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國學 > 國學資訊

中國戲曲大全之彩調

彩調又稱“調子”,“彩調子”等,它起源於桂林地區的農村歌舞,是中國戲曲文化中的一部分,主要流傳於廣西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隸屬於燈戲系統,彩調子表演主要包括念,唱、做、舞四個動作。大家是不是對這個戲曲感到很好奇呢?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廣西彩調吧。


簡介
  彩調俗稱調子、彩調、彩燈、哪嗬嗨等,是廣西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屬燈戲系統,源於桂林地區農村歌舞、説唱衍化而成的“對子調”。起源於廣西北部農村,流傳甚廣,名稱不一。桂林叫“彩調”,柳州、河池地區和梧州部分縣叫“調子戲”,平樂、荔浦一帶叫“採茶戲”、“彩燈”,左、右江的寧明、百色等地叫“大采茶”、“嗬嗨戲”等,1955年以後統稱為“彩調劇”。

中國戲曲大全之彩調

藝術特色
  彩調最初為“雙簧蛋”形式,單人表演男女兩個角色,而“對子調”則由男女同台表演。多從神話傳説、章回小説、市井軼聞中取材,積累劇目500出。彩調演出採用桂林話,本區內各民族不但都能聽懂,還有本民族的彩調演員。清末,彩調發展成戲後就有了《王三打鳥》、《三看新》、《娘送女》、《雙打店》、《王二報喜》等三十六出。

表演形式
  彩調劇的表演是包括唱、念、做、舞四功五法在內的綜合性藝術。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做與舞的表演。由於彩調演出的是以“三小戲”為主的載歌載舞的36出江湖調,在表演中的手、眼、身、步法,基本貫串於彩調的“矮步”、“扇花”之中,所以説,“矮步扇花”即是彩調最具特點的表演藝術。彩調的矮步扇花,在各個行當中都有不同的表現身段。

標籤:彩調 中國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