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起名 > 起名大全

車非姓的起源和歷史名人

車非姓氏我國百家姓中的一個古老的姓氏,如今已經沒有這個姓氏的族人,都已經改姓融入新的集體了。車非姓氏在歷史上主要是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代北鮮卑車非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車非姓氏的起源跟歷史名人吧。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代北鮮卑車非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學家陳連慶在《秦漢魏晉南北朝民族姓氏研究》中記載:“《魏書·官氏志》以外各書所載諸姓有車非氏,為南北朝時鮮卑代北複姓,進入中原後,皆改單姓車氏。”在《魏書·官氏志》中記載:“車裩氏,車非氏,均改為車氏。”北魏孝文帝拓跋弘在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進行了歷史上着名的改革,讓鮮卑人改用漢族的服裝;提倡和鼓勵鮮卑人與漢族人通婚,孝文帝娶的袁貴人、羅美人、鄭光華三位妃嬪都是漢族女子;朝廷上通用漢語;遷都洛陽的鮮卑人都以洛陽為籍貫;改鮮卑姓氏為漢姓等等。

車非姓的起源和歷史名人

在這個過程中,絕大部分的鮮卑族人皆改為漢姓,其中的車非氏族人中有一着名人物叫車非·路頭,為忠意將軍、宣城公,是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公元409~423年在位)所依重之臣,他以善良着稱於整個北魏王朝,自己已經單稱車路頭,其後代即改漢字單姓車氏,族人皆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北周、隋朝時期重臣周搖,屬於以帝王賜姓為氏。據史籍《隋書·周搖傳》、《通典·氏族五》記載:隋朝時期有重臣周搖,他的祖先與北魏拓跋氏同源,為普乃氏,北魏政權遷都洛陽後,鮮卑族普乃氏皆改為漢姓周氏。到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八年(周閔帝元年,公元557年),北周孝閔帝宇文覺(字陀羅尼,公元542~557年)登基時,賜周搖複姓為車非氏,即稱車非搖。到北周靜帝宇文衍大定元年(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隋高祖文帝楊堅(公元541~604年)登基後,車非搖又恢復為周氏,即稱周搖。

在周搖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之帝王賜姓為姓氏者,稱車非氏,後多省文簡化為單姓車氏。

得姓始祖
  車非·路頭、車非搖(周搖)。

遷徙分佈
  車非氏複姓是古老的鮮卑族姓氏,今已不再,皆改為漢字單姓車氏,融入車氏大家庭。車氏在當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一百九十一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二百十三位,人口約六十六萬七千餘。

歷史名人
  車非·路頭
  (公元?~421年待考),史籍中皆簡稱車路頭;代北人(今山西大同)。着名北魏大臣。官至散騎常侍,賜爵金鄉公,後改宣城公。每至評獄,常獻寬恕之議,以此見重於朝。車非·路頭少年時以忠厚選給東宮,為北魏太宗拓跋珪帳下之帥。善自修立,謹慎無過。北魏天賜末年(公元413年),北魏太宗出於外,車非·路頭隨侍竭力。及北魏太宗即位,拜車非·路頭為散騎常侍,賜爵金鄉公,加忠意將軍。後改為宣城公。北魏太宗性明察,羣臣多以職事遇譴,至有杖罰,故車非·路頭優遊不任事,侍宿左右,從容談笑而已。車非·路頭性無害,每至評獄處理,常獻寬恕之議,以此見重於朝。北魏太宗因此敬納之,寵待隆厚,賞賜無數,當時功臣親倖莫及。

北魏泰常六年(公元421年),車非·路頭病逝。北魏太宗親臨哀慟,贈侍中、左衞大將軍、太師、宣城王、賜諡號“忠貞”,喪禮一依安城王叔孫俊故事,陪葬金陵。其子襲爵。

車非搖
  (公元504~588年),原名周搖,字世安;河南洛陽人。着名北周、隋朝重臣。其先與後魏同源,初為普乃氏,及居洛陽,改為周氏。曾祖普乃·拔拔,祖普乃·右六肱,俱為北平王。父周恕延,歷行台僕射、南荊州總管。周搖少剛果,有武藝,性謹厚,動遵法度。仕魏,官至開府儀同三司。周閔帝宇文覺受禪(公元557年),賜周姓車非氏,封金水郡公,此後稱車非·搖。歷夙、楚二州刺史,吏民安之。後車非·搖跟從隋文帝平北齊,每戰有功,超授柱國,進封夔國公。未幾,拜晉州總管。當時隋高祖文帝楊堅為定州總管,文獻皇后自京師詣高祖,經過車非·搖的轄區,車非·搖招待得非常簡樸。事後文獻皇后白氏感歎道:“公廨甚富於財,限法不敢輒費。又王臣無得效私。”其質直如此。隋文帝以車非·搖奉法而不阿諛媚上,每嘉之。車非·搖及為丞相,徙封濟北郡公,尋拜豫州總管。即至隋文帝受禪,車非·搖複姓為周氏。

隋開皇初年(公元581年),突厥寇邊,燕、薊多被其患,前總管李崇為虜所殺,上思所以鎮之,臨朝曰:“無以加周搖者。”拜為幽州總管六州五十鎮諸軍事。周搖修鄣塞,謹斥候,邊民以安。後六載,徙為壽州。初,自以年老,乞骸骨,上召之。既引見,隋文帝勞之曰:“公積行累仁,歷仕三代,克終富貴,保茲遐壽,良足善也。”賜坐褥,歸於第。歲餘,終於家,諡曰恭,終年八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