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建築民居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時間安排是怎樣的?

土家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他們的建築特色是吊腳木樓,都是很多人住在一起的,很少有單户的,結構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土家的建築土樓是最有特色的,土家族文化歷史悠久,有很多的傳統節日,特色的習俗,那麼土家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時間安排是怎樣的?

  土家族傳統節日時間安排
每個民族都有着自己獨特的性格和文化,土家族傳統節日可以説是土家文化的載體和象徵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有的傳統與現代融合,有的卻漸以遠去。偶爾温習,又讓這片早已城市化的土地變得温情藝術起來,讓我們這些已身處城市的土家兒女和我們遠道來的客人們感到更加親切親近……

歲時:正月七年級早晨,開門對東方作揖祝聖;歸者跪拜尊長,日拜年。拜年者以未出上九日謂親厚。過上九日謂遲年。婦女於夜間迎紫姑神,謂“請七姑娘”.

正月十五夜,取衫樹枝,於宅外燒之,謂“燒”.兒童大聲呼逐,謂“趕毛九”.是夜,張燈結綵,演戲,玩花燈,舞龍燈,獅子燈,蚌殼燈,通宵達旦,城鄉皆然,叫“鬧元宵”.

二月八年級,土地神生日,作土地會。

二月十五,花朝大期,幼女穿耳;男女多於此時婚配。

三月三日,這天吃蒿子粑粑,叫“蒿子節”.清明插柳葉於門,謂之清,取一年閤家清吉之兆。又以絲棉五色紙製為彩幡,掛於祖墳頂,親族為逝者祭掃墳墓,叫“插青”或“掛青”,意為掛念親人

四月初八“浴佛節”.此日,農夫同中俱休息一日,是鄉間古老勞動節。

立夏日農家飲酒食肉,叫“助力”或“接力”.

端午節,凡附近寺觀,必印送張真人圖像,至節日必懸掛堂中,小兒輩則以雄黃塗額,以“邪毒”.是日則食棕子飲菖蒲,系艾蒿懸於門楣。永定及慈利九溪等地,喜於澧水、水賽龍舟。端午節有大小之分,五月初五為小端午,十五為大端午。

六月初六日,土人曬衣服,謂之“覃後哂,傳説這天是明初土家首領覃后王殉難忌日,為土家族一大民族節日。

七月七夕,婦女結綵綢對月穿織,陳瓜果於道以祀牛郎織女。

七月中元,謂之過月半。

中秋節,土家族不興賞月,漢人稱之”守月花“,吃月餅則是土漢共有的習俗。土家人對中秋別有特色,他們披着明媚的月光,去冬瓜園裏偷瓜,給無生育之夫婦”送子“.

九月初九日,為重陽節。

十月朔日,剪紙為衣,具酒饌奠於祖,曰送寒衣。

十月十六日,俗謂寒婆婆打柴。若此日雨,打柴不成,冬必晴曖;若此日晴,則蠆褚殉桑,”二月八年級晴,果木吃不成;二月八年級落,果木結成索“等俗言同類。

十一月十九日,為太陽神生辰,各家皆晨起焚香,極恭敬。

冬至節,白族稱祭祖節。

臘月初八,釀糯米酒,曰”臘八糟“.

臘月二十三夜,土人祀爐神。

臘月二十四,謂”過小年“.

臘月二十七日,為打年粑節。

臘月二十八日,為家神洗塵淨身。

臘月二十九日夜,臘月三十凌晨,過早年。

臘月三十碗上,除夕,謂過年,守歲,給/要壓歲錢。

土家族注重傳統節日
土家族民間十分注重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年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户户都要殺年豬,做綠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豬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間過年、過節必不可少的大菜。每年農曆二月二日稱為社日,屆時要吃社飯。端陽節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間最受歡迎的食品之一。

土家族過去崇拜祖先,每逢年節都要大敬祖先,七年級、十五也要進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豬頭、團饊、粑粑、雞鴨和五穀種等。有的在每餐飯前,先用筷子夾少量的菜插在飯上敬默一會兒,表示請已故先人先吃,然後自己才開始食用,農曆六月六日為祭土王,每個村寨都要設擺手堂,將豬頭、果品等祭品放擺手堂前。十月朔日祭冬,宰雞鴨設筵宴客。此外,土家族還敬灶神、土地神、五穀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時祭魯班,祭品除酒肉外,還要一隻大公雞。

過趕年,也叫提前過年,又稱過蓑衣年。即逢月大臘月二十九過年,月小臘月二十八過年,異於其他兄弟民族的年節。據説在明代,倭寇侵擾我東南沿海一帶,政府兵將禦侮受挫,特令組織士兵出征抗倭,限定臘月三十日登程,不得誤期。土家族先民為了按期出發,奔赴前線,打擊倭寇,故提前一天過年。繼因祖先抗倭立功,其後代子孫為了繼承發揚祖先愛國精神,依舊提前一天過年,以示紀念。根據祖傳,過年的當天,一家之主半夜起牀,不許點燈,摸黑煮飯,切菜不用刀,把肉弄成團團,豆腐插成塊塊,蔬菜扭成節節,一鍋煮熟,裝滿一盆。紀念祖先時,用曬席或衰衣遮住,以示在今天的和平環境裏,不忘祖先當年的征戰。

女兒會,原名”十個棚女兒會“,是流行於恩施石灰窯、大山頂一帶的土家族青年男女自戀愛的節日。每年七月二日為女兒會的會期。每到這一天,周圍七八十里以內的宣恩、建始、鶴峯一帶的各族男女青年都來趕會。

不光是土家族重視傳統節日,每一個民族都很重視自己的傳統節日,這可是祖國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