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國學 > 國學資訊

走進嶺南文化 走進百年名校中山大學

嶺南地區現泛指我國的兩廣及海南地區,是中國五嶺以南地區的一個大概的統稱。中國的嶺南文化不管是歷史淵源還是地方特色都在我國留下了一段華彩篇章。今天的我們就要來看看在中華民國時期嶺南最具人文風情的一所名校,一起跟着小編往下看看。

走進嶺南文化 走進百年名校中山大學

  1835年11月,美國公理會傳教士伯駕(Peter Parker)在廣州十三行開設眼科醫局,並於1859年改稱“博濟(Pok Tsai)醫局”。

1866年,博濟醫局搬遷並正式命名為“博濟醫院”。

1879年,博濟醫學堂改名為博濟醫院附設南華學堂。1886年孫中山以“逸仙”之名進南華學堂學醫,並從事革命活動。

1904年改稱南華醫學校,1930年改稱嶺南大學醫學院,1936年又稱孫逸仙博士紀念醫學院,併合並了私立夏葛醫學院。

1908年春,廣東光華醫學堂成立,由鄭豪等人創立。該校分別於1912年、1928年、1929年、1952年更名為私立廣東光華醫學專門學校、廣東光華醫科大學、私立廣東光華醫學院和公立廣東光華醫學院。

1909年春,廣東公醫學堂成立。1915年易名為廣東公立醫科專門學校,1924年改稱廣東公立醫科大學。

1925年併入國立廣東大學,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

1931年改稱國立中山大學醫學院。

1953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國立中山大學醫學院與嶺南大學醫學院合併組立華南醫學院。

1954年公立廣東光華醫學院與華南醫學院合併,成立新的華南醫學院,是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

1956年華南醫學院改名為廣州醫學院。

1957年改名為中山醫學院,1961年被定為衞生部屬全國重點高等醫科院校。

1981年成為首批有權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單位之一。

1985年經國家衞生部批准,中山醫學院改稱中山醫科大學。

廣州格致書院是十九世紀中國著名的教會學校,由美國長老會傳教士哈巴安德醫生1887年創辦於廣州,後發展為私立嶺南大學,博濟醫院及其附設的醫學校成為嶺南大學醫學院。

1907年該學校改為嶺南學堂,開設了醫科。後來該學校成為嶺南大學,而其醫科成為聖約翰大學的一部分。

嶺南大學
  嶺南大學是美國友好人士在廣州創辦的一所私立大學,1927年收歸中國人自辦。嶺南大學建校之初,校址幾經變遷。先從沙基金利埠到四牌樓福音堂、花地萃香園,1900年又遷往澳門,

1904年,將永久校址設在距廣州城東南十里的康樂村。

此後,經歷了戰火洗禮的嶺南大學,又於1937年南遷至香港,1942年北上至韶關。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嶺南大學得以重返康樂。

國立中山大學
  1924年2月鄒魯接管廣東農業專門學校、廣東法科大學兩校之後,即於當月24日召集三校學生在廣東高等師範學校禮堂舉行大會,會上宣佈籌建國立廣東大學,並報告了籌備經過和進行計劃等。3月3日,廣東大學召開首次籌備會議,着重討論並通過了國立廣東大學籌備處組織大綱。為保證籌備工作的開展和國立廣東大學的順利開辦,孫中山親自動手籌措資金。1924年6月9日,孫中山任命鄒魯為國立廣東大學首任校長。

中山大學歷史沿革
  1924年6月21日廣東大學舉行校長就職和學生畢業典禮,孫中山委託總參議胡漢民代表大元帥在會上宣讀了訓詞:“學海汪洋,毓仁作聖,大學畢業,此其發軔。植基既固,建業立名,登峯造極,有志竟成。為社會福,為邦家光,勖哉諸君,努力自強。”

國立廣東大學定於1924年9月15日正式上課。當時,學校並沒有舉行開學典禮與成立典禮。後又經校務會議複議,將開學典禮及成立典禮日定於1924年11月11日這一日,也就成為國立廣東大學的校慶日。

1925年,“廣東公立醫科大學”“廣東公立工業專門學校”併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廖仲愷提議將廣東大學更名為中山大學,10月獲國民政府批准。同年增設醫科。其後,廣東公立醫科大學、國立廣東法科學院、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工學院先後併入。

1926年3月,郭沫若就任文科學長,郁達夫任英國文學系主任。

1926年7月17日正式更名為“國立中山大學”,成為廣東最高學府。

1926年8月17日,國民政府下令改校名為國立中山大學。國立廣東大學改名後,國內出現多所以“中山”為名的大學,如武漢、杭州、南京、上海、蘭州、西安等地。1928年2月間,以蔡元培先生為院長的大學院有鑑於此,決定除保留廣州的國立中山大學以資紀念外,其餘中山大學均改為所在地方名。

1927年1月,魯迅從廈門大學被聘至中大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8月,更名為“國立第一中山大學”。

1928年3月,複名為“國立中山大學”。

1931年,改文、法、理、農、醫科為學院。先設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化學工程四系,校址暫定於文明路,第二年遷往石牌新校址(即華南理工大學和華南農業大學校址內)。

1935年,設立研究院,開始招收研究生,成為當時全國僅有的三所之一(是中國第一批成立“研究院”的三所高等院校之一)。1938年,設師範學院,理工學院增設建築工程系。同年10月受到抗日戰爭的影響遷至雲南澄江,1940年遷回粵北坪石。

1945年,遷回廣州石牌等原址復課,1947年設置體育系,袁浚從武漢大學被聘至中大任體育系主任。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後,原中山大學文理院系與嶺南大學文理院系合併,組成新的中山大學,中山大學入主原嶺南大學校址康樂園。1952年開始,全國高等學校進行了大規模的院系調整。

中山大學工學院、農學院、醫學院、教育學院調出,組建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學院(現華南農業大學)、華南醫學院(中山醫科大學)、華南師範學院(現華南師範大學)。

中山大學天文系由趙卻民教授率領調往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地質系主任陳國達教授率領全系師生49人調去湖南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中山大學哲學系由系主任朱謙之教授率領前往北京大學。中山大學人類學系由人類學系主任楊成志教授率領調往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分別於1952年10月16、17、20日前往南京、長沙、北京等地報到。

新組建的中山大學校區由石牌遷至原嶺南大學校址。中山大學原石牌校址,遷入了新組建的華南工學院、華南農學院等學校,中山大學原百子崗校址,興辦華南醫學院。

1952年院系調整後分設的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於2001年10月合併而成,調整後的新的中山大學,設有中文、外文、歷史、語言、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財政、金融、會計、貿易、企業管理、政治、法律、社會、經濟等18個系,另有俄文、會計、金融、企業管理4個專修科,中國語言文學、歷史、植物等3個研究所。

1953年7月開始第二次院系調整。

中山大學的財經、政法各系分別調至武漢大學、中南財經學院、中南政法學院等院校。同時對圖書、儀器、設備等進行了調配。中山大學圖書館原藏有前華南聯合大學及廣東法商學院所藏財經政法圖書資料,全部調配給中南財經學院、中南政法學院。

1954年,將全國惟一的語言系由中山大學調整到北京大學,語言系主任王力教授帶領全系師生48人整體遷出。中山大學植物研究所劃歸中國科學院管理(現華南植物園)。同時將原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廣西大學、南昌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廣東法商學院(現廣東財經大學)等院校部分有關科系師生調至中山大學。

1981年,成為中國首批有權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單位之一。

1987年12月,國家教委批准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成立。

1997年,進入國家“211工程”序列。

2001年1月,進入國家“985工程”序列。

2015年11月3日,中山大學與深圳市政府舉行共建世界一流大學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這標誌着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正式啟動。中山大學深圳校區選址深圳市光明新區,校園佔地面積約5000畝,是中山大學的主體校園之一,形成“三校區五校園”辦學格局。

2017年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7年10月25日,2018年全球最佳大學排行榜發佈,中山大學在中國排名第八。

2018年1月,為進一步加強人文社會科學建設,推動理論創新和學術繁榮,全面提升學科發展水平和學術影響力,中山大學成立了中山大學人文學科發展委員會和中山大學社科學科發展委員會。

小結:中山大學為“國父”孫中山先生創辦,在中國近百年曆史也是書寫了一段輝煌的歷史歲月,熠熠生輝。為中國近代發展貢獻不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