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立秋吃餃子的原因,怎麼包餃子?

大暑節氣過後,立秋節氣就悄悄來臨了,這是秋天第一個節氣。而關於立秋飲食習俗,立秋吃餃子,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習俗,那麼人們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候吃餃子,這裏面有什麼故事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立秋吃餃子的原因,怎麼包餃子?

  立秋飲食習俗介紹
  提問:立秋吃餃子的原因是什麼?
  答:立秋吃餃子是有説法的。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此外,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清時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裏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伏天人們胃口普遍較差,食慾不振,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瘦了當然就要“補”,而“補”的辦法就是到立秋這天“貼秋膘”,吃美食佳餚,首選吃肉,“以肉貼膘”。吃餃子也是其中的一種方法。

  怎麼包餃子?
  餃子好吃,自己包的餃子吃起來更香。那麼包餃子的步驟有哪些?又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1、和麪:温開水一杯,水裏放些許鹽,麪粉裏放雞蛋一個。水要徐徐倒入盆中,筷子要不停攪動,感覺沒有乾麪粉,都成麪疙瘩的時候,就可以下手活了。揉麪要用力,“面光盆光手光”是最佳境界。和麪的麪糰寧硬勿軟,且要放入面盆中,加蓋醒30分鐘,防止水分蒸發。

  2、拌餡:餡裏放鹽、味精、薑末、醬油、料酒、香油、水(高湯最好),還可以加點胡椒粉什麼的,根據自己喜歡的口味添加。拌餡時邊放水邊攪拌,餡的稀稠程度以豎直插跟筷子不倒為標準。拌好的肉餡放半個小時為好,這叫煨,當肉和作料融合在一起,味道更好。

  3、揪麪糰:取出醒好的麪糰,揉成長條狀(圓柱型),用刀切成小段(夠一個餃子皮的量),可以用手揪,也可以用刀切。每切一刀後,將麪糰轉個方向為好,麪糰要錯落分開,免得粘在一起。

  4、擀皮:手把切好的小段壓成圓片狀,緩緩用力滾動擀麪杖,餃子皮不要一下擀很多,根據包的速度,時間長皮幹了就不好包了。擀的時候要中間厚邊緣薄,中間厚防止餃子餡漏,邊緣薄吃起來口感好。

  5、包餃子:將餡放入皮中央,如果技術不熟練的話,不要放太多餡。先捏中央,再捏兩邊,然後由中間向兩邊將餃子皮邊緣擠一下,這樣餃子下鍋煮時就不會漏餡了。每個餃子包好時,要在餃子底部沾少許面,防止餃子粘連在一起。

  6、煮餃子:等水沸騰時,將餃子放入,順時針攪動,防止餃子在水中粘在一起。煮至餃子浮出,加涼水,反覆兩次便可撈出食用。也可不澆涼水,只是把大火改成小火,加蓋煮,等到餃子浮出即可。在水中稍稍放點鹽,這樣煮出的餃子勁道,也不容易破。

  立秋除了吃餃子,我國民間立秋日還有食雞蛋、桃子,祭祀土地神,插戴楸葉等習俗。此外,和“咬春”一樣,人們相信立秋時吃西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

  小結:相信大家不僅明白了為什麼要吃餃子,而且還學會了如何包餃子?這真是一舉兩得。週末時候,家人聚在一起包餃子,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