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國學 > 國學資訊

荊楚文化圖騰是什麼?

荊楚文化是周至春秋戰國時期在漢江流域興起的一種地域文化,是中國古代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荊楚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着鮮明的地域特色和經濟文化價值。那麼,荊楚文化的圖騰是什麼呢?荊楚文化的圖騰是不是鳳凰呢?一起來看看吧!

荊楚文化圖騰是什麼?


  楚人尊鳳是由其遠祖拜日、尊鳳的原始信仰衍化而來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歷史。戰國時楚人歇冠子在《歇冠子》一書説:“鳳,鶉火之禽,太陽之精也。”描繪出了“鳳”的基本特徵:鳥類,高大,五彩金,能歌善舞,吉祥安寧,被奉為楚人氏族圖騰。

鳳不僅是神鳥,而且還是楚族、楚國尊嚴的象徵。楚人尊鳳的影響便透到各個領域。如在楚國的文物中,鳳的圖像、繡像和雕像不勝枚舉,楚人衣服上的刺繡圖案也是以鳳為主要內容。此外,還有“鳳鳥雙連環”、“虎座鳳架鼓”、“鳳龍虎繡羅禪衣”等,楚國的鳳紋彩繪可謂千姿百態,無奇不有。

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説中的百鳥之王,和龍一樣為漢族的民族圖騰。雄為鳳,雌為凰,其總稱為鳳凰。鳳凰性格高潔,非晨露不飲,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棲。神話中説,鳳凰每次死後,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後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並獲得較之以前更強大的生命力,稱之為“鳳凰涅盤”,如此周而復始,鳳凰獲得了永生。鳳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天下太平的象徵,並被認為是百鳥中最尊貴者,有“百鳥朝鳳”之説。

關於鳳凰的來歷有一種説法是軒轅黃帝統一了三大部落,七十二個小部落後打算制定一個統一的圖騰,於是在原來各大小部落使用過的圖騰基礎上,創造了一個新的圖騰——龍。龍的圖騰組成後,還剩下一些部落圖騰沒有用上,黃帝妻室嫘祖受到黃帝制定的新圖騰的啟示後,她把剩餘下來各部落的圖騰,經過精心挑選,也仿照黃帝制定龍的圖騰的方法:孔雀頭,天鵝身,金雞翅,金山雞羽毛,金色雀顏色……組成了一對漂亮華麗的大鳥。造字的倉頡替這兩隻大鳥取名叫“鳳”和“凰”。連起來就叫“鳳凰”。

被稱之為中國古代神話百科全書的《山海經》,一是確認了鳳的存在:“有五采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大荒西經》);二是為其賦予了一整套似是而非的禮教經義:“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南次山經》)。

按陰陽五行之説,鳳色赤,五行屬火,是南方七宿朱雀之象,另也為中國民間指的四靈之一(《禮運》,龍、鳳凰、麒麟、玄武)。鳳則同風相通,可理解為“風神”;“凰”,古音與光相通,有研究者認為是一種與光有關的鳥,即太陽鳥。古人歷來將鳳凰視為一體,於是鳳亦由風神轉換為火神。《初學記》卷三十引緯書《孔演圖》説:“鳳,火精”。又有《鶡冠子·度萬第八》:“鳳凰者,鶉火之禽,陽之精也。”

楚人認為自己的祖先是祝融,而祝融是傳説中的火神。漢代《白虎通》説,祝融“其精為鳥,離為鸞。”《卞鴉。絳鳥》注曰:“鳳凰屬也”。可見,祝融也是鳳的化身。另外,楚人早先最高領袖也是掌管火種的火官,作為火鳥的鳳便成了楚人的圖騰崇拜。而鳳凰色赤,與楚人尚赤崇日相互呼應。

楚人自古就有崇鳳的傳統。早在《論語》中,楚狂人接輿就對孔子作歌:“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此時的鳳就已經是智慧者的代名詞了。楚人尊鳳的影響滲透到各個領域。在楚國的文物中,鳳的圖像、繡像和雕像不勝枚舉,楚人衣服上的刺繡圖案也是以鳳為主要內容。此外,還有“鳳鳥雙連環”、“虎座鳳架鼓”、“鳳龍虎繡羅禪衣”等,楚國的鳳紋彩繪可謂千姿百態,無奇不有。當時鳳的意象,在楚人的祭祀活動中被激活成為可以上達天庭、尋引飛昇的神鳥,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就是古代楚國出土文物中鳳鳥類彩繪漆木器最為珍奇的“虎座飛鳥”造型。“虎座飛鳥”以虎為底座,上立飛鳥;鳥的全身彩繪羽狀紋,其背上立着一對彩繪鹿角。“虎座飛鳥”的造型,也就是鳳與虎的組合,寓意以虎為底座來託舉鳳凰的飛昇。從“虎座飛鳥”的功用和造型特徵不難看出,楚人心目中的鳳,已經超越出了當時神靈崇拜的窠臼,在精神層面上將其意象化,使之成為自由精靈的象徵、生命永久的寄託。

同樣,1949年2月12日出土於長沙陳家大山周冢的戰國人物龍鳳帛畫,足以與“虎座飛鳥”彩繪木雕相互印證、互為表裏。畫中的女主人公面左而立,雙手合十;她頭上的翔鳳揚翎挺爪,前有夔龍引導,表現了楚人試圖擺脱自然力束縛,鳳龍飛昇以列仙的執着嚮往和追求。香港中文大學名譽教授饒宗頤先生經過詳細考證,認為此帛畫應視作《山鬼圖》。他在《山鬼圖跋》中説:“惟楚人之山鬼,乃為女神,故兼繪窕窈佚女;合以鳳鳥,則或取郊媒之意。蓋以綵鳳迎祥祉,以夔魍遂魅,祈禳兼施,意自明耳。”

楚國圖騰還和楚國的詩、樂和舞蹈緊密相連。楚人善歌舞,隨着擊拊石罄的樂感節奏,神與人相和而歌,戴着各種圖騰面具的各個部落相率跟着翩翩起舞。相和而歌,是歌謠形式;百獸率舞,是舞蹈形態――圖騰舞蹈,二者合一,為載歌載舞,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宗教意義的信仰崇拜。楚國歌舞的原始形式,亦即為相和歌,伴之以鳳凰的圖騰舞蹈。由此開始慢慢構成了以鳳為主體的古樂文化,如古樂器中以鳳命名的就有鳳簫、鳳笙,樂府曲名中以鳳命名的就是《鳳求凰》、《鳳笙曲》;而將音律“黃鐘之宮、律呂之本”,稱“鳳皇十二律”等。

在祭祀活動中,楚人以其所特有的“民神雜糅”、“人神相娛”傳統風習,在對於鳳的意象詮釋中,顯然有別於將鳳單一和簡略地視作福祉神靈的一般見解。他們愈加看重的是,人神可以自由交往,天國也能任意往來,而作為神鳥的鳳,不僅只是傳達上天敕命的使者,同時還有着導引人飛昇列仙的神奇魅力。

除了現代考古學發掘出土的文物堪為實證之外,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更是將鳳引以為審美情感的載體,併為之注入瑰麗詭異的浪漫主義色彩,進而使之成為體現民族精神活性的象徵。在屈原的作品中,曾多次將鳳凰引入他所營造的世界中,據有的學者統計,他在作品中提及到鳳凰的大約有14次,幾乎都無一例外地賦予了其高尚、聖潔、優雅、超逸的人格品質。如《離騷》:“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鳳皇即受詒兮,恐高辛之先我。”又如《遠遊》:“鳳凰翼其承旌兮,遇蓐收於西皇。”“祝融戒而蹕御兮,騰告鸞烏迎宓妃。”屈原的作品中對於鳳凰的意象特別寄予了綿綿深情的,當數《九章·涉江》:“鸞鳥鳳皇,日以遠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並御,芳不得薄兮。陰陽易位,時不當兮。懷信佗傺,忽乎吾將行兮。”

楚人崇鳳的習俗一直沿襲至今。1992年,在古城荊州的大東門處聳立起了一座氣勢雄偉的城徽--金鳳騰飛。這座城徽的建築結構分三層平台,上中兩層的平台四周,護以雕刻有多種鳳形紋飾的青石欄杆。“金鳳騰飛”分上中下三個部分:上部是一隻展翅欲飛的金鳳,中部是一輪朝陽,造型如同神話中的九齒風火輪,下部為長方形的基座,飾雲雷紋。以鳳作為荊楚大地一座城市的城徽,表明鳳乃中華民族所推崇,鳳是楚人的圖騰。

如今中華民族講的是龍鳳呈祥,而鳳凰正是經歷過了荊楚文化的浸潤和陶冶,作為一種被神化、美化、理念化的鳥的形象,才完成了其自身從神靈崇拜到精神意象的衍進與昇華,進而成為體現民族精神活性的象徵。千百年來,它與龍文化相輔相存,歷久不衰,並行不悖,輝映千古,展示出了華夏子孫崛起於神州之上、奮飛於九天之外的壯美情懷和雄心壯志。

標籤:荊楚 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