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國學 > 國學資訊

解讀中原文化重農抑商

重農抑商,主要的內容是:要重視農業、以農為本,並限制工商業的發展,它是中國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經濟指導思想。古代比較出名的重農抑商提出者有:李悝變法、商鞅變法,以及漢文帝的重農措施。下面,我們來看看中原文化中的重農抑商吧。

解讀中原文化重農抑商


  在農耕時代的中國商業和商人的命運,與王朝政策相關,而政策的變化,也與不同時代的政治形勢相關聯。

商鞅變法實行的重農抑商政策規定:土地可以買賣;家裏有兩個成年男子不分家的,加倍徵收他們的賦税;粟帛生產得多的,受到免除徭役的優待。

中國封建社會採取這種政策,歸根到底是由其經濟基礎決定的。封建國家的經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這種經濟的主要部門是農業。農業是古代決定性的生產部門,提供給人們最基本的生活資料,農業生產的狀況直接關係到國家的興衰存亡。為此,歷代統治者都把農業當作根本性的大事來抓,採取一系列督促、鼓勵、組織農業生產的措施,在國家經濟政策上向有利於農業發展的方向傾斜。通過發展農業,封建國家可以徵收穩定的土地税來保證財政收入,還有利於社會穩定,將農民緊緊束縛在土地上。統治者認為,發展工商業不僅不如經營土地那樣使生活有保障,還會加劇勞動力從土地上流失,造成種種社會問題。因此,重農抑商、以農立國就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傳統治國主張。

古代重農抑商政策主要表現在:一、統治者反覆強調農業為本業,商業為末業;二、在土地問題上,採取抑制兼併的政策,防止農民大量破產,穩固農業生產基礎;三、強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動;四、從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業活動:限制商人的政治權利,堵仕途之路,不許其後代做官;利用税收制度懲罰商人;對重要行業採取官營,不許商人染指;從日常生活方面對商人進行限制,對其穿衣、建房、乘車都有歧視性規定,等等。

古代重農抑商政策:
  一、戰國時期,秦國獎勵耕織;二、明清時期,統治者極力強化本末意識,實行專賣制度,等等。

影響:
  積極:重農抑商政策在封建社會初期對當時農業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維護社會穩定、鞏固新興地主階級政權起了積極作用。例如商鞅變法,實行重農抑商政策,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從而促進了秦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物質基礎。

消極:“重農抑商”政策也導致地主官僚不斷兼併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農民破產流亡,影響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激化了階級矛盾,造成農民起義不斷爆發。地主官僚集團也因瘋狂兼併土地而更加腐敗。到了明清時期,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出現,而統治階級依然堅持“重農抑商”的政策,推行一系列不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措施。這些做法,違反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導致了國家落後,也使其失去了最初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