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傳統小知識,下葬放活魚是為了什麼?

我們都知道,我國是一個非常注重傳統喪葬習俗的國家,雖然這幾年為了配合國家的政策,而大範圍的推廣火葬之類的喪葬手法,但在一部分國人,特別是老一代的心裏面,塵歸塵,土歸土,入土為安才是最根本的喪葬方法,因此,我們需要了解一番這最傳統的喪葬方法才是。

傳統小知識,下葬放活魚是為了什麼?

  下葬時為什麼要放魚
  下葬陪葬魚兒、因魚兒多子,希望後世兒孫,多子多福、人丁旺盛。
  魚躍龍門就可以變化成龍升上天。這是希望亡者有個好的去處,或有個好的來世。

其它風俗
  在舊時,祭祀墓穴是人們非常看重的。祭祀的時候,用公雞的血來祭奠。公雞不會馬上就死去,而是在墓穴裏反覆撲騰,按照舊時的説法,公雞死在墓穴裏的哪個部位,哪個部位的子孫就會興旺發達。公雞撲騰下來的雞毛叫做"鳳凰毛",必須要揀掉。 下葬之前還要由逝者的兒子把用五穀雜糧編成的五穀囤放在墓穴裏。

囤口上面蓋着一張小烙餅。在墓穴裏還要放一個陶瓷罐,罐子上面放一盞豆油燈,叫做長明燈。隨着科技的進步,人們已經研發出了一種可以直接放在墓碑兩邊的太陽能墓地長明燈。有的地方還在墓室上嵌一面銅鏡,象徵太陽。在古代的時候,有錢的人家要遠離墳墓,射三支箭,然後馬上後退。這樣不敢靠近靈柩是因為擔心壓不住鬼邪,自己會遭殃。在靈柩放進墓穴的時候都必須放炮,説是為逝者餞行去陰間。

  按照舊時的規矩,下葬的時間也是要講究的,必須是太陽落山靈柩也落土。落土的時候"八仙"拽着棕繩徐徐放下,四平八穩之後,親屬們必須抓起泥土扔到靈柩上,這叫做"添土"。靈柩下去之後,先要蓋一層薄土,再把墓穴裏掃出來的土撒在上面,之後要放上一隻碗,叫做"衣飯碗"。這樣做是為了以後遷墳的時候動作輕些,免得驚動亡靈,招來不幸。民間的習俗認為,人去世後的靈魂隨時可能從墳墓裏跑出來,跟着活人回家。

所以下葬的人必須繞墓轉三圈,在回家的路上也嚴禁回頭探視。否則看見逝者的靈魂在陰間的蹤跡,對雙方都是不利的。實際上這也是一種節哀的措施。不然的話逝者的親人不停地回頭觀望,總也不捨得離開,是很難勸説的。

  埋葬之後人們必須要洗手,有的還要用酒來洗。這樣是用來驅除晦氣。接着喪家要謝吹鼓手和客人。之後還要舉行辭靈儀式,祭拜逝者的靈位。在有的地方辭靈之後,只要是親屬就要在一起吃飯,這叫做"搶遺飯"。在江浙一帶有喝"長壽湯",吃"長壽豆"的習俗。就是説,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去世之後,在出喪的那天喪家要準備一大桶肉骨頭湯,就是"長壽湯",一大盆煮得爛爛的黃燦燦的大豆,就是"長壽豆"。送喪的人回來都要喝一小碗長壽湯,隨意吃一些長壽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壽"。有的地方還把又香又糯的長壽豆分給鄰里左右的小孩吃,説法是,吃了長壽豆,日後長又壽。

總結:不管是下葬放活魚還是一些其它的風俗習慣,歸根結底都是生者為了尊重死去的親友而許下的美好願望。

標籤:放活 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