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國學 > 國學資訊

中國戲曲大全之環縣道情皮影戲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燈影戲”,是用獸皮或者紙卡剪成人形或者動物形狀,通過倒影進行表演。它是中國戲曲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環縣道情皮影是皮影戲的一個重要分支,是我國戲曲中的活化石。大家是不是對這個戲曲很感興趣呢?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簡介
  環縣道情皮影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秦隴文化與周邊族羣文化相融合,古老的道情與皮影相結合的產物。相傳產生於宋代,民間俗稱“燈影戲”、“小戲”、“老道情”,她在千百年的發展演變中,採取“借燈、傳影、配聲以演故事”的手段,“集中華皮影之大成,擷當地道情曲藝之精華”,融民間音樂、美術和口傳文學為一體,成為當地人民傾訴情感、豐富文化生活和承擔祭祀、過關、還願、節慶等習俗的綜合性藝術。

中國戲曲大全之環縣道情皮影戲

淵源
  道情者,用漁鼓和簡板伴奏,多用一般民間故事做題材。環縣道情皮影是“道情”與皮影相結合的產物,20世紀50年代,環縣道情皮影三次進京演出,並最終發展為甘肅惟一地方劇種——隴劇。

在全國大範圍都有皮影藝術的同時,如何求同存異,凸顯環縣皮影的特點成為了當時宣傳的瓶頸,環縣道情皮影在宣傳時,竭力展示其獨有性以及歷史性,而道情就是其中最大的差異化牌,最初環縣道情皮影宣傳與全國其他各地的皮影並無差別,但是隨着研究的日漸深入,研究者發現其唱腔、內容跟全國範圍內流傳的皮影還有些許差異,經過鄭重研究,將環縣皮影命名為——環縣道情皮影,這是皮影對外推廣邁出的關鍵一步。

隔着一根細細的電話線,環縣文化局局長楊濤回憶起申遺始末:“從這個世紀開始,我們縣就開始主動開始發掘保護皮影文化,我們是貧困縣,縣上的財政收入並不多,但在財政很緊張的情況下,縣上還是儘量讓我們多參加各地舉辦的推介會、研討會,在全國級別的表演中露臉,還有就是邀請一些學者專家召開研討會,讓一些關注民間文化的專家和學者瞭解這個藝術,我記得非常清楚,我們的戲班子第一次出國演出,就是蘭州大學做民俗研究的柯楊老師向國外友人推薦的。”

發展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環縣道情皮影三次進京演出,的高度讚譽;1960年發展成為甘肅唯一地方劇種——隴劇;1987年成功出訪意大利。2002年舉辦了首屆中國環縣皮影藝術節,同年,環縣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皮影之鄉”;2003年10月,被文化部列為首批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之一;2006年5月進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代表名錄,同年10月,環縣成功舉辦了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試點工作經驗交流會暨第二屆中國環縣道情皮影民俗文化節;2011年8月,環縣再次成功舉辦了第三屆中國環縣道情皮影民俗文化節,進一步以道情皮影宣傳、推介、展示為載體,展示環縣形象,實現文化與經濟聯袂。自2007年9月以來,環縣道情皮影藝術團先後七次應邀出訪法國、德國、奧地利、荷蘭、比利時、瑞士等歐洲六國,向海內外展示了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被稱為“東方民間文化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