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國學 > 國學資訊

崑曲戲服大衣箱|崑曲戲服發展

崑曲被稱為百戲之祖,崑曲極其講究,有些唱腔甚至都是一句一句傳下來的,跟最開始絕不出現一絲一毫的差別,台步啊甩袖,都是嚴格按照規矩來的,這在中國戲曲文化中是比較少見的,不僅如此崑曲的戲服也極其有講究,哪齣戲穿什麼衣服什麼鞋都是不能錯的。

崑曲戲服大衣箱|崑曲戲服發展

大衣箱是指中國傳統崑曲中角色穿的文服(包括富貴衣、蟒、冠衣、帔、開氅等),統稱“大衣”。置放大衣的衣箱,稱為“大衣箱”。管理大衣箱的師傅稱為“大衣箱師傅”(舊時俗稱“箱倌”)。大衣箱師傅必須熟知劇目、劇情、角色扮相、扎扮規制、鑼鼓經以及每齣戲的演出時間,掌握裝扮技藝和衣箱管理技術,並具有一定的設計能力和戲衣製作常識,故演員尊稱其為“師傅”。20世紀50年代後通稱舞美工作者。大衣箱歸服裝組管理。

  【壹】富貴衣
  富貴衣:亦稱“補納衣”、“窮衣”。即在青(黑)褶子上綴若干塊不規則的雜色綢緞,表示衣服破爛、滿綴補丁。一般為窮困潦倒的書生所穿,因這些窮書生後來又發達富貴了,故名。富貴衣是中國崑曲大衣箱中的第一件戲衣,如《金印記·不第》中的蘇秦、《繡襦記·打子》中的鄭元和、《爛柯山·逼休》中的朱買臣所穿的都是富貴衣。

  【貳】蟒
  蟒:傳統戲中“龍袍”、“蟒服”的簡稱。模仿明代蟒服制成。明代官員無蟒服之制,蟒服飾皇帝的特賜品。據《明史·輿服制》記載:“永樂(1403年)以後宦官在皇左右,必蟒服,制如曳撒,繡蟒於左右,系以鳶帶。”明代《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穿關”也記載:武將多穿“蟒衣曳撒”,即從這種宦官蟒服仿製而來,文官則不穿。據清李鬥《揚州畫舫錄》“江湖行頭”記載:當時崑曲衣箱中已有“五色蟒服”,文臣武將皆穿。蟒服最初有紅、綠、黃、白、黑五色,即上五色;至清末又增加紫、粉紅、湖色、深藍、秋香或古銅色五種顏色,即下五色,成為十色蟒。大衣箱備有男蟒十件(亦稱“雙堂蟒”,實際上黃色蟒有兩件:明黃色和鵝黃色各一件)、女蟒五件。今衣箱中蟒服的款式稍異,有男、女蟒之分。原衣箱中加官蟒、大太監穿的太監蟒,現衣箱已不備,由男蟒代之;原衣箱中的文武衣則披蟒代之。


  【叁】官衣
  官衣:別稱“補服”、“補子圓領”、“補服官衣”。系模仿明代文武官常服“團領衫”製作。
  《揚州畫舫錄》“江湖行頭”中有“五色顧繡青花”,指的就是官衣。曾長生《崑劇穿戴》所記官衣有紫、紅、寶藍、月白、古銅、綠等顏色,無黃色官衣。《荊釵記·參相》中万俟島穿的龍補紫青花,為官衣中最重者。紅官衣使用最多,白官衣一般為官員服喪期所穿。男女紅官衣亦稱吉服,為新科狀元、探花、榜眼所穿,亦是男女婚典之大禮服。
  官衣的款式同蟒,素地無繡,唯前胸、後背綴方形補子,上繡文禽武獸,但不按補紋分文臣武將,僅以官衣的顏色(紫、紅、藍、黑等)來區分官階爵位的大小。官衣有男、女官衣兩類:男式官衣有男官衣、判官衣、青素官衣、黑白青素、醜官衣、改良官衣。女式官衣有女官衣、老旦官衣。

  【肆】帔
  帔:是模仿明代褙子,經過藝術加工而成的。分為男帔、女帔。其式樣基本相同。夫妻同時出場,一般均底色、紋樣相同的帔,叫“對帔”。凡穿帔者,不論男女角色均應內襯袍(褶子),以遮蓋前身開隙。

  【伍】開氅
  開氅:別稱“出擺”、“直襬”。是帝王、侯爵、武將軍旅或家居時的便服,也是戲中英雄、豪傑、惡霸、強徒、山寇、寨主在文場時的常禮服(穿時須為坦胸的敞式),還是中軍的公服(穿時必戴中軍盔)。
  款式:大襟、大領(俗稱“和尚領”)右衽,闊袖,袖口綴水袖,寬身,長至足,左右開衩,腋下硬立擺,袖口及四周衣緣鑲水波紋闊邊。
  質料:大緞、軟緞。
  底色:紫、上五色,亦有去黑用藍(藍、黑不通用)。
  紋樣:獸類開氅有麒麟、獅、虎、豹、象等;團花開氅有草龍、八寶、如意、瓦當紋等;硬立擺繡藤頭、回紋、草龍。瓦當紋。水紋邊用本色緞起邊或調色緞鑲邊,紅、白、黃底色開氅多用本色緞起邊。
  配色線:全金、金銀繡,五彩線繡勾金,綵線夾金、銀繡。
  尺寸:衣長150釐米;腰身寬60釐米;下襬寬93.3釐米;兩袖通長213.3釐米。

  【陸】褶子
  褶子:亦稱“道袍”。由明代斜領“大袖衫”經過藝術加工而成。是崑曲舞台上用途最廣、裝扮形式最多、最為常見的袍服類服裝。帝王將相、貧民百姓、儒道儒神、妖魔鬼怪等都可穿。分為男褶子、女褶子、圓領褶子。從紋繡分,有起邊團花褶子,團花褶子,散點滿花褶子,折枝花、角花褶子,走獸、大折枝滿花褶子,起邊褶子,花領素褶子和素褶子。不同的面料,又有軟硬之分。凡用大緞、軟緞制的為硬褶子,縐緞制的為軟褶子。

  【柒】專用衣
  專用衣:是為某種特定身份的人物而特製的戲衣。戲曲衣箱採用後,歸入穿戴規制,專用於同一類型的人物,故名。專用衣有“福、祿、壽、喜、財”神衣、八仙衣、官衣、八卦衣、鶴氅、法衣、袈裟、僧袍、羅漢衣、花神衣、學士衣、襴衫、忠臣衣、太監衣、龍套衣、青袍、皂隸衣、宮搭、孝衣、大郎衣、安安衣等。

  【捌】清裝
  清裝:有旗蟒、箭蟒、補服、龍褂、旗袍、襖衣、襖褲、襖裙等。

  【玖】古裝
  古裝是19世紀末馮子和(1888—1942)、歐陽予倩(1889—1962)、梅蘭芳(1894—1961)等在創演以歌舞為主的新劇目時,參照中國仕女畫、壁畫,模仿仕女服飾製作的戲服。其最大特點是衣短,裙長,裙末於上衣外,充分體現女性的曲線美。尤其是在京劇的鼎盛時期(1917年前後至1937年前後),流派紛呈,爭奇鬥豔,創編出大量的歷史劇,根據歷代服飾,按戲按人物設計出大量新穎別緻的配套服飾。為區別於明式戲服,故名“古裝”。衣箱採用數款式,作為定式,歸入穿戴規則。古裝分男、女兩類。

  【拾】飾物配件
  崑曲大衣箱的事物配件有斗篷、馬甲、裙、腰巾、飯單、四喜帶、蓑衣、領衣、喜神、牙笏、佛珠、朝珠、絲絛、玉帶、手帕、肚兜、團扇、摺扇、羽扇、雲肩、蓋頭等。

總結:崑曲的扮相不同於越劇的精巧美麗,也不同於河北梆子粗狂豪邁,自有一種生於水鄉的細膩温柔卻絲毫不失大氣,這是極為難得的。

標籤:戲服 崑曲 衣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