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赫哲族的習俗,你具體知道哪些?

赫哲族是位於中國東北地區比較久的一個民族,也是在少數民族中相對人數比較少的一個民族。那麼關於赫哲族你還了解多少呢?赫哲族有哪些習俗呢?有哪些是你不知道的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赫哲族的習俗,你具體知道哪些?

赫哲族的分佈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佈在黑龍江省同江市、街津口。少數人散居在饒河縣、撫遠縣、樺川、依蘭、富饒一些村鎮和佳木斯市。因分佈地區不同,從而有不同的自稱。居富錦縣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稱“那貝”,居嗄爾當屯至津口村的稱“那乃”,居勒得利村沿黑龍江下游至烏蘇里江的稱“那尼傲”。赫哲族生活的地方,是中國黑龍江省松花江下游與黑龍江、烏蘇里江構成的“三江平原”和完達山一帶。三江沃野,山水縱橫,這裏有馳名中外的特產——鰉魚、鮭魚、三花五羅、貂皮、麝鼠……自古以來,就是富饒的天然漁場和逐獵之地。人們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裏”來描述這裏的富庶。搜索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赫哲族人口數為4640。是中國北方唯一以捕魚為生的民族。

赫哲族的語言文字
  赫哲族作為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在其主要聚居區黑龍江省同江市街津口鄉,能用傳統赫哲語交流的只有十幾位60歲以上的老人,絕大部分人都已轉用漢語。但赫哲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只有民間文學。作家文學是解放後才發展起來的。俄羅斯境內赫哲族使用基里爾字母拼寫赫哲語。至今伯力仍有13所學校教赫哲語。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赫哲族人口數為5354人。使用赫哲語,屬於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滿語支,無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結革記事。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語。

赫哲族的舞蹈
  赫哲人能歌善舞,從早年流傳下來的舞蹈種類很多主要有薩滿舞、天鵝舞、叉草球舞、魚鷹舞、篝火舞等。其中叉草球舞是赫哲族人依據叉草球傳統遊戲而作的那剛健飛騰的舞姿,表現了赫哲青少年從國小習狩獵、叉魚的本領。篝火舞是根據早年的跳鹿神舞整理加工的舞蹈,以示慶祝漁獵豐收。人們圍在篝火旁偏偏起舞十分熱鬧,又稱《歡樂的網灘》。反映從事漁業活動的舞蹈如民間舞蹈《冬鈞》,表現了赫哲人在冰天雪地捕魚情趣,這舞是一女子三個舞,激越,含蓄而又瀟灑飄逸,反映了赫哲族婦女的勤勞勇敢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開江樂》描繪了一對赫哲族青年夫婦開江捕魚前一段生活場景,反映赫哲族青年漁民對家鄉的熱愛,對幸福執着追求。這是一個雙人舞蹈,俏麗、明快,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祭祀跳神的薩滿鼓舞,或模擬鳥飛的“哈康布力”和“天鵝舞”等等,都在潛藏着一種對未來美好追求和嚮往,在舞蹈中快樂的生活,在生活中用舞蹈傳遞着這個民族的向上、淳樸和幸福。

赫哲族的音樂
  在長期捕魚生活中,赫哲族還形成特有的漁歌曲調,以抒發感情,如“赫尼哪”調就是赫哲人在捕魚勞動休息以及織網、曬魚的過程中所形一種民族曲調。它以輕鬆、明快的旋律表達了赫哲人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漁歌是赫哲漁民勞動經驗的總結,起到傳授漁業生產和知識的作用。“五花山來秋江水,大馬哈魚把家歸”來自《捕大馬哈魚歌》,“北風呼嘯卷雪團,我在大江打冰鑹”來自《打冬網歌》、《捕鰉魚歌》等。其中我們最熟悉的那首《烏蘇裏船歌》:啊哈赫尼哪,啊哈赫尼啊,烏蘇里江來長雙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倉……描繪了赫哲人漁副外長蝗生活場景,深深打動了人們的心懷。不僅如此,還有嫁乏調、伊瑪堪、日本山等曲調。其中伊堪是以捕魚生活中起源的,其含義是赫哲族語言中“魚”的意思。這些民間音樂曲調悠揚奔放,富於民族特色,是古老民族重要文化積澱傳承的精華所在。

赫哲族古代流傳下來的樂器有“突木含給”和“口銜琴”。“空木含給”現已失傳;“口銜琴”有鐵絲折成外殼,中間有細長的鋼片,含在口裏吹奏。口絃琴:赫哲人將口絃琴稱作“空康吉”。口絃琴琴盒形似小魚,有中指那麼長,都是用鋼片彎曲而成,放在脣齒間吹奏,同時用手指撥絃。用它既能吹出歡快的曲調,又能吹出悲哀的調子。姑娘小夥子常常用口絃琴來傳遞心聲。

赫哲族的圖案藝術
  赫哲族的婦女的繪畫刺繡都很精巧,尤其圖案藝術花樣多、造型美觀。其內容多反映了漁獵生活,其原料多是魚皮、魚骨等做工藝品。俄羅斯學者勞偉爾説:“那乃①——赫哲人是黑龍江藝術最天才的代表者,他們善於恰當地使用圖案,尼夫赫人的大部分圖案都是從他們那裏借來的。那乃——赫哲人帶為樺皮製品裝飾一些附加雕刻物。把它們粘固或縫連在樺皮製品上。他們的樺皮紋飾可謂一絕,已經在黑龍江流域流傳很廣,對周邊民族影響很大。”首先魚皮剪紙,以表現各種動物多見,因這些動物的均強調外形,有面與線的變化,裝飾性很強。描繪多為鳥類、魚類等動物,人物少見。同時,神靈崇拜幻想中的動物如龍、雙頭鷹、鳥魚合體、鳥龍合體等形象,都是薩滿的神靈(赫哲族信仰宗教為薩滿教)。同時還有魚皮剪出的薩滿樹,一律都有樹根,樹幹有的直立,有的彎曲十分形象。同時,赫哲族人充分利用魚背脊與肚腹上所特有花紋色彩的明確變化,深淺花色,拼接成各種圖案。或將上衣皮料剪出粗壯的曲線式回放,補縫到衣服上。黃色與黑色魚皮,再配上片片魚鱗凹凸痕跡,使一件魚皮服飾既富有色彩變化又有肌理效果和對稱的裝飾味,充分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美學觀念,最大限度發揮了天然材質的物質,從而體現出也古樸清雅的風格。魚骨雕是赫哲人漁業生產的衍生物,是生產生活資源的附屬品。魚骨雕是赫哲人對廢棄物的再利用,赫哲工藝者發現了魚骨有着令人驚純的結構力量和形體的堅強的擴張感。赫哲族的傳統節日,赫哲族的風俗習慣

赫哲族的社會經濟
  漁獵經濟為赫哲人民生活的傳統主要來源,“夏捕魚作粉,冬捕貂易貨以為生計”。20世紀初,獵業衰退,漁業產品大量商品化。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赫哲地區解放。當時倖存的赫哲居民僅有300餘人。在人民政府實行民族發展政策積極幫助赫哲族發展生產,逐步改善生活,現有人口較1945年增加10倍多。

赫哲族的狩獵
  狩獵是赫哲人賴以生存的一項生產活動。其狩獵工具主要有:獵犬,是獵人捕獸的有力助手,護身的衞士,又是拉雪撬的蓄力,是狩獵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史上稱赫哲族為『使犬部』。海東青鷹;是赫哲族地區特產的鳥類、因其來自東部沿海、故名為海東青鷹,是獵人的助手。扎槍;是古老的狩獵工具,又是護身武器,此工具沿用至今。弓箭;是狩獵中較古老的工具之一,後發展有伏弩亦稱地箭或暗箭。滑雪板;也稱踏板,是獵人在白雪皚皚的崇山峻嶺之中追逐野獸的滑行工具。

赫哲族的捕魚
  捕魚是赫哲族人最重要的日常行為之一,赫哲族人的飲食主要依靠捕魚來維持。赫哲人捕魚主要分為捕江魚、海魚兩種,因海魚以一定的時候入江產卵,所以捕捉要及時;江魚則因氣候變化進行捕撈。捕魚主要集中在春、秋兩季。其中從“穀雨”到“小滿”約一個多月時間稱“春季魚汛期”,是一年之中捕魚大季節。這個時主要捕獲吃活食的小魚等雜魚,這些雜魚在穩水渦子裏呆了一個冬天,隨着開江的冰排順流到沒有洋排的穩水渦子裏又停留下來,因此魚羣集中,捕獲量大,有時甚至能捕到千斤的大鰉魚。捕魚的方法多種多樣。如叉魚主要用連柄魚叉或脱柄魚叉。冰上叉魚:是指當松花江結冰厚至四五尺,漁户鑿開四處見方冰眼一個,上搭草棚一間,四面不透光線,漁夫逆流坐在冰穴之旁,魚至暗入,游泳甚遲或竟不動,漁夫使用魚叉擲之即可得魚。同時還有網捕、鈞捕,以及單鈞捕魚,方法多種多樣,捕魚的技術極力高超,令人叫絕。“虎兒哈,冰開後,無貴賤大小,以捕魚為魚,或釣或網以叉,每出必事載而歸。剃髮黑斤人最善叉魚,認取魚形水紋,拋叉取之,百無一失,雖數寸魚,亦如探襄取物,不知何以神異若此。”赫哲人僅憑水面浪紋,就能辨別水下魚種,據此捕撈,則十拿九穩。

赫哲族的體育
  赫哲族體育活動較活躍,主要有叉草球、打木輪、角力、賽船、滑雪、叉魚、頂槓等項目。從事這些體育活動既鍛鍊了身體,又培養了機智勇敢的性格,從而提高了民族素質。

赫哲族的交通
  船類是赫哲族漁獵生產中主要工具之一,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夏季沿江走親訪友傳遞信息,運輸柴草都要用它。早年“烏木日治”(樺皮船)起主要作用。這種船體輕制、作容易、速度快、挪動方便。船中只能一個人單漿划行或在冰道上,很輕便的運輸工具。除此之外還有用牛、馬拉的“雪橇”稱“爬犁”,主要滑行在雪地或冰道上。挽“拖日氣”①的頭狗是經過訓練的。每個“拖日氣”可套五至七隻狗,主要也是在冰地、雪地上滑行。

小結:赫哲族他們的人數是不太多的,但是他們有着很豐富的民族文化。有很多熱運動項目但是打木輪或者是叉魚,還有很多具有民族代表性的音樂和很多的舞蹈,這些他們都是非常的豐富,但是人口總數並不是很多。

標籤:赫哲族 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