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國學 > 國學資訊

尋根問底:中國禮儀之邦的源頭在哪?

中國一直被稱為禮儀之邦?不有些人在考究之時發現禮儀之邦最初寫作“禮義之邦”,那麼這是為什麼你餓?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而我們在還沒弄明白這禮儀之邦源自何方,就有輿論説中國禮儀文化開始陷落,這簡直太欺負人了,忿忿不平的小夥伴們不妨看看下面文章怎麼説吧。

尋根問底:中國禮儀之邦的源頭在哪?

  一、中國禮儀之邦的源頭在哪?
  古老的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範和優秀的傳統美德,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這從禮記中就可得出這樣的結論。整個東亞及東南亞的文化的精華均是傳承華夏文明就是確證。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着稱於世。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所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泛,幾乎滲透於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

中國古代的"禮"和"儀",實際是兩項不同的概念。"禮"是制度、規則和一種社會意識觀念;"儀"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它是依據"禮"的規定和內容,形成的一套系統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國古代,禮儀是為了適應當時社會需要,從宗族制度、等級制度中衍生出來,因而帶有產生它的那個時代的特點及侷限性。時至今日,現代的禮儀與古代的禮儀已有很大差別,我們必須摒棄那些為剝削階級服務的禮儀規範,着重吸取對今天仍有積極、普遍意義的傳統文明禮儀,如尊老敬賢、儀尚適宜、禮貌待人、容儀有整等,加以改造與承傳。這對於良好個人素質的修養,協調和諧人際關係,塑造文明的社會風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現代價值。

二、中國禮儀道家禮儀
  老子在《道德經》中告訴我們"做一天人就要講一天道德";荀子在《荀子·修身》中説"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左傳》中講到,禮是"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是為政者"經國家、定社稷、立民人"的依據。《禮記·曲禮上》也講到:"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童稚時的"孔融讓梨",尊敬長輩傳為美談;"岳飛問路",深知禮節,才得以校場比武,騎馬跨天下;"程門立雪"更是為尊敬師長的典範。

禮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單位的文明程度、社會風尚、道德水準等軟實力的重要標誌,也是一個人的思想覺悟、文化修養、精神風貌的主要標誌。着名的史學家錢穆先生説:"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禮'"。

禮是發於人性之自然,合於人生之需的行為規範。它是人們對對方發自內心的尊重、感恩和仁愛的外在表現。

作為我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影響最大的流派--儒家思想,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既講禮儀,也講奮鬥。在我國的歷史上,最早實行禮治的是周文王,他用道德收攬人心,勵精圖治,威信很高,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一個朝代「周朝」,經歷了八百多年。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也體現了禮儀和奮鬥的精神。

小結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好奇心,會去想要了解更多關於中國禮樂制度的知識可以到星座360網中國禮儀文化欄目去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