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佛教喪葬習俗有火葬嗎,佛教喪葬習俗介紹

小編會經常去思考一個問題,活着,是為了幹什麼,思考這樣的問題,才能讓自己在以後的日子裏面過的更有意義。我們出生的時候就意味着死亡,今天是餘生最年輕的一天,喪葬習俗是離開方式。下面看看佛教喪葬習俗介紹。

佛教喪葬習俗有火葬嗎,佛教喪葬習俗介紹

佛教起源於印度,我國古代僧人的葬禮很多方面都受到印度佛教傳統習俗的影響。在古代印度曾流行四種葬法,即水葬、火葬、土葬、林葬。火葬和土葬人們都很熟悉,水葬就是把遺體放在水中,隨波逐流;林葬則是把遺體棄在荒林中喂野獸。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病死在中印度拘屍那羅城外,他就是火葬的。佛教僧人以釋迦為榜樣,一般以火葬為主。

火葬在印度稱茶毗,是一種焚燒遺體、收藏遺骨的葬法。中國佛教僧人的死葬,一般也以火葬為主,也是火化後收其舍利,建舍利塔收藏。我國着名佛寺如嵩山少林寺的塔林,就是該寺埋藏曆代住持等高僧舍利的塔羣。但也有例外,比如唐代高僧玄奘,死後就沒有火葬,唐高宗是用金棺銀槨將其全身埋葬。

至於葬禮是否隆重,是根據亡僧生前的地位而定的。一般僧人過世後並不舉行葬禮,也不戴孝哭喪,不舉行任何佛事活動,只請首座主持一個簡單的送喪儀式火化即可。住持等首腦僧人亡故,則要舉行葬禮。這種葬禮的儀式一般由其他寺院的高僧或本寺的首座擔任主持。其程序與俗人的葬禮大體相似。

首先,堂頭行者要向寺院上下報喪。由弟子或侍者親隨為逝者洗浴更衣,裝殮入棺,在棺木前設粥飯茶湯為供品。方丈及眾僧焚香禮拜,舉哀,各人都要換上喪服。逝者入棺3日後蓋上棺蓋,將棺木移至法堂,在法堂上掛帷幕,中間法座上掛上亡僧遺像,安放牌位。在法堂上香燭不絕,每天兩次上供,還要派人通宵守靈。

在正式舉行葬禮的那一天,其他寺院的僧人以及俗家施主都要登門上祭,由寺院知客僧接待。然後起棺出喪,由喪司、維那進香,做起棺佛事,鳴鐘鼓等佛具送喪。主喪帶領眾人,排成兩行,齊步並行,行走時要心懷悲哀,不能交頭接耳。到了火化場所,由小師、鄉人及法眷看守火化並收攏遺骨。最後,亡故僧人的遺骨要送入塔內安放,僧人的牌位進入祖堂供奉。葬禮結束。

如果喪者是住持,此後還要選舉新的住持。

喪葬禮儀和我們大家有着密切的關係。所謂“生死無常”、“生死事大”,生死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把生死看成是人生的兩件大事,尤其“慎終追遠”的孝親思想一直是中國固有文化中為人所稱譽的美德,此與佛教的報恩思想頗為符合。

不過,中國民間的喪葬禮儀眾説紛紜,莫衷一是,很多不合時宜的觀念、作法實在應該淨化、改良。例如:看風水、擇日、死後八小時以內不能入殮、出殯時安排電子音樂、花車、遊街、哭墓等,不但浪費,而且有失莊嚴。因此,特別訂定喪葬禮儀篇,説明往生前的臨終關懷、撰寫遺囑,以及往生後的助念、入殮、殯葬等禮儀,作為我佛子處理人生大事的準則。

總結:大家應該都有過一種感想,做人累,要經歷生老病死,要經歷那麼多的事,要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做人,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