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國學 > 國學資訊

解讀江蘇的歷史文化

自古以來便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説,此典故出自范成大的《吳郡志》。江蘇不僅僅景色優美,更是歷史淵源流長,江蘇的美食令人流連忘返,江蘇的歷史文化更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了解江蘇的歷史文化吧!

解讀江蘇的歷史文化


  商末,太伯奔吳,將中原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術帶到吳地。春秋中期,吳王壽夢以邗邑(今揚州)為政治、軍事中心,自稱邗王,後吳王闔閭任用伍子胥和孫武,開創了“春秋王霸”基業。范蠡在今南京長幹裏築越城,開始了南京古城的雛形。春秋時期,江蘇在很多方面明顯地受到中原商、周文明的影響,其中文字就是很突出的例子,吳、越兩國的部分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是中原的書體。戰國時期,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地區均為楚之屬地,這一時期的江蘇文化深深受到楚文化的影響。楚人信鬼好祠,巫儺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今海州、南通童子戲以及曾是揚劇、淮劇淵源之一的香火戲,皆為古儺之遺響。

秦漢廣陵文化。秦始皇東巡經吳楚,見金陵有帝王之氣,於是改金陵為緯陵。鑿鍾阜,開河道為“秦淮”。項羽滅秦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幫爭雄天下。劉邦在徐州地區起事而建立漢王朝,從徐州、淮陰到揚州地區,多為兩漢諸侯王的封邑,廣陵(揚州)成為當時最有名的諸侯國。當時的社會生產比戰國時期有了更大發展,故而文學藝術也隨之昌盛。

六朝江東文化。公元220年到589年,東吳、東晉、宋、齊、樑、陳先後在南京定都,稱“六朝”。六朝時期雖然政局動盪,歷史短暫,卻是我國文化發展史上最為燦爛、最為活躍的時期之一。王羲之、王獻之父子長期生活在當時的南京,史稱“二王”,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奠定了六朝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崇高地位。六朝的石刻堪稱藝術長廊中的珍品。“六朝文化”在江蘇文化發展史上留下了輝煌篇章。江南樂舞稱一時之妙,百戲雜藝風行江左,書法、繪畫、雕刻藝術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隋唐揚州文化。隋煬帝開鑿南北大運河,促進了江淮地區的經濟發展,沿河城鎮建設日益興起,碼頭、鋪驛、酒樓繁華,百工技藝流動,民間藝人彙集,世俗文化陡然興起並光彩奪目。唐代後期,經過五代到南宋,南方大城市逐步興起,揚州成為重要商埠,繁華富足甲於天下。特別是安史之亂後,江淮比中原安定,經濟繁榮,文化日益發達。

宋元江淮文化。到了南宋,中國經濟、文化重心逐漸南移。兩宋時期,江蘇有眾多的文人畫家出現,他們既是畫家,又是書法家、文學家或者是詩人。迨至元,江南地區更成了全國商業活動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文學、戲曲、曲藝、音樂、書法繪畫藝術相當發達,取得很高的成就。於是,便有“金陵會稽,文士如林”之説。

明清江南文化。明、清兩代的江蘇,特別是江南地區,已是交通繁榮、百業興旺、財貨充溢、文化鼎盛的地區。園林和建築文化高潮迭起,文學名着橫空出世,戲曲發展日臻成熟,戲曲理論碩果累累,曲藝形式大量發展,文學、書畫、雕塑藝術流派紛呈,在繼承傳統基礎上又有新突破,繼續蓬勃發展。

近現代文化。鴉片戰爭後,南京、鎮江、蘇州先後闢為商埠,西方資本主義文化大量輸入,促進了中國民族文化意識的覺醒,在中國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抗衡中,開始了近現代化的歷史行程和文化的融合過程。辛亥革命前後,陳去病、柳亞子等在吳縣創辦“南社”,以文藝倡導革命。張謇在南通等地興辦民族工業。中華民國定都江蘇南京,南京再一次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民國時期的江蘇文化,不但表現出它的開放性,還明顯地表現出它的鬥爭性和進步性。

新中國成立後,倡導文藝為人民服務,江蘇文化藝術事業沿着這個總方針,朝氣蓬勃地跨進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江蘇在全省建立起了較為完備的文化管理工作體系,文藝社團逐步成立,文化藝術人才培養目標明確,使得各項文化藝術事業發展迅速,並取得突出成就。

千百年來,江蘇人民依靠智慧和力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不僅有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產,還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共同傳承着人類社會的文明,使江蘇成了我國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發達地區。

在這個區域內,有蘇州古典園林、南京明孝陵等世界文化遺產;有崑曲、古琴人類口述與非物質世界文化遺產代表作;有南京明城牆、南朝陵墓石刻等119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白蛇傳傳説、清曲等37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有各類博物館、紀念館180餘座、館藏文物80多萬件;有全國和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27座等。構築了江蘇文化深厚的底藴和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內涵,奠定了江蘇歷史文化遺產在全國的突出地位,使江蘇歷史文化遺產雖歷經千年風霜仍保持着強勁的活力。

江蘇歷史悠久。這裏是中國吳越文化的發祥地,早在數十萬年前南京一帶就已經是人類聚居之地。6000多年前,南京和太湖附近出現了原始村落,開始了原始農業生產。3000多年前,江蘇青銅器的冶煉和鍛造,已達到很高的技術水平。公元3-6世紀,南京成為中國南方的經濟文化中心。公元7-10世紀以後,全國經濟重心南移,有所謂“天下大計,仰於東南”的説法,揚州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城市。公元14-17世紀中葉以後,蘇州、松江和南京等地,成為我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祥地。19世紀末葉,繅絲、紡織、麪粉、採煤等近代工業,在無錫、南通、蘇州、常州、徐州等地陸續興起。此後,江蘇的經濟、社會發展在中國一直名列前茅。

江蘇人文薈萃。以着名詩人李白、白居易、劉禹錫、王安石為代表的歷代詩人,在江蘇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這裏還產生過眾多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如書畫家顧愷之、龔開、米芾、唐寅、邊壽民、鄭板橋、龔賢,中國古典小説《水滸傳》作者施耐庵、《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紅樓夢》作者曹雪芹,以及近現代散文家朱自清、詩人柳亞子、當代作家蘇童、黃蓓佳、範小青、畢飛宇。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周信芳、江其虎等。以劉田依(劉田一)、徐悲鴻、劉海粟、陳之佛、李可染、程大利、亞明、言恭達、湯永、宋文治、傅抱石、錢鬆喦、林散之、徐培晨、劉繼青、肖嫻為代表的書畫藝術大師享譽世界;源於江蘇的中國最古老的劇種----崑曲更有“百戲之本”的稱譽;蘇州刺繡、南京雲錦、淮陰年畫、淮陰剪紙、淮陰紅木傢俱、揚州漆器、南通風箏、宜興紫砂陶器、常州梳篦、蘇州和揚州的盆景等都是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工藝精品。

江蘇省正式建制始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自1983年起實行市管縣的行政體制。現設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揚州、鎮江、連雲港、徐州、鹽城、淮陰、泰州、宿遷13個省轄市,下轄52個縣和縣級市,54個市轄區。

標籤:解讀 江蘇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