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解析那坡縣壯族民歌

“黑衣壯”是那坡縣壯族民歌的別稱。他們全族人身穿黑色的服飾而得名。那裏的人不僅歌唱的好,而且還善於跳舞,還被譽為壯族民歌的“活化石”。那麼那坡縣壯族民歌有什麼特色呢?下文為大家解析一下。

解析那坡縣壯族民歌

  一、歷史淵源
  那坡山歌源遠流長,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那坡壯族民歌形成了與民間習俗相依存、內容豐富多彩以及原生態性等特徵。除了具有交際、宣傳、教育、娛樂等作用外,那坡壯族民歌同時具有歷史價值、學術價值、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它是壯族遠古歌謠文化的遺存。

二、藝術特色
  1、按聲調分
  可分為“雖敏”、“尼的呀”、“論”、“春牛調”、“請仙歌”和“盤鋭”六大種類約一百六十多套。其中,“尼的呀”,是廣西那坡壯語裏“好的呀”的意思,在黑衣壯生活地區流傳的民歌中是常用的襯詞。“尼的呀”山歌曲調清新明麗,藝術魅力獨特,已經成為壯族音樂的標籤。

2、按內容分
  那坡壯族民歌主要有神話傳説、人物傳記、環境變遷、歷史事件等的敍事歌;傾吐苦難、控訴壓迫的苦情歌;反映自然、生活經歷的農事歌;嚮往美景的讚頌歌;接人待物的禮儀歌;表現傳統習慣的風俗歌;弔唁奔喪的祭祀歌;慶祝婚嫁滿月、新居落成、老人生日的祝酒歌。而最為豐富的是情歌,包含着抒情、初戀、連情、逗情、賭情、定情、盟誓、讚美、相思、忠貞、離情、叮嚀、痛惜、懷舊、重逢、苦情、歎情、鬥情、白頭偕老等二十多種內容。

三、代表作品
  代表性曲目有《雖待客》、《論造》、《酒歌》、《盤歌》、《祭祖歌》等。

四、傳承意義
  2001年11月南寧國際民歌節開幕式上,黑衣壯一展黑美的服飾,高歌籟之聲的民歌,震驚四座。至此,才引起中外民俗研究學者、音樂家、攝影師的關注,紛紛深入大石山中去吸吮藝術營養。由於賴以生存、發展的文化空間發生了變革,傳承的主要途徑正在消失、活動場地逐漸縮小、師承斷層等原因,黑衣壯歌謠面臨着嚴峻的傳承危機。因此,拯救、挖掘、整理、保護黑衣壯歌謠,已經刻不容緩。

小結:在那坡縣壯族,很小的小孩就會跟着大人,哼唱幾句民歌,邊唱歌,邊跳起他們民族特色的迎賓舞、黑槍舞等古代壯族舞蹈,場面十分壯觀,再加上他們穿着黑色的服飾,更加讓人記憶深刻。真不愧是壯族民歌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