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蒙古族哈達是什麼鬼?蒙古族哈達起源揭祕

本期中國民俗欄目,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蒙古族的哈達。哈達是蒙古族人民藏族人民作為禮儀用的絲織品,是社交活動中的必備品,用以表示最高禮儀。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關於蒙古族哈達的相關資料,就快往下文瞧瞧吧。

蒙古族哈達是什麼鬼?蒙古族哈達起源揭祕


  哈達簡介
  哈達(hǎ dá)是蒙古族人民藏族人民作為禮儀用的絲織品,是社交活動中的必備品。哈達類似於古代漢族的禮帛。蒙古族人和藏族人表示敬意和祝賀用的長條絲巾或紗巾,多為白色,藍色,也有黃色等。此外,還有五彩哈達,顏色為藍、白、黃、綠、紅。藍色表示藍天,白色是白雲,綠色是江河水,紅色是空間護法神,黃色象徵大地。五彩哈達是獻給菩薩和近親時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貴的禮物。佛教教義解釋五彩哈達是菩薩的服裝。所以,五彩哈達只在特定的情況下才用的。

哈達是藏民任何階層的人物,在來往時最通行的一種禮物。藏文的“哈”是“口”的意思,“達”是“馬”的意思,“哈達”兩個字直譯出來:口上的一匹馬,即是説這種禮物相當於一匹馬的價值。因為一般人在會見的時候,不是隨便隨地都可以帶着馬匹來送的;但又不能只是用口説,就以這種絲織品的“哈達”來代一匹馬了。

製作方式
  是一種生絲織品,以綾、綢、絲原料製成,現在人們生活中的哈達也有不少是呢絨材料的,不過都紡得稀薄透明,有白、黃、藍等色。其上織以八瑞相及蓮花、如意、祥雲等圖案。哈達長短不一,短者三五尺,長者一二丈。方誌《蒙古·二卷》中雲所謂哈達者,帛也。或以綢、或以白、或藍、長短不一,長約一尺五寸或一尺二寸,兩端有拔絲,約半寸許,其長短視受者分級而定。在藏、蒙古等民族人士頂禮佛像、拜見尊長、迎來送往、致敬致賀、婚喪嫁娶等禮儀活動中,均有獻哈達的習慣。由此,敬獻哈達表示人們對佛的敬仰,對迎見之人的敬意與祝福。

使用規矩
  獻“哈達”的動作因人而異,一般來説,要用雙手捧哈達,高舉與肩平,然後再平伸向前,彎腰給對方,這時,哈達正與頭頂平,這表示對對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對方以恭敬的姿態用雙手平接。對尊者、長輩獻哈達時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略向前傾,將哈達捧到座前或足下;對平輩或下屬,則可以系在他們的頸上.。

使用場合
  使用哈達的場合相當多。紅白喜事、迎來送往、致謝等等都能派上哈達的用場。根據不同的用場,哈達的摺疊方式也不同,一般講有訪問式摺疊法和敬獻式摺疊法。

當今,在人們的社會交往中,哈達的使用比過去更廣泛、更普遍,這是無可非議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濫用現象,致使一個好端端的社交禮儀形式,搞得有些庸俗化。

誠然,過去在使用哈達的規矩和方式之中固然存在封建等級的文化觀念,但應切記,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特別是作為人們社會交往中的禮節,正是以一定的規矩和形式為主要標誌的。因此,筆者認為過去使用哈達中的封建等級觀念和繁文縟節應予摒棄,但是一定的規矩和必要的形式還是必需的。

哈達是藏族“禮巾”之意。哈達最早是藏族宗教禮儀中虔誠地向神靈敬奉的一件珍貴供物,也是僧侶們互贈或向活佛敬獻的禮品。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它已不僅僅是宗教界專用的供物,已成為藏族人民生活中最普遍最常見的一種禮物。

哈達的來歷
  “哈達”一詞,發音上貼近藏語“卡達爾”,蒙古語稱“哈達噶”。一般認為,哈達是元代傳入西藏之後傳入蒙古草原的。1247年,薩迦法王八思巴隨父薩班·貢嘎堅贊在涼州(今甘肅武威)會見元太宗次子闊端,並在宮廷生活數載。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繼位,封八思巴為國師,統領全國佛教。1265年八思巴第一次返藏至薩迦寺,並向各大寺院的佛像和高僧敬獻了哈達。據傳,當八思巴向拉薩大昭寺的菩薩像敬獻哈達時,一旁壁畫中的一尊度母也伸出手來,向他討要一條哈達。這樣,此度母就被稱為“卓瑪塔爾聯瑪”,即:“要哈達的度母”。在民間,哈達還被説成是仙女的飄帶。

小編總結:
  上述正是關於蒙古族哈達的相關資料,各位如果要了解的更多關於蒙古族的相關信息,不妨查閲星座360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