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國學 > 國學資訊

中國戲曲大全之辰河高腔

辰河高腔是中國戲曲文化一個不可分離的部分,它是湖南省地區最歡迎的一個漢族戲曲劇種。在表演中,主要以幽默,樸實,富有區域特色而出名。辰河經過長期的發展和創新,已經形成了獨具風格,流傳廣泛的一個地方戲曲。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辰河高腔吧。


簡介
  辰河高腔是一種湖南省的漢族戲曲劇種。曲腔幽雅,表演樸實,富有鄉土特色,為人們所喜聞樂見,廣泛流傳於懷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與這些地區毗鄰的貴州的桐仁、鬆桃、印江、思南、玉屏、鎮遠和四川省酉陽、秀山、黔江、彭水等縣(市)。演出劇目內容健康,藝術性強,使廣大觀眾在藝術上得到美的享受。在活躍、豐富羣眾文化生活,寓教於樂、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加強民族團結,促進經濟繁榮等方面起到了積極推進作用,具有極其深遠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中國戲曲大全之辰河高腔

源流沿革
  辰河高腔是一個流傳地區較廣而頗有聲譽的漢族戲曲劇種。初步考證,辰河高腔發源地是瀘溪浦市鎮,形成時期系在清代道光至咸豐年代,是從弋陽而來,屬戲曲四大聲腔弋陽腔範圍。辰河高腔這個劇種形成的初期,是以堂會形式在一些私家演唱,辰溪最早的圍鼓堂是"桂和堂"成立於清代咸豐年間,後來又成立了"積慶堂"、"協和堂"、"佳和堂"、"少和堂"等等,高腔就是在這種堂會形式下,不斷研討、實踐,改造而逐步豐富完善起來,終於成為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新的劇種,是我國戲劇百花園中一朵絢麗的山花。辰河高腔最初在紳士中流行,及後才發展到市、村民階層。儘管圍鼓堂隨後有所擴展,仍不能滿足越來越多的喜愛高腔羣眾的要求,而出現了低台(木偶戲),又叫"矮台戲"。縣內僅大水田鄉新塘村羅姓一家有木偶戲班。低台的形成和發展,促進辰河高腔走上了高台的演出(舞台演出)。高腔是什麼時候登上舞台的,無任何歷史資料可考。據已故的高腔名醜陳德生和浦市圍鼓泰斗印佛痴所保存的資料。在清代咸豐年間,貴州人杜風林在浦市組建戲班登台演出。培訓學員均採取在江湖班中邊傳授邊演出的方式,杜風林是組班授徒的先導。到了光緒年代,在辰溪先後成立的班社有"仁和班"、"四喜班"、"大紅班"、"雙喜班"、"德勝班"、"雙合班",這些班社活動時間都不太長,在羣眾中的影響不大,有的甚至鮮為人知,而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廣的,是宣統元年成立於浦市,後轉來辰溪的"雙少班"。"雙少班"是浦市富紳康少百與其摯友名生角各代健(字少康)組建。在清末民初間,辰溪、瀘溪、沅陵、浦市以及乾州、花坦、鳳凰等地,凡重大演出活動,均以能請到"雙少班"為榮,"雙少班"從成立到結束,達四十餘年,踏遍了湘西各縣,許多偏僻山村及邊遠苗寨,培養了楊學貴、石玉鬆、劉喜發、楊仕元、肖連元、唐玉清、姚金榜、江俊卿等藝屆名流,真所謂名角彙集,人才濟濟,是一個倍受羣眾歡迎的班社,在高腔發展史上譜下了光輝的篇章,新中國成立後,被收編為縣級劇團。由此看來,辰河高腔是從圍鼓到低台再到高台,經過長期的承前啟後和不斷地錘練創新,獨具風風采,廣泛流傳的地方劇種。

流傳區域及影響
  1、簡要描述
  辰河高腔,是包括高腔、彈腔和很少部分崑腔在內的而以高腔為主的一個地方戲曲劇種,且流行於沅江中上游的支流辰河一帶,故名"辰河高腔"。

2、歷史
  辰河高腔源於戲曲四大聲弋陽腔。史載山東高腔店盧公,四川為官,明末清初去官還籍,時值戰亂,逐客居辰溪,遊於士紳中。盧公精音律,懂戲文,乃與諸鄉紳士結合地方調子,創曲牌,定唱腔,是為辰河高腔之始。到清道光年間,酵親王府"小恩榮"弋陽戲班,部分戲子流落到辰州府,把弋陽腔和地方曲高進一步融合,使辰河高腔在民間得到流傳。辰河高腔起源的另一説法是:明初,朱元璋為休養生息,發展生產,鼓勵移民遷徙,開墾荒地和經商,江西大批移民遷到浦市,同時,江西地方戲曲弋陽腔隨之傳入當地。辰河高腔以弋陽腔為基礎,結合當地的民間小調、宗教音樂、放排號子和山歌等民間音樂發展而成為藝術風格獨特的大型地方劇種;其發展過程經歷了圍鼓坐唱的初始期,矮台(木偶)演唱的發展和高台演唱成熟期幾個階段。

辰河高腔真正走向民間始自清咸豐年間的"大紅班"。由於堂會組織只是給士紳等有錢人家演唱,遠不能滿足平民百姓看戲的需求,因此在咸豐年間,老藝人杜風林組建大湘西最早的辰河高腔戲班"大紅班",到各地巡迴演出,開始走向民間,此後辰河高腔得到廣泛流傳。

3、藝術特點
  在長期的發展演變過程中,辰河高腔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它有48本"目連戲"及《黃金印》、《紅袍記》、《一品忠》、《琵琶記》、《裝瘋油鍋》等劇目,在湘西久演不衰,深受羣眾喜愛。辰河高腔曲調豐富,有曲牌五百餘支,適合表達各種不同的思想感情,主要曲牌有【歸朝歡】、【降皇龍】、【浪淘沙】、【淘金令】、【撲燈蛾】等。

辰河高腔的聲腔高亢激昂,音域寬廣,可在高、中、低音區迴旋,粗放時裂金碎玉,響徹雲霄;柔和時則細若遊絲,婉轉動人。男聲用大本嗓演唱,給人以粗獷奔放之感;女聲唱腔的高八度花腔委婉清亮,悦耳動聽。

演員的表演樸實、自然,帶有濃郁的泥土氣息,具有講究唱功、多唱傳奇本高腔、擅演目連戲的特點。演出時的伴奏樂器包括嗩吶、笛子、京胡、二胡、三絃、大鼓、小鑼、雲鑼、鈸、小鼓等,特製的高腔嗩吶聲音高亢優美,能與唱腔融為一體,在幫腔和伴奏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4、角色
  早期的辰河高腔分生、旦、淨、醜、外、副、末、貼八個腳色行當,清末民初之後變為生、旦、淨、醜四行,其中生角又分為正生、老生、紅生、小生,旦角又分為正旦、小旦、搖旦、老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