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國學 > 國學資訊

中國十大名酒之汾酒

中國十大名酒之一的汾酒,產自山西,因它的口感“入口綿、落口甜、飲後餘香、回味悠長的特色”而聞名,此酒也是我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愛喝白酒的小夥伴們,汾酒又會有怎樣的歷史文化呢。接下來,不妨隨小編去看看。



汾酒以晉中平原所產的“一把抓”高梁為原料,用大麥、豌豆製成的“青茬曲”為糖化發酵劑,取古井和深井的優質水為釀造用水。這口有優美傳説的古井之水,與汾酒的品質有很大關係。汾酒發酵仍沿用傳統的古老“地缸”發酵法。釀造工藝為獨特的“清蒸二次清”。操作特點則採用二次發酵法,即先將蒸透的原料加曲埋入土中的缸內發酵,然後取出蒸餾,蒸餾後的酒醅再加曲發酵,將兩次蒸餾的酒配合後方為成品。

汾酒,酒液無色透明,清香雅鬱,入口醇厚綿柔而甘洌,餘味清爽,回味悠長,酒度高(65度、53度)而無強烈刺激之感。其汾特佳酒(低度汾酒)酒度為38度。汾酒純淨、雅鬱之清香為我國清香型白酒之典型代表,故人們又將這一香型俗稱“汾香型”。專家稱譽“其色、香、味”被實為酒中“三絕”,歷來為消費者所稱道。除銷往全國各地及香港、澳門地區外,遠銷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英國、法國、波蘭、美國等五大洲四十餘個國家。

1960年謝覺哉題詩曰:逢人便説杏花村,汾酒名牌天下聞。草長鶯飛春已暮,我來乃是雨紛紛。

歷史悠久
汾酒是我國古老的歷史名酒,產于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汾酒的名字究竟起源於何時,尚待進一步考證,但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此地已有“汾清“這個酒名。《北齊書》中記載,北齊武成帝高湛從晉陽寫給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植中説:“吾飲汾清二杯。勸汝於鄴酌兩杯”,宋《北山酒經》記載。“唐時汾州產幹釀酒”,《酒名記》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説的都是汾酒。當然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國尚沒有蒸餾酒,史料所載的“汾清”、“幹釀”等均系黃酒類。宋代以後,由於煉丹技術的進步,在我國首次發明了蒸餾設備。一九七五年從河北省青龍縣出土的金代蒸酒的鋼製燒鍋,可證明至少在宋代我國已有蒸餾酒。我國的白酒,包括汾酒等名優白酒在內,都是由黃酒演變和發展起來的。明清以後,北方的白酒發展很快,逐步代替了黃酒生產,此時杏花村汾酒即已是蒸餾酒,並蜚聲於世。

遠銷海外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進軍北京,路經杏花村暢飲汾酒,讚譽為“盡善盡美”。清李汝珍在《鏡花緣》一書九十六回的曲牌中,列舉當時全國知名酒類五十餘種,其中推汾酒為首,另外《兩般秋雨庵》、《清稗類鈔》等也有不少嗜飲汾酒的記載。自一九一五年汾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一等優勝金質獎後,其聲譽更是宇內交馳,名聲大噪。於是,閻錫山責令其副官集資設立晉裕汾酒有限公司,吞併了杏花村的大小酒家。一九四八年汾陽解放後,汾酒獲得了新生,正式成立了國營杏花村汾酒廠。酒廠的職工們進一步總結了歷史傳統經驗,改進生產工藝,使這枝古老的釀造奇花更加光彩奪目,汾酒以其清澈透明,清香純正,綿甜清爽,餘味爽淨的清香風格而獨樹一幟,成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自一九五三年以來,連續被評為全國“八大名酒”和“十八大名酒”之列。一九八零年又榮獲國務院頒發的金質獎章,近兩年多以來,汾酒除滿足國內人民的需要外,還遠銷世界五大洲的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名酒產地,必有佳泉
杏花村有取之不竭的優質泉水,給汾酒以無窮的活力。馬跑神泉和古井泉水都流傳有美麗的民間傳説,被人們稱為“神泉”。《汾酒麴》中記載,“申明亭畔新淘井,水重依稀亞蟹黃”,註解説:“申明亭井水絕佳,以之釀酒,斤兩獨重”。明末愛國詩人、書法家和醫學家傅山先生,曾為申明亭古井親筆題寫了“得造花香”四個大字,説明杏花井泉得天獨厚,釀出的美酒如同花香沁人心脾。釀造名酒,必有絕技。《周禮》上記載了了釀酒六法,即:“秫稻必齊,曲藥必時,湛熾必潔,水泉必香,陶器心良,火齊心得”,此為黃酒釀造法之精華。一九三二年,全國着名的微生物和發酵專家方心芳先生,到杏花村“義泉湧”酒家考察,把汾酒釀造的工藝歸結為“七大祕訣”,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時,高粱必得其真實,陶具必得其潔,缸必得其濕,火必得其緩”的“清蒸二次清”工藝,為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名酒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一九六四年,輕工業部為進一步發揚我國傳統名酒技藝,以汾酒工藝為試點,組織了全國着名發酵專家秦含章先生為首的技術力量,系統地總結和論證了汾酒生產工藝的科學性、正確性,為進一步開展對汾酒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中國十大名酒之汾酒
標籤:汾酒 名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