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國學 > 國學經典

分析三綱五常的積極意義

中國有着幾千年的文化歷史,儒家文化是漢文化中濃厚的一筆,儒家文化像是星辰大海中一顆閃亮的明星,熠熠生輝。三綱五常是儒家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你對三綱五常瞭解多少?你知道三綱五常對歷史的積極意義是什麼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分析三綱五常的積極意義

  我對三綱問題的思考,源於我對中國文化基本價值的反思。梁漱溟的父親樑濟,在臨死之前寫了個萬言書,裏面明確講到自己是為了殉“三綱五常”而死的。而且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簡單的事實,即漢代以後,幾乎所有的儒家學者,人人都堅守三綱五常,都覺得三綱五常無比重要。

這讓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三綱就是像我們經常聽到的“無條件服從”和“絕對等級尊卑”,如果真是這麼一個東西的話,那麼為什麼幾千年來,一直到近代還有張之洞、樑濟以及陳寅恪這樣的大學者,仍然主張這就是中國文化的精神?甚至要為這麼一個完全沒有人性的東西而去殉死?

我自己的兩個動因呢,一是對董仲舒的理解。一般認為,他是首先明確論證和使用“三綱”這個詞的一個學者。但是我們把《春秋繁露》拿來看看,整本書從頭到尾可以看到他沒有絲毫主張大臣對國君、妻對夫、子對父要絕對地服從。他整個書裏瀰漫着的根本思想,就是強調道統高於政統,用常道來限制國君,使之恐懼、害怕。還有《白虎通》這本書,可以説是以官方的形式正式確認三綱的統治地位的這麼一本書。如果我們把《白虎通》這本書看完的話,我們也可以發現,裏面也沒有絲毫説臣需要對君絕對服從的。

另外一個是程朱理學。過去長期佔統治地位的觀點認為,程朱理學把三綱五常發揮到登峯造極的地步,極力強化君權、父權、夫權的至上性和絕對性。甚至有些學者提出,在中國歷史上,真正把三綱五常貫徹下去的,是程朱理學家,不是董仲舒。陳獨秀當年就曾在《新青年》上説過這種觀點。現在也有人持這種觀點。可是把二程和朱熹的書拿來一看,可以説他們是極力強調格君心之非的;國君不接受他們的要求,他們就不接受國君的任命。余英時強調,宋代是中國古代士大夫最強調自身主體性的一個時代。在過去兩千多年的漫長歲月裏,中國歷史上那麼多精英,怎麼他們就認識不到這個問題,而主張把天下捆綁在這樣一種沒有人性的邏輯之上?

還有一個問題是,《春秋》和三綱之間的關係。我以為三綱思想並非像人們想象的那樣來源於法家或來源於秦漢大一統的現實這麼簡單。因為我發現,中國歷史上堅持三綱的人,多認為三綱思想是符合孔子《春秋》的。歷史上研究春秋學的學者都堅持孔子的精神可以用三綱五常來概括。幾千年以後的我們卻説這些人都錯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是不是歷代的思想家們都沒有認識到秦漢以後社會現實的變化?我自己感覺,這涉及到對春秋學的基本評價的問題。我以為春秋學講的,就是一個大一統的問題。從社會現實角度看,孔子那個時代更需要講三綱,因為那時候國家統一的強烈需要,會比秦漢更強烈些,這也恰恰是中國歷史上的春秋學家們一再強調《春秋》的基本精神在於三綱五常的基本原因。

有了這麼一個判斷,就可以看我們對“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怎麼去解讀的問題了。我認為三綱既有它的普遍性,也有它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在於,它是在中國古代君主制和一夫多妻制的客觀現實下提出來的,確實具有維護君權、父權、夫權的客觀效果。這是它的特殊時代性所致。但是,它的普遍性在於,這個“綱”的含義,並不包含無條件地服從和絕對的等級關係,它所代表的是一種服從大局的精神。

我對於三綱的思考,還來源於對西方民主、自由、人權思想的反思。我認為民主、自由、人權之所以不能成為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而三綱五常之所以可以成為,這跟中國文化的習性有關。在中國文化的價值裏,如果把個人的自由、權利絕對化和神聖化,成為一個民族文化的核心價值,就不符合中國文化的內在要求。它對中國文化中個人安全感的建立,人格的健康成長,以及社會秩序的重建,並不是真正有效的。而三綱五常,就它所具有的普遍意義而言,作為一種從大局出發的精神,無論是對個體人格的獨立,還是社會秩序的重建,都有積極作用。即便是在今天而言,也是有價值的。這涉及到三綱是否可以剝離出它那個特定的時代,具有普遍性。

為什麼我把三綱的精神理解為“從大局出發”?宋明理學家一再強調,“盡己之為忠”,即按照自己的良心去做事才是忠。《白虎通》上也這麼講,“人皆有五常之心,是以綱紀為化”。在他們心目中,五常合乎人的自然本性,是讓我們成為一個健康的人、一個健全的生命的價值。五常好比個人內心深處的東西;當它走向外部世界的時候,演變成客觀的規範,就是所謂三綱。所以在古代思想家看來,三綱和五常是完全一致的,不可以分開。易言之,三綱是以五常為基礎的。為什麼古人認為按照三綱五常做事,才能成聖成賢?因為它們使我們成為人格健全的人。為什麼三綱能使我們人格健全?因為他們把三綱理解為“從大局出發”這麼一種忍讓精神。我今天聽你的話,不是因為你這個人,而是因為你這個位置對於天下安寧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所以陳寅恪也罷,賀麟也罷,都強調三綱不是對於某人的尊崇,而是對於此人所在之“位”的尊崇;而這個“位”,在現實條件下,是社會秩序的象徵;如果“位”可以隨便推翻的話,這個社會就沒有秩序可言了。

小結:三綱五常和名教觀念,為封建階級統治和等級秩序的神聖性和合理性而辯護,成為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基本理論,為歷代封建統治階級所維護和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