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踏青是怎麼定型的?踏青定型

在春天有一個節日叫做踏青是很多小孩子非常喜歡的節日,踏青可以簡稱叫做春遊。那麼在這樣的節日裏,人們只記得遊玩而卻不知道踏青是怎麼由來。踏青是怎麼定型的?那麼我們來看一下踏青是怎麼定型的?

踏青是怎麼定型的?踏青定型

  踏青定型
  秦代以後,上巳節中過於放縱有關的節俗逐漸遭到禁止。除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風俗以外,只有迎春、踏青等少部分活動得以流傳,而原有的求配偶、求生育的性愛色彩漸漸消弭。

漢代基本上承襲了先秦的“迎春”的習俗。除皇帝率百官舉行“迎春儀”外,各郡縣也有迎春之禮。如《後漢書·祭祀志下》載:“(縣邑常於)立春之日,皆青幡幘,迎春於東郭外。令一童男冒青巾,衣青衣,先在東郭外野中。迎春至者,自野中出,則迎者拜之而還,弗祭。”此外,在春和景明的季節裏,帝王貴族們常借迎春之儀遊覽春色。武帝太八年級年(前103年),“三月行幸河東,祠后土。令天下大酺五日”[1]。後漢明帝、章帝、和帝、安帝、靈帝、獻帝都常於春季出遊。郡縣官吏也常以勸農為“春行”。漢代還有春日採風習俗,據《漢書·食貨志上》記載:“孟春之月,羣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絢於路,以采詩獻之大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可見,這種勸民農桑的迎春之儀,已遠不止僅僅“禮拜”而已,而是在演禮的基礎上,增加了許多賞心悦目的餘興節目。

關於民間春秋郊祭,《鹽鐵論·散不足》中曾記載説:“今富者祈名獄,望山川,椎牛擊鼓,戲倡舞像;中者南居當路,水上雲台,屠羊殺狗,鼓瑟吹笙;貧者雞豕五芳,衞保散蠟,傾蓋社場。”可見漢代的踏青風俗的盛行。

魏晉之後,上巳節改定在三月九年級日,《宋書禮志二》記“自魏以後但用三日,不以巳也。”故多稱三月三,但文人一般仍稱上巳。不過,上巳節的古俗逐漸被水濱褳禊、曲水流觴、踏青等活動取代,而成為遊春娛樂的盛會。《晉書》載:每年三月七年級至九年級,人們依然出外踏青。《西京雜記》卷三記載:“正月上辰出池邊盥濯。三月上巳張樂於流水。”晉代後又有許多娛樂,如臨水浮卵,浮棗,曲水流觴等,十分盛行。

“曲水流觴”是在水溪旁結聚宴飲,也稱“流杯曲水”。晉朝會稽人王羲之《臨河敍》説:“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這位人稱“書聖”的王羲之曾於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與謝安、孫綽等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相聚,賦詩,流觴宴飲,寫了一篇流傳千古的名作《蘭亭集序》:“永和九年(353),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羣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敍幽情。……”雖然這次聚會是“修楔事”,但的色彩已淡薄,文章實際描寫的還是春日郊遊盛會。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説:“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於晉時。唐朝賜宴曲江,傾都楔飲踏青,亦是此意。”可見,春日踏青這種習俗活動在民間的普遍。

小結:以上就是踏青是怎麼定型的介紹。那麼看完了這個是不是發現我們對於踏青這個節日看法只有一個字那就是玩。

標籤: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