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諸子百家論文怎麼寫?諸子百家論文

眾所周知中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那麼説到諸子百家這個歷史傳説。或許每個人都知道這個歷史傳説。那麼在諸子百家這麼偉大歷史傳説裏,那麼要寫一個關於諸子百家的論文要怎麼寫呢?接下來看看小編對於諸子百家論文有什麼樣子的看法。

諸子百家論文怎麼寫?諸子百家論文

  論老子的管理思想老子在諸子百家中可謂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物。別人都在勞碌,他在悠閒;別人都在疾呼,他在沉默;別人在哭,他在笑;別人都在塵世奔走,他在他的大道之境中御風遨遊。他在用他的獨特的管理藝術來影響他在的那個世界,也在影響着幾千年以後的我們現在的世界。我從五個方面來論述老子的管理思想。一,“道”的管理思想。二,無為而治的管理思想。三,矛盾和轉化的管理思想。四,“有生於無”的思想。五,謹慎治國的管理思想。一,“道”的管理思想“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也是老子管理思想的中心。“從管理來説,道是管理的最理想的中心目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在老子心目中,“道”有兩種:虛體的道和實體的道。這一觀點反映在管理思想上就是要求管理者既要重視“可道”的、可以名狀的實體管理,又要重視“不可道”、“非常道”的,很難用言辭名狀的管理或尚未完全達到可以用言辭表達出來的管理。而且,這種“不可道”的管理,其作用要遠比“可道”、“可名”的管理價值大,這種“不可道”、“非常道”的管理,一旦被人們認識並被挖掘出來之後,就會使企業管理水平迅速提高,達到一個新的境界。所以,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管理者帶領下屬在求索物質財富、精神財富,同社會交往中,在努力尋找“可道”之“道”的同時,還應該深入地探尋那個“非常道”之“道”,即企業的內在精髓一“企業文化”。二,無為而治的管理思想。老子根據“道德自然”的觀點,提出了“無為而治”的思想。無為而治就是要求管理者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正確決策,減少對決策執行活動的干預,反對瞎指揮,鼓勵下屬按管理規律辦事。這是“道法自然”的觀點在管理思想上的反映。他説:“我無為而民白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他所理想的君主,並不是給老百姓辦許多好事,叫大家歌功頌德,而是有他等於沒有他“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之而譽之”最好的君主是大家簡直不知道有這個君主,至於大家親之譽之,歌功頌德,那倒已經是第二等的君主了。“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大家都生活得好好的,那還有什麼功德可頌呢?壞就壞在“有為”上。“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這顯然表示出老子對於當時統治者那種胡作非為的深切反感。可是,老子的無為,並不簡單是不滿現狀的一種消極反抗,也不簡單是返淳還樸的一種天真幻想,他這裏面的確還有他自己的一套奧妙。老子相信一切事物都有發展的自然規律,人們只可隨順它,決不可用人為力量加以干擾,這叫做“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並不是“不為”,而是含有不妄為、不亂為、順應客觀態勢、尊重自然規律的意思。“無為而無不為”,這裏的“無為”乃是一種立身處世的態度和方法,“無不為”是指不妄為所產生的效果。萬事萬物均有其自身規律,只能順應規律、順應時代的潮流促進前進,不能違背規律,否則就是“有為”。“有為”即亂為、妄為。可見,老予並不反對人類的積極努“為而不恃”、“為而不爭”,就是鼓勵人們去“為”、去做,去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要求管理應尊重事物運行的客觀性,反對各種違背事物發展規律的不合理的干預和壓迫政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1)要求統治者“無為”。(2)要求統治者實行無為而治的管理政策,大力減輕對社會的壓榨和干預。(3)要求全社會的人們都盡力“無為”以保持一種穩定平和的生活氣氛。“無為而治”不僅是對統治者的,也是對全社會的。它要求全社會的人們都能通過“無為”保持清靜協和、質樸安定的社會環境,做到以不爭對爭,以知足寡慾對爭名奪利,以安分守己對爾虞我詐,以重道守德對失道動亂,保持一種互不干擾的清靜生活。老子主張無為,不是消極無為,恰恰是透過無為,不干擾、不強制、不苛求、不勉強他人,而讓所有萬物能夠順乎自然,因勢利導,遵循客觀規律,從而達到無不為。而管理的實質是“通過他人完成任務”,管理和管理者都有其特定的職能。現代管理並不意味着管理者應該什麼都管,無所不為。而應當分清哪些該“為”,哪些應該“無為”,而最後又能達到“無不為”。因而,作為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內容,其無為而治的思想對現代管理的啟示是深刻的。三,矛盾和轉化的管理思想老子根據矛盾的普通性和相互轉化的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矛盾、爭取勝利的戰略戰術。他根據對當時現實矛盾鬥爭的深入體察和分析,提出了各種事物矛盾轉化的基本的趨勢的論斷。其總的原則是,表面上處於劣勢和不利地位的一方最終能夠戰勝貌似強大處於優勢的一方。要求管理者要認識和掌握事物矛盾轉化的基本趨勢,增強取勝的信心和勇氣。“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從積極的意義上講,老子以靜應變的思想,有兩點是值得注意的。一是要求統治者的治國政策保持清靜安定。要通過減少對社會的壓榨,推行順應民心、反映民意的政策,求得人民安居樂業和社會的穩定。他認為,減少對社會干預更有利於國家的繁榮。二是要求人們對待事物的變化應從容鎮定、處變不驚、像道那樣穩如泰山,這就是要有一種持之以恆、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在老子看來,禍福和勝敗本來就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認識到這種事物轉化的必然性,就會有比較全面的思想準備,既不會被勝利衝昏頭腦,也不會因暫時失敗而悲觀失望。四,“有生於無”的思想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植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户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這段話意思是,三十根輻條集中到一個轂裏,有了車轂的中空處,車才產生作用。揉陶土坯製成器皿,有了器皿的中空處,器皿才起作用。開鑿門窗建房屋,有了門窗四壁的中空處,才有房屋作用的存在。所以“有”給人以便利,而“無”卻為“有”提供作用。這就是老子的有無觀。老子的有無觀反映在管理思想上有以下幾層意義:一是管理者看問題應該全面,不僅要看到車輻、車轂,還要看到間於車輻、車轂的空隙部分,要重視“有”,還要重視“無”,重視一時尚不見之於現實的東西;二是管理者做工作辦事情,要善於把自己放置於“無”的境界中,以超脱和豁然的態度對待事物和處理問題,如此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從紛紜複雜、瑣碎撩人的簡單事務中,從暫時的不利因素或困擾中擺脱出來,才能氣定神閒、冷靜理智地面對問題,合理考慮事業發展的方向,明確進取目標,制定科學的戰略計劃。對於現代企業而言,其管理的創新可以從老子的“有生於無”的思想中獲得深刻的啟發,那就是企業應該本着“有生於無”的思想去實施創新,應通過努力使“無”的裂變,促使“有”的產生。五,謹慎治國的管理思想老子認為,治理大國應採取謹慎的態度。對內要注意保持政策的穩定,要穩中求變,變中求穩。“治大國若烹小鮮”,説的是治理國家,就像煮小魚一樣,只能將調味、火候放的適中,文火烹煮不急不躁,不急於翻動,煮出的食物色鮮味美;若火候不對,下鍋後經常翻動,最後煮出來一塌糊塗,談不上色香味美。老子主張以謹慎小心的態度處理國家的各種事務,尊重事物的穩定性、複雜性和可變性,反對不顧事物的變化規律,主觀急燥,盲目冒進,朝令夕改,翻雲覆雨。他特別強調,對於那些帶有根本性的指導法則,要遵而不違,持而不放。老子認為,保持清靜和安定是治國的重要方略。它是戰勝各種因頭腦發熱、主觀盲目造成的失誤從而實現天下大治的有力武器。“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在對外關係上,老子主張國與國之間應平等謙讓,以禮相待,友好相處,反對以強凌弱的霸權行徑。特別是大國更應遵循這一原則,並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深得天下的擁護,否則最終是失敗的。要保證一個社會的平安和繁榮,治理者必須小心謹慎,認真嚴肅,清靜無為,不擾害百姓,否則災禍就要降臨。如果為政者以個人的主觀意願,隨心所欲,朝令夕改,忽東忽西,老百姓就會無所適從,接着就是人心大亂,社會動盪。相反,如果為政者制定的政策法令能夠一如既往地得到堅定不移、不折不扣的貫徹執行,就會國富民強。

上面從五個方面論述了老子的管理思想,這主要是從積極的方面來看老子,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不可否認的是老子思想中也有一些消極因素和侷限性。比如其反對干預,放任自流,再比如其復古保守,求靜止變,這都是現代我們應該摒棄的東西。但是其積極成分則是我們現代人應該學習和留傳的。畢竟無論如何,他描述的社會都是我們的理想和嚮往。他的管理思想都是我們的財富和寶藏。

小結:以上就是諸之百家的論文寫法。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一個好的論文可以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

標籤:諸子百家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