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建築民居

下元節的傳説 下元節有什麼民間習俗

每年的十月十五日,漢族乃食寒食,紀念賢人,許多人在這天聚在一起祭祀祖先,你知道在這一天是什麼節日嗎?也許有人會説這是下元節,那你知道他有什麼來歷,知道在這天有什麼習俗嗎?接下來一起看看下元節的來歷與習俗。

下元節的傳説 下元節有什麼民間習俗

在中國民間有着一個古老的習俗“下元節”根據史料記載,下元節的來歷和中國的道教有關,在下元節這天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那麼下元節有什麼傳説呢?這個傳説又有怎樣傳奇的神話色彩呢?今天,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快隨小編去看看下元節的傳説吧。

  農曆的每年十月十五為漢民族的傳統節日,下元節。又叫下元誕、下元水官節等。這一節日嚴格來説是一個道教節日,來源於道教所謂上元、中元、下元“三元”的説法。道教認為,“三元”是“三官”的別稱。上元節又稱“上元天官節”,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誕辰;中元節又稱“中元地官節”,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誕辰;下元節又稱“下元水官節”,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誕辰。道教《太上三官經》雲:“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三官大帝又被分別對應於堯、舜、禹,所以,下元水官也就是因治水而聞名的大禹王。每當下元節時,正值農村收穫季節,武進一帶幾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糰子,包素菜餡心,蒸熟後在大門外“齋天”。又,舊時俗諺雲:“十月半,牽礱糰子齋三官”。原來道教謂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門外均豎天杆,杆上掛黃旗,旗上寫着“天地水府”、 “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消災降福”等字樣;晚上,杆頂掛三盞天燈,做糰子需三官。民國以後,此俗漸廢,惟民間將祭亡、燒庫等儀式提前在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時舉行。

  在下元節,道觀有做場地、安期的安排。在民間則逐漸開始成為一個享祭祖先亡靈、祈求福祿的節日。劉一達介紹,老北京過去會在這一天為去世的先人燒紙,祭祀祖先。

  另外,由於“水官解厄”説法的流傳,即每逢下元節來臨,水管下凡巡查人家善惡,為人門解除災難,因此,家家户户會張燈結綵,在正廳掛上一對提燈,並在燈下供奉魚肉水果等物。在水鄉常州,諸如種水稻、捕魚捉蝦等農業生產與水有着深厚的關係。所以人們會在下元節這一天“齋三官”(祭祀天官、地官、水官),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至於飲食,下元節也有獨特的節令食品。以北京為例,過下元節時,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沙包。

隨着全球化的今天,西方節日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傳統的節日越來越淡出我們的視野,更不用説這些傳統節日的緣由,但是這些傳統節日卻是構成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記住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