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國學 > 國學資訊

旗袍文化意藴的傳承特色文化介紹

服飾人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要素,服飾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同時也是代表人類文化的載體。那麼關於中國的旗袍文化,中國的旗袍服飾有哪些特色,這些你都知道嗎?帶着疑問,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在旗袍文化中來看看吧!

旗袍文化意藴的傳承特色文化介紹

一、旗袍的由來與發展
  旗袍是中國女性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服裝,可以説是中國女性典型的着裝志。在中國民族服裝中,旗袍以其獨特的魅力一直獨領風騷,久盛而不衰。

1、旗袍的由來
  旗袍最早來源於蒙古遊牧民族女子的袍服,而後滿族人繼承發展了這種服裝。在滿族人入主中原並建立封建統治之後,這種服飾被帶入中原地區並廣泛流行開來。因為滿族實行八旗制度,凡入旗籍者,都被稱為“旗人”,旗人所穿之袍被統稱為“旗袍”。早期的旗袍,造型是寬腰直筒式,腰身寬鬆、平直,袖口寬大,衣長至腳踝,並且有單、夾、襯絨和絲棉袍之分。

面料多為綢緞,同時為了美觀,旗袍上一般加許多鑲滾,袍面繡滿花紋,袍領、袖、襟、裾等處均有幾道花絛或彩芽兒,並有着多重寬闊的滾邊。這樣的衣服穿在身上看起來是花團錦簇,修長亮麗,再配上俏麗風雅的綢冠和別緻的花盆鞋,優雅端莊的感覺油然而生。

2、旗袍的發展變化
  旗袍一直髮展到清朝晚期,樣式還是十分保守,沒有什麼大的變化。所選用的衣料大都是繡花紅緞,同時“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所謂的“元寶領”,就是領高蓋住臉腮碰到耳。鑲滾達到高峯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致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這時的旗袍,稱為長馬甲式旗袍,裝飾之繁瑣,達到了一個頂峯。

辛亥革命爆發後,受到當時社會環境、政治因素以及世界服裝潮流的影響,旗袍的款式發生了一些變化。其特點是腰身寬鬆、袖口寬大、袖長及臂腕以下10、釐米。身長適中覆小腿肚,開衩及中便於行走。

但不久,由於受到歐美服飾的影響,袖寬縮小,滾邊改窄,衣長僅過膝,比以前更稱身合體了,這時的旗袍稱之為淑女型的旗袍。在1929、年,當時的國民政府頒佈條例,規定旗袍為“齊領,前襟右掩,長至膝與踝中點,與褲下端齊,袖長至肘與手脈中點,色藍,鈕釦六”,這就成了典型的旗袍式樣。

20、世紀30、40、年代,旗袍的發展進入了鼎盛時期,作為一種流行和時髦的服飾,旗袍風潮席捲全國。這時的旗袍有了很大的發展變化。一是汲取了西式服裝的造型元素,開始向立體結構造型的形式轉化。比如採用收腰的手法,旗袍兩邊開衩開得很高,腰身卻變得極窄,彰顯出女性的體型曲線,展現女性人體之優美。

這種受西方服飾影響的趨勢在20、世紀的40、年代更加明顯,設計師更加強調腰和胸的對比,注重曲線美,將女性的曲線魅力發揮到極致。二是旗袍的風格多樣化。有衣長較短的墊肩雙襟絹花裝袖旗袍,也有衣身較長的無袖緊身前開衩旗袍,還有一種織錦緞無袖雙襟旗袍,衣長可長可短。這些都是適合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女性穿着的旗袍,風格的多樣化,使得女性的選擇越來越多,旗袍表現美的方式也越來越豐富。

這個時期的旗袍因其簡潔、輕便和得體,並且以線條流暢充分顯示女性風姿風韻而稱之為流線型旗袍。新中國剛剛成立之時,社會面貌煥然一新,廣大的婦女也積極熱情地投身到新中國的建設當中,而當時旗袍的設計不符合社會潮流,婦女們更願意穿着上衣下褲的裝束以方便自己的行動。到了60、年代,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旗袍曾經在中國大地一度沉寂,漸漸被封存到歷史的記憶中。到了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後,旗袍才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之中。

3、旗袍的現今流行趨勢
  近年來,旗袍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它不但成為女性的生活常服,更成為象徵中國民族風尚、凝聚歷史傳統的社交禮服。尤其是許多公眾人物也喜歡在重大場合穿着旗袍,更加掀起了一股旗袍流行熱潮。當今旗袍的發展有三大特點:一是款式和花樣越來越繁複絢麗。隨着人們欣賞水平的不斷提高,旗袍的款式和花樣越來越多,在構造上,採用琵琶襟、如意襟、低襟、高領、低領、無領等,同時又把繪畫等姊妹藝術也作為旗袍裝飾的手段,那些畫有花、鳥、京劇臉譜等圖案的旗袍,不僅設計新巧,而且風格典雅。

二是生產工藝的創新。隨着科技水平的發展,旗袍的生產技術、工藝流程都有了很大的創新,很多新的材料用在生產中,使得旗袍的魅力更加誘人。三是與國際流行趨勢的接軌。現在的旗袍文化已經走出國門,受到越來越多知名設計師的青睞,很多大的服裝品牌在設計時都利用中國傳統旗袍作為創作素材,成為國際服裝舞台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小結:旗袍是中國女性最典型的女性着裝,是最能夠代表中國女性的服飾。不同的朝代,穿着旗袍上也會有很大不同,比如清朝女子特別保守,所以當時的旗袍都非常的寬大。

標籤:意藴 旗袍 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