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民間工藝

臘八節的來歷和風俗 臘八節的傳説故事

臘八節是臘月裏重大的一個節日,臘八節是應該祭祀過世之人和神仙,讓他們在天之靈能夠庇佑來年豐收與平安的,下面就是我們總結的關於臘八節的來歷和風俗與臘八節的傳説故事的全部內容,現在一起來看看吧!

臘八節的來歷和風俗 臘八節的傳説故事

臘八節的來歷:
  農曆十二月初八,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這天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為甜味粥。而中原地區的許多農家卻喜歡吃臘八鹹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蔔、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系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成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説文》載:“冬至後三戍日臘祭百神。”可見,冬至後第三個戍日曾是臘日。後由於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何故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荊楚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説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曾欲棄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罷盤腿坐於菩提樹下,於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為了紀念而始興“佛成道節”。中國信徒出自虔誠,遂與“臘日”融合,方成“臘八節”,並同樣舉行隆重的儀禮活動。

臘八節的來歷和風俗 臘八節的傳説故事 第2張

臘八節的風俗:
  臘八粥
  臘八節最着名的民俗活動就是吃“臘八粥”。目前能見到的關於“臘八粥”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孟元老所着《東京夢華錄》:“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唸佛,以銀銅沙羅或好盆器,坐一金銅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揚枝灑浴,排門教化。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可見,自宋代開始,吃臘八粥的習俗在我國城鄉就已經很普遍了。在佛門,食臘八粥是一種宗教活動,用以紀念佛祖成道;在民間,食臘八粥主要目的還是慶祝一年來五穀豐登,祈求吉祥如意。

臘八粥的原料因各地物產和飲食習慣不同而有別,一般是以各種米豆棗慄之類為主,如大米、小米、紅棗、蓮子、核桃仁、栗子仁、杏仁、松仁、桂圓、棒子仁、葡萄乾、白果仁、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一總計不下幾十種。有的地方還加入肉類等等。取其“八”,意在“發”,求吉祥祝福之意。

做這種粥,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剝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下鍋點火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還要在盛臘八粥的碗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乾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裏,活像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還有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植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過去的大神廟、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鄉鄰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臘八粥,一般不吃光喝淨,保存着吃幾天,預示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含意。如果把粥送給沿街乞討要飯的窮苦人吃,那便是為自己積德。臘八粥在民間還被賦予一種的“功能”。例如院子裏種着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祈求來年多結果實。在江蘇省的某些地區,因為岳飛是臘八這一天在杭州被殺害,因此在這些地區的臘八節,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英靈、寄託哀思含義在內。

臘八節的來歷和風俗 臘八節的傳説故事 第3張

臘八節的傳説故事:
  據説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衞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説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説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説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

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説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説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小結:每個節日的來歷都是一段傳奇佳話,就像臘八節的故事都有幾個版本,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更加深入瞭解。

為您推薦:
  臘八粥是哪天吃的 臘八粥是臘月初八還是十八
  2020年臘八節結婚好不好 臘八忌結婚生肖
  2020年的臘八節是幾月幾號 適合結婚嗎
  臘八粥是什麼時候吃 喝臘八粥是什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