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毛南族的飲食文化:一字記之曰“酸”

毛南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中國雲貴高原的茅南山、九萬大山、鳳凰山和大石山一帶。毛南族飲食簡樸,但有特殊的習慣,喜食“酸”味,曾有百味皆用酸的記載。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毛南族的飲食文化吧。

毛南族的飲食文化:一字記之曰“酸”

  飲食習慣
  毛南族飲食簡樸,但有特殊的習慣,在小平原、小平壩上,人們以大米為主食,玉米、小麥為輔,平時叫大米飯或稀粥,過節過年做米粉、米糕、五色糯飯、糯米餈粑等。在山區峒場,人們以玉米為主,小麥、高粱、紅薯、豆類為輔,生活較苦,他們喜歡吃豬、牛、羊、雞、鴨等肉類,有吃酸食的傳統習慣。此外,毛南人把生羊血視為滋補品,在殺羊時把羊血盛在清潔瓷盆中,用刀把羊血割成小塊,用烈酒浸泡後即食用。他們説:生羊血經酒消毒後無腥味,不傷腸胃,還有吸塵和滋味身體。

“百味皆酸”
  酸食是毛南族傳統的飲食習慣。在他們的族譜中,曾有“百味用酸”的記載。秋收後,有的人家殺豬殺牛,開始醃製酸肉,醃製的方法是先把豬肉(或牛肉)切成半斤至一斤重的塊,用米粉合食鹽搓勻後放壇內,加蓋密封,經過長時間酸液的侵蝕,肉塊已酸化變熟,吃時不必煮,酸味不膩人。遠客到來,主人常以積年酸肉招待以示盛情。他們醃製的“螺螄酸”,風味更為獨特。

在醃製前,先把活螺螄放在清水盆裏浸泡幾天,讓它吐盡穢物和沉水,然後洗淨泡熟(不需去殼)用清潔的巾布把它包好放入壇中,用時在壇內加入清水,再把炒熟的糯米和用火烤過的豬骨頭放入壇內,與螺螄一起混合醃製。這和酸肉一樣,醃製的時間越長越好,螺螄肉就會全部溶化於酸液之中。夏天天氣炎熱,勞動歸來吃些螺螄酸,不僅清新爽口,而且還會防治腸胃消化不良和腹瀉等疾病。此外,他們還醃製酸菜葉、酸竹筍、酸豆腐、酸芋莖、酸辣椒、酸姜等,品種很多,户户皆有。

毛南族特色飲食
  (1)“毛南飯”
  “毛南飯”的原料有玉米粉、鮮嫩豆牙,嫩南瓜(南瓜苗、南瓜花),薑絲、辣和油鹽等。做法是有先用冷水將嫩竹筍煮(不能用熱水煮,以免出苦味),加入玉米粉煮成糊狀,然後加入豆夾或切碎的南瓜,最後再加入南瓜苗(或南瓜花),拌些油、鹽,即成“毛南飯”,辣椒只作調料。這種飯吃起來很可口,有一種特別清新的香味。

(2)“打邊爐”
  毛南族有一種吃菜牛肉的辦法叫“打邊爐”同北方的“涮羊肉”有些相似,但又不盡相同,吃先將法是生特新鮮的牛肉切成薄片,以湯、姜、蒜、西紅柿為佐料,另將辣椒、鹽巴、加水調成“鹽碟”。進餐時,將牛肉片擺在爐子周圍,鍋上擺着鹽碟等鍋中湯水鼎沸時,先放薑絲、大蒜、和西紅柿,等再沸時把牛肉投入,拌幾下,牛肉呈灰白色,及時拿上,蘸過鹽入口,肉片投放的時間不能過長,以免老化變硬,這種食用方法使菜牛肉脆嫩清香,不羶不膩,不損腸胃,為毛南族待客之佳餚。還可在鍋中燒湯少許,將鍋邊灼紅時,把牛肉貼到鍋邊上,當牛肉捲曲如木耳狀時再拿出蘸鹽食用,味道亦佳,行令敬杯,更是情意濃濃。

(3)“鴨醬”
  毛南族人喜歡做“鴨醬”,做法是舀上一碗最好的酸水,把鮮鴨血倒入酸水中拌勻,過些時間後,鴨血即變成灰白色,帶着濃馥的酸味,吃時加入鹽、薑絲、辣椒、蒜泥拌勻即成鴨醬,用鴨肉蘸着鴨醬叫,味道奇鮮無比。

(4)飲酒
  毛南族人好飲酒,也自釀酒。釀酒的原料甚多,糯米、粘米、玉米、小米、高梁、地瓜、南瓜、都可以釀出美酒來。所釀之酒度數不高,一般為20至35度。廟節一般在農曆五月,此時插秧已結束,必須祈求天神給予風調雨順,同時還要祭祀飼養牛的創始人“三界公”。屆時,各村都要殺一條菜牛進行祭祀,並給耕牛飼糯米飯糰和粉蒸肉。祭祀在三界廟前舉行,由“鬼師”主持,並要舉行“椎牛”的儀式。毛南族人多禮好客,吃飯時無論客人大小,都被邀請與主人家長輩同坐。吃飯時如無酒招待,會被認為失禮。

客人入席後,先用手指或自己人子、蘸酒灑地,表示先敬主家祖先,並祝願主家萬事如意,而後主客碰杯互祝飲酒。毛南族過去盛行早婚,兒子幾歲就由父母代為定婚。婚禮有“送典”、“穿耳”、“踩門”、“認親”等等程序,其間也少不得酒。例如認親,女方由姑嫂或女伴陪同到男家,男家要辦兩三桌席請舅父母、叔伯等近親來,與姑娘見面。在結婚的時候,賓客到達,帶隊的人要先到主人家屋檐下的一張安放有迎親神龕的桌子旁,賂神敬酒,然後才能進屋。結婚時不拜堂,但要拜祖先和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