適量,加水煮成糊狀即可。吃時,放碎蒜苗、炒花生米,香味四溢。睡前來一碗,可暖胃、潤肺、生熱。冬季,叫賣者身背好幾十斤重的大銅壺,走街串巷叫賣,所以人們戲稱它為“夜壺油茶”。

  15、襄樊涼麪
  襄樊人有句名諺:“冬至包面夏至涼麪”。涼麪為襄樊人夏季最喜愛的主食,將煮好的麪條用冷水淘涼後,盛於碗中,澆上菜馬拌勻即成。因為襄樊人喜歡吃生蒜,故蒜泥必不可少,再加以食醋,不僅取其味,又可消毒殺菌,實為受大眾歡迎的夏令佳食。

  16、牛雜麪
  密不可分的絕妙組合,獨一無二的早餐模式,襄樊食文化的一朵奇葩。黃酒配牛雜麪是襄樊人創造的一品“營養套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勃然興起,長盛不衰,遂成為充滿襄樊地域色彩的獨特食俗。

  17、太和千張
  太和的千張產於鄂州市梁子湖畔的太和鎮武昌山附近。武昌山為幕阜山餘脈,山下有謝埠村,村邊有一泉,泉水甘美,村民取此泉水用地產上好黃豆磨漿蒸製成“千張”皮。太和千張製作工藝精良,薄如蟬翼,色白如雪,可涼拌,可清炒,可煮食。可取泉中水,煮樑湖魚佐以太和千張,味道最佳。太和千張歷史悠久,明清時為朝廷貢品。

  18、東坡餅
  “東坡餅”又名空心餅、千層餅,是為紀念蘇東坡而命名的,空心餅講究圓、黃、酥、脆,呈凸狀小山包形,層層扁條盤繞着小山頂,既不能折斷,又不能虯曲一起串換位置。其自然酥脆,不添香料而自有清香,再加上寺僧在製作過程中繼承了傳統技藝,使“東坡餅”至今仍保留了蘇東坡時代的特色。

  19、風乾雞
  風乾雞又名“劉皇叔婆子雞”,名列“中國十大名菜”之一。這種雞以其易保存又不失新鮮,醇香,肉嫩,老少皆宜的特點,深受當地老百姓的喜愛。這種雞具有誘人的香味,是飲酒的最佳肉食品。

  20、豆油藕卷
  俗叫豆油卷,是楚鄉湖北孝感民間傳統風味素菜名饌。因孝感向以盛產優質蓮藕出名,故當地人民素喜烹食各種藕餚。特別每適年節喜慶,幾乎家家户户,都少不了要烹製豆油的美味佳餚。

  相傳,宋太祖趙匡胤自小家貧,早年曾浪遊楚地,以推車販運為業。一次寒冬,他手推獨輪車,從古“楚王城(今湖北雲楚)來至孝感西湖村,當獨輪車滿載販購的西湖蓮藕後,卻已時值風雪黃昏,飢寒交迫,趙匡胤便推車投宿湖酒家。急欲酒菜充飢禦寒,然而,卻逢當年因年歲饑饉,兵禍戰難頻繁,朝廷嚴禁民間釀酒,加之此時酒館飯菜俱空,廚間僅剩兩張未用完的豆油皮及葱、姜等零星物料,而聰明的廚師觸景生情,以顯示自己廚藝高明,便隨機應變,即取用來客獨輪車上的蓮藕作原料,經洗淨去皮,切成細絲,略用鹽醃漬後,抖入葱、姜、香菇絲等調配料和少許麪粉,用淨布緊緊卷捏成一字條形,再用抹過麪糊漿的豆油包牢,以鋸刀法切成形似”車輪“一樣的筒片,並經油炸烹製,稍許,酒家端上一盤”豆油藕卷“和一壺私人家釀陳酒送上餐桌。趙匡胤非常感激,便一人獨酌起來,邊吃邊即贊日:”豆油藕卷餚,兼備美酒好,落肚體通泰,今朝愁頓消。“於是,”豆油藕卷“這一佐酒美餚即問世並沿傳下來。

  大約過了十多年後,在公元960年,陳橋兵變,趙匡胤一躍而當上了宋朝的開國皇帝。一天,他忽然想起當年在西湖酒館吃過那難得的美酒和佳餚,頓時感慨萬分,為了不忘舊情,便特對孝感頒發詔書,取消西湖禁酒令。據《孝感縣誌》轉引《方輿勝地覽》記載:”太祖(趙匡胤)踐位後,令寬西湖酒禁,仍置萬户酒館“。

  自此,”西湖酒市“復興,亦沿傳千年。迄今,千年古蹟猶存,孝感城西入口處,還立有”宋太祖沽酒處“一石碑。詩題”高館臨湖舊業荒,青帘市岸指垂揚,金輿玉輦無消息,猶想當年酒甕香“。此處,乃孝感八景之一的《西湖酒館》遺址。

  21、歡喜團
  歡喜團又名麻元宵、麻雞蛋,是一種以糯米為原料,加水磨粉,幹,以紅糖和適量的麪粉,外層裹麻,油炸的食品。據傳江陵城內一陶姓人家經戰亂失散,歷盡艱辛團圓後,找出埋藏地下的糯米、紅糖等,作成湯圓油炸食之,取團圓快樂,閤家歡喜之意。

  22、魚糕丸子
  魚糕丸子是荊州一帶特有的風味,以吃魚不見魚,魚含肉味,肉有魚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被人稱道。傳説魚糕的製作起源於楚國,在楚都紀南城有一酒店,專做各種魚菜佐酒。夏日的一天,店主買魚多了一些,眼看魚已離刺將要腐爛,店主急中生智,索性把魚刺全部剔除將魚肉剁碎成茸,摻進幾個雞蛋,加上一些豆粉,又倒點白酒除腥,然後做成糕放在蒸籠裏蒸熟。第二天把魚糕切成塊裝碗蒸熱,澆上調料擺案出售,結果大受歡迎。後來魚糕越做越精美,人們用魚和肥膘肉做糕,再用豬肉、山藥等製成肉丸。肉丸墊底,魚糕放在上面,最後以肚片、腰片烹炒蓋帽,多菜共碗,俗稱”雜燴丸子“。

  23、荊州魚糕丸子
  魚糕丸子是荊州一帶特有的風味,以吃魚不見魚,魚含肉味,肉有魚香被人稱道。傳説楚都紀南城有一酒店,夏日一天,店裏剩了很多魚。店主索性將魚肉剁成茸,做成糕蒸熟。第二天切塊澆調料出售,大受歡迎。後來人們用豬肉、山藥等製成肉丸。肉丸墊底,魚糕放在上面,最後以肚片、腰片烹炒蓋帽,俗稱雜燴丸子。

  24、龍鳳配
  “龍鳳配”是古荊州的傳統名菜,據説諸葛亮為慶賀劉備、孫夫人從東吳安全歸來,將這道菜擺上宴席。龍鳳配以大黃鱔和鳳頭雞製作而成,大黃鱔象徵着龍,鳳頭雞象徵着鳳。劉備見後,喜形於色,大加讚賞。此菜傳到民間,一直流傳至今。

  25、千張扣肉
  千張扣肉是荊州名菜之一,原料為肥瘦兼有的五花豬肉,經煮炸,上紅糖色後,切成薄片,以碗扣住蒸熟。由於肉片薄如紙,形如梭片,因而得名。

  26、浠水蜜汁蓮藕
  又名”東坡蓮藕“,為當地名菜。先用浠水芝麻湖秋冬出水鮮藕,洗淨後,孔內灌入糯米,加涼糖、金錢桔、蓮米、花生二、桂花等,經數次火蒸而成。其味香甜,柔和多粉,珠絲纖纖。相傳蘇軾居共州期間,常用此菜下酒,故又名”東坡蓮藕“。整道菜,鬆軟嫩滑,糯米的麥香和冰糖、橘子的果香混合在一起,當香甜的蓮藕滑入口中,不盡感歎陣陣甜蜜幸福,讓人心情豁然開朗。

  27、黃陂三合
  黃陂三合是武漢市郊縣黃陂民間的傳統佳餚,已經流傳數百年。三合是魚丸、肉丸、肉糕三樣菜合而為一的統稱。當地羣眾又稱之為三鮮,他們把三鮮作為品評筵席的起碼標準,有”沒有三鮮不稱席,三鮮不鮮不算好“之説。三鮮各有其製作傳統技藝。魚丸選用鰓魚剁茸,配上蛋清、葱白、薑汁、豬油等製成。肉丸選用豬腿夾肉剁碎,配上魚茸和各種調料,酥炸而成。肉糕的原料和肉丸相同,但做成糕狀,蒸制而成。三菜合燒,魚有肉味,肉有魚香,別有風味。由於三菜中有魚、丸、糕三字,魚與餘諧音,龍的方音為圓,糕與高同音,人們便賦三合以年年有餘、家家團圓、步步高昇的寓意,為圖吉慶,年節必備。

  28、合渣
  又名懶豆腐,是土家族的傳統小吃。合渣的製作比較簡單,只是在開頭”推“的階段稍辛苦些,因此人們稱制作合渣為推合渣,其製作程序是:將黃豆洗淨用水泡脹後,連豆帶水在石磨上一轉一轉地磨成漿,架火煮開,然後放入切好的新鮮蘿蔔菜葉,再煮開,就製成了一鍋乳白帶綠的合渣。

  29、羊肉大面
  巴東羊肉大面,以碗大而聞名,又以肉嫩、湯辣、味鮮、不羶不膩,因其選料精細,製作講究而獨具特色。它以本地山羊肉為原料精製而成,《巴東縣誌》載”山羊作脯與鹿同美“。

  30、油茶湯
  是深受土家人喜愛的一種飲料。原料是茶葉、茶油、陰米子、芝麻核桃仁、豆乾。油茶湯清香可口,可提神開胃,驅熱禦寒,很受人們喜愛。

  小結:湖北不僅是一個文化底藴的城市,還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在湖北有很多的特色美食,很多來湖北的人都喜歡上湖北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