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起名 > 起名大全

厝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

厝姓氏是我國百家姓中的一個罕見姓氏,它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主要源流有二,其一:子華督,字華父,是宋戴公子撝的孫子,安徽濉溪人,為商湯的後代之一,官至宋國太宰。其二:源於職業,出自五代十國後期閩粵地區建築工匠厝師,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子華督,字華父,是宋戴公子撝的孫子,安徽濉溪人,為商湯的後代之一,官至宋國太宰(宰相)。在史籍《古今姓氏書辨證》中認為:正考父的兒子華督,才是第一個以華為姓的人:“出自子姓,宋戴公孫督,字華父,相宋公,因自立為華氏。”在史籍《左傳》和《史記·宋世家》中都記載,宋宣公子力在逝世的時候,把君位讓給了弟弟宋穆公子和,因此在宋穆公逝世前,又把君位還給宋宣公的兒子與夷,是為宋殤公,並把自己的兒子子馮送到了鄭國息養,不希望子馮與子與夷掙搶君位。宋殤公初立的時候,鄭莊公姬寤生已經平定了國內之亂,開始向周王朝的權威地位挑戰,他先是收割了周桓王姬林領地內的莊稼,然後擊敗了前來問罪的周王朝的親軍,甚至箭傷周桓王,其勢之盛,莫可當也。後來衞國發生“州籲之亂”的時候,公子姬州籲為了樹立威信,要送鄭公子段回國,以控制鄭國。姬州籲派人對宋殤公説:“公子馮在鄭國,對你很是不利,請你和我一起討伐鄭國吧。”宋殤公也總覺得堂弟子馮是個大威脅,便同意了姬州籲的請求。姬州籲送公子段回鄭國為君的目的並沒有達到,宋國反倒和鄭國結了怨,於是兩國連年征戰,百姓疲敝。史書上説:宋殤公在位十年,共打了十一次仗,國財大耗,引起了國人的強烈不滿。眼見鄭國的力量越來越強大,太宰子華督想改善宋國與鄭國的關係,同時在國內攫取大權。但是,子華督沒有得到宋殤公的支持,大司馬孔父嘉拒絕子華督的建議。因為宋穆公在臨死時,把宋殤公託付給了孔父嘉,所以孔父嘉算得上是宋殤公的保護人,在勢熏天。為此,子華督動了。他利用國人對連年戰事的不滿情緒,煽動國人説:“大家看,連年戰禍,得不償失,這都是司馬孔父嘉的錯!”聳動憤怒的國人哄起,在周桓王十年(公元前710年)殺了孔父嘉,子華督乘機還霸佔了孔父嘉的妻妾。這在史籍《史記》上有記載:“十年,華督攻孔父,取其妻。”子華督擅自慫恿國人殺大司馬孔父嘉,引起宋殤公的極大的震怒,親自赴華府問罪。子華督假稱有病,卻命兵士伺守家門口,宋殤公一到,亂兵羣起,轟散侍衞,大家一擁而上,宋殤公死在亂軍之中。子華督一不做二不休,把宋殤公也給殺了以後,立即從鄭國接回公子馮,立為宋莊公。子華督自己仍為太宰,他以珠寶分賂各諸侯國,大家當然無不受納,因此齊釐公、魯隱公、鄭莊公一起在稷山(今山西運城稷山)確定了宋莊公的合法地位,任子華督為宋國國相。子華督此後以自己的字“華父”之首字為氏,始有華氏之族。這一歷史事件,在正史上稱作“華督之亂”、“華督弒君”,因此其後裔子孫中有對其事持異見,遂以該事件為姓氏者,不稱華氏,而稱錯氏。

厝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

在春秋時期,“錯”字即“厝”字,因此亦稱厝氏。厝氏、華氏、錯氏、孔氏皆是同宗同源,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
  源於職業,出自五代十國後期閩粵地區建築工匠厝師,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厝”字,在古代是指“厲石”,就是堅硬的巖石,如花崗巖、灰巖、石英巖、輝綠巖之類。古人以“厝”為頑石,以能攻克頑石為尚,表達出一種頑強的毅力,因此在典籍《詩》中稱讚道:“他山之石,可以為厝。”因此,“厝”可以用來磨刀、斧、劍等,為形聲字。到五代十國時期以後,大批中原人為避戰禍,南遷至嶺南地區息居,他們堅忍不拔,克服種種困難開山架橋,在廣東、福建一帶的閩粵之地建造起人居環境,並將成片的房屋、家園稱作“厝”,稱那些了不起的建築工匠為“厝師”。

在歷代厝師的後裔子孫及弟子中,皆有以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厝氏,世代相傳至今,主要分佈在今東南沿海地區。

遷徙分佈
  厝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羣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位,在台灣省則未列入當局“內政部民政總署”在2005年(島內民國九十四年)2月28日對台閩地區進行的姓氏統計程序,多以鄒城、魯郡、晉江為郡望。

標籤:歷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