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門巴族的風俗習慣 你具體瞭解哪些?

門巴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門巴族都是生活在西藏地區,生活習俗和飲食文化都藏族都極為的相似。那麼門巴族的風俗習慣,你具體都瞭解哪些?哪些是你不太瞭解的呢?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門巴族的風俗習慣 你具體瞭解哪些?

節日習俗
  門巴族沿用藏曆,節日也與藏族相同,節日期間要殺牛宰羊,置辦豐盛的酒菜,宴請賓客。門巴族日食三餐,有些地區主食糌粑。門達旺地區、錯那縣、墨脱縣等地以雞爪谷加工成食品作為主食。門巴族還喜用蕎麥麪在薄石板上烤烙蕎麥餅。大米的吃法與漢族相同,玉米和雞爪谷則用來做成糊粥食用。肉類以犛牛、黃牛肉居多,也食豬肉和羊肉及獵獲的野生動;食用方法習慣燉或製成肉乾。

狩獵
  門巴族狩獵是一種集體活動,狩獵時自願結夥,公推首領,首先擊中獵物者,在分肉時要分得雙份,其餘人均一份。狩獵結束後,將肉割好、烤熟揹回。如果獵物很多,則在離村較近的地方點火為號,召集村民共同來接應,進村後要將多餘的獵物分給村人或共同聚餐。如果在歸途中遇見行人,無論相識與否,都要贈一份獵物,認為這樣下次狩獵才有好運氣。

婚禮
  門巴族婚禮饒有風趣,婚禮前,新郎一方要帶幾竹筒酒上路迎親,新娘途中要喝三次酒。新娘進屋後,新郎家要擺酒肉和油餅款待客人,屆時新娘的舅舅要故意刁難新郎家,以考驗男方的誠意。新郎家要獻哈達、陪話,不斷增加酒肉,直到舅舅滿意後,才能開懷暢飲。婚宴上,新郎、新娘要輪流給客人敬酒,客人還要求新郎、新娘互敬對飲,並讓他們當眾比試誰喝得快,誰先喝完就預示着今後誰當家。門巴族婚姻為一夫一妻制。

音樂
  門巴族傳統音樂屬樂亞樂系,包括宗教音樂和民間音樂兩類。其中,宗教音樂主要是指與藏族地區的宗教音樂相近的藏傳佛教寺院音樂,包括誦經音樂、羌姆音樂和寺院器樂;還有就是本教音樂,包括誦經音樂、羌姆和“登龍坎”(巫師)請神送鬼儀式音樂等。門巴羌姆與藏族羌姆不同,它源於宗教儀式但卻也廣泛流傳於民間,同時,演出內容也包括神話或民間故事,舞蹈用一鼓一鈸伴奏,舞蹈動作吸收、融合有門巴族民間舞蹈的成分。

民間音樂是門巴族傳統音樂的主體部分,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比較豐富。門巴族習慣把民歌和歌舞音樂統稱作“薩瑪”,人們酷愛歌唱跳舞,生活中的許多場景如生產勞動、婚喪嫁娶、建新屋等都離不開“薩瑪”。門巴民歌的種類繁多,根據內容和體裁可分為“吉魯”(山歌)、情歌、勞動歌(包括農事打場歌“勒諧”和夯地歌“阿諧”)、“羌諧”(酒歌)等類別。其中,山歌“吉魯”的節奏自由,曲調悲切寬廣、細膩抒情,常用於山間放牧、割草、砍柴以解寂寞,較常見的曲目如《色格日拉》。情歌是聯結門巴青年男女心扉的紐帶,它的感情含蓄、細膩,曲調清新動人,在門巴民歌中佔有相當的比重。身為門巴族的着名藏傳佛教格魯派領袖———達賴六世倉央嘉措,曾經突破禁閉七情六慾的教規,以情歌大膽傾訴內心的孤寂和苦悶,為後人留下了一部不朽的詩作《倉央嘉措情歌集》,這使門巴情歌名揚四海。

酒歌
  酒歌“羌諧”也是一種頗具代表性的門巴民歌,相傳最早由一位叫拉布熱的歌手所創。據説拉布熱一生唱歌,其歌聲帶給人們生的嚮往和美的感受,後坐化成佛,被門巴族尊崇為歌神,由他創立的酒歌也因此傳遍了整個門巴地區。今門巴族的許多節日、喜慶場合裏,人們總會舉杯歌唱互相祝福。這些酒歌常以比喻、誇張等手法抒發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歌詞生動有趣,音樂熱烈歡快又不失莊重,有時歌唱也會伴以舞蹈。門巴族演唱民歌時,常使用特殊的旋律裝飾,形成了獨有的風格特色。

舞蹈
  舞蹈在門巴人的世俗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多用民歌伴奏,曲調較豐富。民間常見的門巴舞,主要有專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綽”,屬於祭典性鼓舞。在錯那一帶稱作“果諧”的舞蹈,在墨脱、米林東部地帶則稱為“卓槍”或“夜槍”。東部“果諧”的節奏強烈,音樂與藏族鍋莊非常相近;西部“果諧”則輕快活潑,音樂抒情明快。此外,民間還存在一些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較強的遊戲歌舞,音樂歡快、簡潔,往往充滿了勞動的喜悦之情。

樂器
  門巴地區流傳的樂器多與藏族樂器相同。屬於本族的傳統樂器,有流行於門隅地區及墨脱、林芝等地的雙管竹笛“裏令”,由年輕姑娘吹彈情歌的口弦(門巴語稱“則茲”),以及主要流行於門隅和黑脱一帶的五孔笛“塔阿讓布龍”,等等。除此之外,門巴族也還有一種以歌唱、舞蹈等形式表演故事的戲劇,稱門巴戲。這種戲劇形式深受藏戲的影響,但音樂是在門巴民歌的基礎上形成,伴奏只用鼓和鈸,有本族傳統劇目《阿拉教父子》及其它劇目,深受羣眾喜愛。

小結:門巴族和藏族的節日都是相同的,他們在過節的時候都會殺牛宰羊熱烈慶祝。門巴族在繼婚的時候或者是在狩獵的時候,都會有專門的巫師來舉行儀式,還有祭拜祖先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