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佤族敬酒歌是怎樣的,盤點佤族民歌的那些故事

你肯定想不到在雲南的少數民族佤族在敬酒的時候還有敬酒歌吧?那是因為他們是一個重視禮儀的民族,當然每一個民族的民歌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每一個民族的民歌唱的是對祖國的堅定不移,唱的是祖國的繁榮昌盛,唱的是每一個人民對未來的信心,所以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佤族的敬酒歌和其他的一些民歌是怎樣的吧。

佤族敬酒歌是怎樣的,盤點佤族民歌的那些故事

  佤族民歌文化
  佤族民歌特點鮮明,具有較強的原始性和區域性特徵,語言古樸自然,風格剛健有力,曲調悠揚舒暢。佤族民歌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涉及民族歷史、生產生活、婚喪嫁娶、節慶典禮、風俗習慣、信仰祭祀等各個方面,幾乎無事不歌,無時不歌。

佤族古歌中較為典型的是《司崗裏》,以韻文體為表現手法,表達了佤族人民對天地開闢、洪水滔天、萬物起源、民族形成、民族遷徙、性別區分和物種馴化與種植、火的發現等方面的看法與認識,演唱者主要是巴猜、召畢(即祭司)、巫師等。

佤族敬酒歌一般是迎接遠道而來的朋友和貴賓的即興之作,以表示對客人的熱烈歡迎和至誠祝福。佤族兒歌一般短小精悍,內容生動,形式活潑,它與兒童的心理特徵和生活情趣緊密結合,體現了童趣與天真。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孤兒歌,佤族民歌手幾乎都會演唱。因為佤族地區過去醫療條件差,死亡率高,孤兒普遍存在,人們同情孤兒。孤兒歌的歌詞一般較長,傾訴孤兒產生的原因以及富有者“珠米”對孤兒的欺辱和壓榨,有時演唱者會唱得聲淚俱下,聽者也會聽得泣不成聲,場面動人心絃、感人肺腑。

佤族勞動歌內容非常豐富,主要有狩獵歌、生產歌、蓋房歌、搭橋歌、下種歌、拉木鼓歌等,是佤族先民從事狩獵、採集和農耕生產生活的藝術反映,是人們企盼征服自然願望和祈求神靈護佑,並在生產勞動中獲得成功與收穫的喜悦心情的自然流露。勞動歌一般是人們集體勞動時演唱的,既可以加強勞動熱情,又可以減輕疲勞,如《拉木鼓歌》可以緩解路途艱難和拉木鼓時給人們帶來的勞累。

佤族風俗歌內容也十分豐富,生動地反映了佤族人民從古到今的生活風貌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主要有喪葬歌、婚俗歌以及祭“木依吉”神、祭天地神、祭新水詞、叫谷魂、祭老母豬鬼詞、嬰兒出生祝詞以及其他習俗歌等等。因為佤族的原始宗教內容龐雜,因此在佤族風俗歌中宗教祭祀歌佔有較大的比重。風俗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佤族音樂的個性,普遍地影響着其他瓦族音樂和歌曲,可以説是佤族音樂發展和變化的基礎。

佤族情歌同樣別具一格、特點鮮明。佤族青年男女到十四五歲就開始自由戀愛,基本形式是“串姑娘”--每當夜幕降臨,小夥子們三三兩兩相約到姑娘家相聚,談天説地,還要對唱情歌,一方面互相試探,尋找意中人,另一方面活躍氣氛、進行智力比拼,唱情歌是青年男女交流思想、表達感情的一個重要手段。這時,女青年還常常要為男青年提供煙鍋,裝煙、點煙。最有特點的是“梳頭情話”,即相互鍾情的男女青年依偎在一起,邊梳邊談,互吐衷情。情歌大多數是佤族青年男女互相傾吐愛慕思念之情的即興之作,語言樸素真摯、優美動人,一般包括初戀時的求愛歌,歌頌純潔、堅貞、專一的情歌,反對強迫婚姻、抗婚逃婚的情歌,分離、復婚的情歌等。

佤族民歌對仗工整,善於使用排比、對襯和隱喻,這在情歌中的表現尤為突出。如《真心相愛不畏難》:“如果我倆的刀子相快,到月明的夜晚不要去跳舞;如果我倆的心相愛,到人來串門時不要去談情”,就是一首排比、對襯和隱喻結合緊密的歌。

“會説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這是人們對佤族最形象、最貼切的描繪。這一特點決定了佤族人民在演唱民歌時,一般都是歌舞相伴。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喜歡的文化藝術,就像佤族人民認為歌舞就是佤族的代表,他們對於佤族歌舞的熱愛就是對自己民族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