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國學 > 國學資訊

解讀國粹旗袍文化是什麼?

旗袍是民國時期女性服飾的象徵,穿旗袍女人看起特別有魅力,有女人味。在如今中國,每當有重大外交活動,參加活動女性都會穿旗袍作為禮服。那麼大家知道國粹旗袍發展至今,你知道多少關於旗袍文化知識?如果還不熟悉,就來看看下文吧!

解讀國粹旗袍文化是什麼?

  一、旗袍簡介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二、旗袍起始時間
  論及旗袍風尚的起始時間,通常認為在20世紀民國時期,鄭逸梅先生即稱“原來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國後始御之”。至於具體的年份,以往的研究相對比較含糊。周錫保先生和張愛玲女士均以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後,周氏還以1923年的畫報等資料推斷,所謂旗袍在其時的上海數十人中不過一二。事實上,以當時上海的新聞界對社會現象敏感程度,一種新式樣的風行必然會引起廣泛的關注,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報》等報紙上很難查到有關於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資料為旗袍在1925年的出現提供了佐證。在作為舊帝都的北京,也有記載表明旗袍時尚始於1925年。因此,將旗袍流行的起始時間視為1925年當為合理。

  三、旗袍特徵
  古典旗裝大多采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鬆,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衣身連袖的平面裁剪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設計師與旗袍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旗袍是近代興起的中國婦女的傳統時裝,而並非正式的傳統民族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當今時代。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比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價值。

  民國旗袍這些與西方服飾審美一致的特徵,並非偶然產生。在當時,上海這個中西文化雜處的大都市,是最具條件誕生如今我們或許已經難以尋找的民國旗袍的,在上海誕生的證據雖不甚確鑿,但我們還是可以斷言,海派袍是民國旗袍的典型。如果我們再膽大一點,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假設,現代旗袍,或狹義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因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旗袍兩字所引發的聯想或意象,就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海派旗袍。京派與海派代表着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凝練。

  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並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

  四、旗袍文化
  民國文化女性的名字,總伴隨着她們的旗袍照,例如宋氏三姐妹、吳健雄、吳貽芳、林巧稚、阮玲玉、周旋、張愛玲、林徽因、蕭紅和丁玲等。

  珍貴文化遺產——蘇州評彈的女演員的服裝也依然是旗袍,其它傳統説唱藝術如大鼓和評書等也多以旗袍為女演員傳統服裝。

  歷史悠久的香港小姐,香港華裔小姐,亞洲小姐和廣州西關小姐選舉中,她們期間或最後必定會穿旗袍。

  以旗袍為賣點的電視劇和電影則不斷出現,比如着名的花樣年華、色·戒等。

  2015年5月16日,由中國旗袍會發起、全球420個分會響應的旗袍秀在全球範圍內展開,15萬華人身着典雅的旗袍,挑戰人數最多的旗袍秀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小結:在現代生活中,我能在街上看到女性穿旗袍越來越少了,這其中有出了什麼原因?大概就是服飾潮流不斷在變化,女性朋友都喜歡追求時尚,而旗袍專賣店有不多,所以就被女性淡忘了,除非是特殊情況,如:婚禮、拍婚紗是會穿。

標籤:國粹 旗袍 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