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為什麼叫做偷菜節?偷菜節歷史介紹

在中國苗族的傳統裏有很多的節日,那麼在這麼多的節日裏,有一個節日叫做偷菜節。那麼很多人對這個偷菜節很不是瞭解?也不明白為什麼叫偷菜節?那麼想知道為什麼叫偷菜節,那麼我們就得從它的歷史説起。我們一起來看看偷菜節的歷史。

為什麼叫做偷菜節?偷菜節歷史介紹

  古時偷菜節有“放偷”的習俗。遼金時期是嚴禁偷盜的,一經查獲,除依法論罪,還得按所偷的東西的價值實行數倍賠償。但當時的元宵卻被稱為“放偷節”,這天人們可以肆無忌憚地進行偷竊,官府不禁止,也不逮捕。南北朝的契丹族於正月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夜連續三天“放偷”,女真族則於十六日夜進行“相偷”——即為互相偷竊。有主婦明目張膽地率領婢妾到他人家趁主人迎客之際偷竊物件,主人發現後,提家用茶食糕點上門贖取被偷物件。

“放偷節”裏,“偷”得最多的是偷人家菜園子裏面的青菜,所謂“偷青”;厲害的有偷空人家菜園子的。據記載,一遇元宵佳節,“不論男女老少,不待更深,飯後即出,到處洶洶,勢同掠奪,各園主稍為疏防,即被一掃而空。”——現今貴州的黃平一帶還保留了“偷菜節”的習俗。

除了偷菜,人們也還偷別的東西,比如偷燈——送燈或偷燈以祝願生子的習俗很早就有,《歲時廣記》引《本草》稱,宋時人認為正月十五日的燈盞可以使人生子,若夫婦共同去別人家把燈偷來,放置牀下,當月可懷孕。古時元宵節的晚上,家家户户門前都燃一些用豆麪捏成的或用水蘿蔔刻成的燈,有女子婚後三年不育的,元宵節就上街去偷燈吃,一般偷劉姓和戴姓的,“劉”音“留”、“戴”音“帶”,取其諧音,意為“留住孩子”,“帶上孩子”,雖是迷信的説法,但也喜慶。

所以説,古人們在元宵節不僅玩得不亦樂乎,還“偷”得不亦樂乎呢,偷菜、偷燈什麼的其實不過小兒科啦,更有甚者,是偷人——明代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刊行的《帝京景物略》一書,在提及金元時期元夕“放偷節”情形時,説到元夕“三日放偷,偷至,笑遣之,雖竊至妻女不加罪”,意思是不僅偷物還可以偷人,且妻女為人所竊都不以為忤——真真是飽暖思淫慾呵,難怪元宵節被稱為中國情人節,這要是考證起來,比起西方的“聖瓦倫丁節”,怕是歷史更悠久呢。

小結:以上就是偷菜節的歷史介紹。看完了這個歷史悠久的偷菜介紹,是不是知道為什麼他會叫偷菜節呢?是有多大的意義呢!

標籤:偷菜節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