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國學 > 國學資訊

中國戲曲大全之川北燈戲

川北燈戲是中國戲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流行於四川省的東北部,明清後,川北燈戲頻繁出現在四川各個地區,至今一直保持着。川北燈戲大多取材於漢族戲曲文化,貼近生活,通俗易懂是它一直擁有的特色。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戲曲劇種吧。


簡介
  川北燈戲是流行於四川省東北部地區古老的漢族歌舞小戲,明清以來,燈戲頻繁演出於川東北的廣大山鄉,至今延綿不絕。川北燈戲的劇目多取材於當地漢族民間生活,現有劇本200餘個;唱腔曲牌分正調和花調兩類,來源於漢族民間小調、神歌、佛歌、嫁歌、聖諭調及端公調;表演以(醜)、(跩)、(笑)為特徵,融會了木偶、皮影、猴戲、民間歌舞等多種技藝。由於它生長於民間,反映的是民間的人生理念和審美情趣,因而為山鄉民眾所喜聞樂見,並稱之為“農民戲”、“喜樂神”。2006年5月川北燈戲被國務院授牌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戲曲大全之川北燈戲

特點
  川北燈戲的表演接近生活,粗獷簡潔,詼諧通俗,載歌載舞,妙趣橫生,唱詞質樸健康,無固定的程式套子,多采用川北民間歌舞,雜或木偶、皮影、猴戲和跳端公的表演手法,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因小戲多、喜劇多、鬧劇多,故醜行在川北燈戲的表演中佔有特殊地位。燈戲的醜行有男醜、女丑之分,男醜又叫小花臉、三花臉,女丑又叫彩旦、搖旦、婆。醜既扮反面人物,也扮正面人物和中間人物。在眾多燈戲劇目中,半數以上少不了醜。

歷史意義
  早在明嘉靖年間就流行於閬中、南部、儀隴等地,是根植於川北的漢族傳統歌舞小戲。它繼承巴渝舞的遺風,源於儺戲,距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在觀看燈戲時人們不禁要隨着燈戲走進歷史,為旅遊者提供了一次文化穿越和迴歸的體驗。而燈戲在發展過程中,吸取了昆、高、胡、彈腔及大量民間表演手法,風格明快、幽默、誇張。曲調吸收了川北山鄉的民歌、佛歌、嫁歌、清音、端公調,也吸取了陝西的酃調、吳下的補缸調等,極富地方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