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起名 > 起名大全

茬姓的起源和歷史名人

茬姓是我國百家姓中的一個漢字姓氏,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茬邑,是以名稱為姓氏的。茬姓是一個非常罕見的姓氏,目前在大陸排名未能排進前1000名,在台灣地區也只有8個族人。大家是不是對這個只有8個族人的姓氏很好奇,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茬姓概述:姓氏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茬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茬邑,春秋時期魯國地名,據史籍《前漢·地理志》記載:“東郡茬平”,即今山東省魯西北地區的聊城市茬平縣。

茬姓的起源和歷史名人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茬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茬邑,西周時期為曹國地名,時稱重丘。其地在史籍《前漢書·地理志》中有記載:“東郡茬平”,即今山東省聊城市茬平縣。魯國是周禮之邦,居泗上十二諸侯國之首,歷來是魏、齊、楚爭奪的主要目標之一。戰國後期,魏國勢漸衰後,齊、楚兩國對泗上霸權,特別是對魯國的爭奪更加激烈。齊威王田因齊(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執政時期,齊國一直控制着泗上各諸侯國。到公元前284年,齊國被燕、秦諸國擊敗後,國力大損,已無力維持泗上的霸權地位,這就為楚國北上提供了有利條件。

公元前262年,楚考烈王熊完立啟用黃歇為令尹,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十二縣,黃歇的封地與魯國邊境接壤。當年,秦國進攻楚國,黃歇不顧楚國腹地受害,割州陵以親秦,但秦國仍然繼續東進,並派大將白起等領軍進攻趙國,揭開了長達三年的長平之戰。公元前261年,黃歇乘秦、趙兩國對峙、齊國無力干預之際,發兵攻打魯國,佔領了徐州(今山東微山)。長平之戰結束後的楚考烈王四年(公元前259年),秦國又攻趙國,幷包圍了邯鄲。趙國在魏、楚兩國的救援下,雖解了邯鄲之圍,但秦國緊接着又攻韓國,奪取了韓國的陽城(今河南登封)、負黍(今河南登封),斬首四萬;繼而又強攻趙國,連取二十餘縣,諸侯大震。為此,東周郝王姬延與各國合縱對秦國進行反擊,結果徹底失敗。在這關係到楚國與諸國存亡的重要時刻,黃歇卻極端狹隘地於楚考烈王八年(公元前255年)再次發兵攻打魯國,攻破魯都曲阜後遷封魯頃公姬仇(姬讎)於莒邑(今山東莒縣),佔領了魯國全境。

楚考烈王十二年(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嬴則(嬴稷)逝世,韓桓惠王韓蟣蝨及各國將相紛紛入秦國弔祭,楚國也不例外,楚考烈王“使春申君吊祠於秦”,表現了楚國對秦國的尊重和親秦路線的毫不動搖。楚國以為秦、楚關係穩定,因此過了兩年即楚考烈王十四年(公元前249年),正式滅了魯國,在魯國之境設魯縣。表面上看來,在各諸侯國皆衰落之際,楚國竟能一舉滅掉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的魯國,將楚國疆上開拓至於泗上,表現出了歷代史家所稱的“楚復強”。然而黃歇一味打擊魯國的政策,已極大地激怒了齊國,使得齊、楚兩國關係急劇緊張。此際,秦國又滅了東周王朝,設置三川郡(今河南洛陽),楚國北部邊境明顯吃緊,黃歇不得不將楚國的軍政重心轉往東南吳地。因此,面對已經已經明顯採取各個擊破策略的強大秦國,黃歇的攻魯滅魯舉措實際上是楚國在戰略上的絕大失算,不但未給楚國帶來任何實際好處,反而與當時依然能與秦國抗衡的齊國結了深怨,使得楚國在諸國中陷於完全孤立和被動的局面,為以後秦國攻滅楚國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

在茬邑數次易國之時,均有茬邑住民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茬山氏、茬平氏,後省文簡改為單姓茬氏、山氏、平氏,後茬氏族人中又有改以諧音字“遲”、“池”為姓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遷徙分佈
  茬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羣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五百位,在台灣省目前僅有8人,多以東郡、重丘為郡望。

標籤:歷史名人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