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清明節吃什麼傳統食品 吃什麼東西

中國的文化中,有關飲食的部分是最為百姓津津樂道的,在不同的地區,我們的飲食文化也有相應的差異,造就了中國八大菜系的味覺震撼,同時,我們的傳統節日文化中,也會有相應的飲食習慣,今天看看清明時,中國人習慣吃什麼吧。

清明節吃什麼傳統食品 吃什麼東西

在中國清明其意義非凡,清明果作為清明節的重要食俗與節日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清明果最初是寒食,是中國南部、中東部漢族特色小吃。人們又稱之“清明粑”(江西)、“清明饃饃”,“清明蒿子粑”等。尤其是江浙滬一帶,清明果被人稱作清明糰子,艾米果。 福建省和廣東省小部分地區,江西、湖南、安徽部分地區均有製作食用清明果的習俗。

清明節吃什麼東西食品
  在飲食方面,清明節又稱“寒食節”,有些地方還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習慣。不過,“有些人是不適合吃冷食的。在清明時節,凡是耗損或阻礙陽氣的情況都應該避免。“陽氣”升發是指脾胃的運動收縮,因此人們春季的食慾通常比較好,不過要注意飲食適度,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

“清明時節的氣候特點是多雨陰濕、乍暖還寒。”此時的飲食宜温,應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時令蔬菜,還有地瓜、白菜、蘿蔔、芋頭等,温胃祛濕,也適宜多吃。另外,清明節氣中,不宜食用“發”的食品,如筍、雞等,可多吃些護肝養肺的食品,比如薺菜、菠菜、山藥,對身體有好處。

清明節吃什麼傳統食品 吃什麼東西 第2張

中國清明節18種傳統食物介紹
  1、青糰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着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成功了。

2、艾粄
  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首先是將採摘回來的鮮嫩艾草洗淨,放鍋中煮熟後撈起,瀝乾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備用。然後將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細越爛越好。艾草泥剁好後,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齊和拌成團。然後把準備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餡料包進麪糰裏,再封口捏成圓形、長形等形狀,放入鍋中隔水蒸15-20分鐘後即可出爐。

3、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寧的傳統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學名鼠麴草,又叫佛耳草,當地人稱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間地頭長滿鼠麴草,毛茸茸、鮮嫩嫩的,正是採摘的好時節,也是製作暖菇包的好季節。在泰寧,製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異。南片製作,用的是新鮮採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圓月,類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製作,形似彎月,更像水餃。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圖的是新鮮口味,不講太多規矩。

4、饊子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饊子大方灑脱,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麪為主料。

5、雞蛋
  民間習俗認為,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清明節吃雞蛋其源起是先秦時代某些地區有禁火習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雞蛋是度過這一時期的最好的食品儲備。清明節這天雞蛋除了吃,還可以玩,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畫的五顏六色雞蛋可以吃;而“雕蛋”則僅供玩賞。

6、子推饃
  “子推饃”,又稱老饃饃,類似古代武將的頭盔,重約250—500克。裏面包雞蛋或紅棗,上面有頂子。頂子四周貼面花。面花是麪塑的小饃,形狀有燕、蟲、蛇、兔或文房四寶。圓形的“子推饃”是專給男人們享用的。已婚婦女吃條形的“梭子饃”,未婚姑娘則吃“抓髻饃”。

7、薄餅
  廈門民諺有云“清明吃薄餅”,意思是清明節一家人在掃墓後要聚在一起包薄餅吃。如今,閩南多數地方還保留這樣的風俗習慣。老廈門人卷薄餅時,一般喜歡在薄餅皮裏放點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絲,或抹一點辣醬等,卷後趁熱吃更有滋味。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預示着將使農苗興旺、六畜茁壯,有的地區還認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餅,會使人們更勤(芹)勞,生命更長久(韭),家業更興旺。

8、大葱和蛋餅
  清明節,青島許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餅,寓意聰明伶俐,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此外,舊時青島地區有的人家還要捏面花,稱作“蒸小燕”,吃白麪小雞和雞蛋。寓意小燕子來了,真正的春天到來了。清明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雞蛋和白麪小雞,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學生要帶雞蛋給老師以表敬仰。

9、樸籽粿
  製作樸籽粿,首先將樸籽樹葉和果實(核)搗爛,與大米舂成粉末,然後發酵再配糖,最後再用陶模型蒸或梅花模型蒸熟而成。一般樸籽粿有梅花型和桃型兩種,也有叫碗酵桃的。蒸熟的樸籽為草綠色,個個咧開嘴大笑,總是給人春天很美好的感覺。粿品呈淺綠色,味甚甘甜,據説吃了還可解積熱,除疾病。

10、芥菜飯
  清明時節,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據説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飯”可以終年不長疥瘡。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鰍面祭祖送人習俗。

11、棗糕
  棗糕又叫“子推餅”,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發麪,夾棗蒸食。他們還習慣將棗餅製成飛燕形,用柳條串起掛在門上,可以冷食,以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糕就是穀物類,穀物類加上棗,符合春季養生增甘的目的,可以增加脾的功能來限制一下肝氣過分的往外張揚。

12、清明飯
  每逢清明節前夕,家家户户都要從野外採集各種供食用的青草藥,用來製作清明叛。常用的草藥有艾草、洊麻葉、雞矢藤、清明菜(白公翁)、薺菜、枸杞葉等。將需用草藥洗淨、去梗、煮熟,拌在預先浸透濾乾的糯米

13、子福
  晉中一帶還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麪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

14、菠菠粿
  清明節前後,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時”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是用菠菠菜(生長於南方的一種野菜,可食,味甘,性涼,搗爛壓成汁呈青綠色)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內揉成粿皮,以棗泥、豆沙、蘿蔔絲等為餡捏製而成的。造型比較簡單,菠菠菜的青綠色賦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綠意。

15、歡喜團
  四川成都一帶有以炒米作團,用線穿之,或大或小,各色點染,名曰“歡喜團”。舊時,在成都北門外至“歡喜庵”一路擺賣。清人《綿城竹枝詞》有詩云:“‘歡喜庵’前歡喜團,春郊買食百憂寬。村醪戲比金生麗,偏有多人醉腳盆。”

16、烏稔飯
  另外,關於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烏稔飯”,因為閩東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九年級,畲族人家家户户煮“烏稔飯”,並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地的漢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食“烏稔飯”的習俗。特別是枯榮縣民間,每年都須用“烏稔飯”祭祀,可見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民族和睦相處的大家庭。

17、潤餅菜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風俗。據説,這是古時寒食節食俗之遺風。泉州的“潤餅菜”是以麪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或“擦餅”,食時鋪開餅皮,再卷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蕪荽等混鍋菜餚,制食皆簡單,吃起來甜潤可口。

18、粽子
  最初吃粽子不是端午,而是清明前一天的寒食。到現在,塘棲、長興、吳江一帶仍盛行清明吃粽子的風俗。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種,璀燦紛呈。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涵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着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鹹蛋粽等等。

清明節吃什麼傳統食品 吃什麼東西 第3張

清明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節蛋——清明吃雞蛋,如同端午節吃粽子,中秋吃月餅一樣的重要,每屆該日,此俗絕不可少。又清明節蛋,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前者可吃,後者則僅供玩賞而已。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令食品。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着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説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説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麪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乾後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説吃了以後不得疰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