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國學 > 國學資訊

中國農業文化遺產:山東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羣

“滄海桑田”這個詞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滄海大多數的人也都看過,但是密密麻麻的桑田有誰真正見過呢?中國農業文化遺產之一的山東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羣就是這樣的一大奇觀。放眼望去,望不到邊的桑樹,隨風搖擺似乎在歡迎你一般,多麼令人開心!

中國農業文化遺產:山東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羣


  中國樹齡最高、規模最大的古桑樹羣位於山東夏津縣東北部黃河故道中。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羣佔地6 000多畝,百年以上古樹2萬多株,涉及12個村莊,被命名為“中國椹果之鄉”,是遠近聞名的“中國北方落葉果樹博物館”,是國際生態安全旅遊示範基地。

山東夏津古桑樹種植時期跨元明清三朝。特別是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至20世紀20年代,百姓掀起植桑高潮,鼎盛時期種植面積達8萬畝。相傳此間樹木繁盛,枝杈相連,“援木可攀行二十餘里”。千百年的選育,桑樹在夏津已由“葉用”變為“果用”。附近居民多食桑椹而長壽,因此桑園又叫“頤壽園”。古桑樹羣羣落結構複雜、生態穩定。羣落以桑樹為主,間有其他落葉喬木、灌木和草本。數百年的古桑,枝繁葉茂,根系發達,冠幅10米的古桑樹,年產桑果400千克,鮮葉225千克,在風沙區,發揮着保持水土的巨大作用。夏津縣的勞動人民還探索出了一套桑樹“種植經”。他們用土炕坯圍樹,畜肥穴施,犁伐曬土等方法施肥和管理土壤;用油渣刷或塑料薄膜纏樹幹的方法防治害蟲,天然無公害;採用“抻包晃枝法”採收,當地流傳着“打棗晃椹”的説法。歷史上山東夏津古桑樹羣遭受過三次大的破壞,面積從8萬畝鋭減到6 000多畝。現在,勞動力缺乏、農藥化肥污染等原因使古桑樹再次面臨着生存威脅。目前,夏津縣政府按照農業部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要求,制定了古桑樹羣保護與發展規劃;註冊了夏津椹果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同時被中國中藥材種植專業委員會評定為“道地優質藥材種植基地”,延伸桑產品加工產業鏈,在加工生產東方紫酒、桑葉茶的基礎上對桑樹的藥用功能進行研究與開發。

見證了滄海桑田的壯舉,承載着厚重的黃河文化和桑文化,山東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羣給當地帶來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生存保障,並將通過文化和產業的聯動發展,煥發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