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國學 > 國學資訊

中國戲曲大全之太康道情

太康道情是中國戲曲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太康道情擁有悠久的歷史,最初起源於春秋遠古時期,是漢族民間戲曲藝術,主要流行於河南太康以及周邊地區。太康道情載體繁多,劇目豐富,大家是不是對這個戲曲劇種很感興趣呢?現在不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簡介
  太康道情歷史悠久,是源於春秋遠古時代的漢族民間戲曲藝術,分佈在河南太康及其周邊地區。劇目豐富,據普查統計有三十多個曲牌、曲調,包括三大類五大品種。三大類是:唱腔、表演、音樂,五大品種是:聲腔派系、表演程式、音樂體系、曲牌子曲調、打擊樂。太康道情這些類系的形成,既有沿襲下來的民間藝術,也有姐妹藝術穿插,最後形成太康道情的獨自特色。原有古裝傳統戲160多個,現代戲60多個,這些劇目在長時期的流傳中,有很多已失傳。

中國戲曲大全之太康道情

種類
  太康道情體載種類繁多,劇目豐富,據普查統計有三十多個曲牌、曲調,包括三大類五大品種。三大類別是:唱腔、表演、音樂、五大品種:聲腔派系、表演程式、音樂體系、曲牌子曲調、打擊樂。太康道情這些類系的形成,即有沿襲下來的民間藝術,也有姐妹藝術串插,最後形成太康道情的獨自特色。原有古裝傳統戲160多個,現代戲60多個,這些劇目在長時期的流傳中,有很多已失傳。現僅存太康道情傳統劇目七十多部,現代劇目四十多部。

現狀
  太康道情譜系,有四個班,六代傳承人,再加道情音樂調式和配器的傳承人分為四個部分。現有健在名老藝人31人是道情的第四代傳承人,第五代、第六代是現太康道情劇團的主要骨幹力量

榮譽滿載的太康道情目前由於種種客觀原因而陷入困境,黨和政府給予很多支持,做了許多發掘、搶救、繼承、弘揚工作,但仍然存在不少難以解決的問題。

太康道情班在鼎盛期有大大小小60多個,道情戲也在羣眾中享有很高的聲譽,並流傳着不少諺語,太康也因此被譽為“道情之鄉”。

隨着文化發展的多元化、宣傳媒體的多樣化,戲劇消費層次化的格局開始出現變化,作為戲曲表演形式之一的道情戲面臨着極大的挑戰。道情劇團的生存也開始受到威脅,現在正規的道情劇團只剩下了太康道情劇團一個。劇團每年外出演出的時間多集中在春節後的三四個月,而此後的夏收秋種,許多農民出身的演員還必須回到家中種田,自然也就沒有了工資。這種窘境迫使許多藝人離開戲曲舞台,下海經商。在劇團裏曾經流傳着“演唱道情十幾年,不如離團去單幹,經商不到幾個月,超過劇團幹十年。”

為了挽救太康道情,被文化部命名為“天下第一團”的太康道情劇團,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在縣文化局的支持下,面向市場,走上了產業化經營的路子,實現了從“事業型”到“產業型”的轉變。他們把目光盯在農村,自編自演了30多部表現農村現實生活、反映新時期農民思想感情、弘揚時代主旋律的好戲。其中有宣傳《土地法》,教育人們珍惜愛護土地的《算算這筆賬》、《換招牌》;有宣傳計劃生育,諷刺“多子多福”的《五夫臨門》等;有破除封建迷信,倡導移風易俗的《婆媳算卦》、《砸金挑》等。太康道情劇團堅持為農民上門送戲,每到一地,就與羣眾打成一片,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幹農家活,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莊户人家的劇團”。另外,他們還經常借演出的間隙,到當地福利院、軍烈屬家中慰問,送戲上門。最近幾年來,該團深入豫、皖、魯、蘇四省300多個縣市,演出1300多場次,觀眾達800多萬人次。

他們還和市、縣電視台聯合辦節目,電視台播放的一些廣告,大多以戲劇小品出現,演員清一色都是道情劇團的,有的還是名角。不少經典的廣告台詞,成為當地人的口頭禪。

太康道情劇團團長張天印對記者説,演員客串拍廣告撈外塊,這在演藝界早已不是什麼新聞,而對道情演員來説,這是為了生存,劇團要生存,還要生存好;演員要生活,也要生活好。

太康道情劇團在當地有“金獎專業户”的美稱,1992年,《王金豆借糧》參加全國“天下第一團”優秀劇目展演,榮獲八大獎項,劇團正式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天下第一團”;2000年,道情劇團被評為河南省文化先進集體;2001年,《富裕之後》榮獲全國第十一屆“羣星獎”大賽金獎,隨後又獲得全國人口文化獎;2003年,在河南省第八屆戲曲、小品(曲藝)大賽中,太康道情劇團憑藉一部《戀歌》摘得桂冠……與此同時,道情劇團還多次應邀進京獻演,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和高度評價,深受首都百姓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