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民間工藝

龍船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中國人是龍的傳人,因而在中國民間的節日和習俗中就有很多是和龍相關的,比如説小編之前有介紹的龍抬頭、青龍節和分龍節……那麼,你聽説過龍船節嗎?這是哪個地方的民族呢?隨小編一起到節日大全去看看吧。

龍船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問:龍船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答:龍船節是苗族的節日,在每年的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
  漢族的端午節有龍舟競渡的習俗。居住黔東南的台江、凱里、劍河、施秉、鎮遠等縣的苗族也有在農曆五月過龍船節競渡龍舟的風俗,時間不在農曆五月初五卻在農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龍船節苗語叫“咋甕”(意即劃龍船),又名“婁甕”(意即吃龍肉)

龍船是怎麼樣的
  龍,是苗族人民心目中吉祥和力量的象徵。苗族的龍船很別緻,一般是一株大杉樹或大梧桐挖成。分母船和兩側子船三部分,母船的船中心前後共六艙,中四艙裝載着龍船節期間親友饋贈的豬、羊、鵝和競渡水手食品,兩側子船則為水手划槳之地。苗族劃龍船是站立着划槳的,不同於漢族的坐着划槳。船身長20米左右,船頭翹起水面很高,安裝上一個大龍頭。龍頭雕刻精美,宛似牛角的龍角上,通常寫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吉祥語。平時,龍船放在專放船體用的“龍船硼”內。有的“龍船棚”還寫滿楹聯,如:“龍船千古事,忠孝一生興,典祀千年重,綿延百事傳,江山千古意,時序百年興’等等。橫批則多為“民眾團聚”、“萬寶來朝”。兩個角尖之間拉一根細繩子,掛上小紅旗。角後有四根一米多長的野雞毛立着,顯得很威風凜凜。船尾也翹出水面,插着芳草,名曰“鳳尾”。

龍船節的發展史
  苗族龍舟競渡具有悠久的歷史,明(嘉靖)《貴州通志》卷三“風俗”記載:“鎮遠府端陽競渡。府臨河水,舟楫便利,居人先期造龍船,繪畫首尾,集眾搬演居戲。以箬裹米為粽,棄水中。拽船爭先得渡者,是歲做事俱利焉”。清(乾隆)《鎮遠府志》卷九“風俗”:“重安江由秉入清江。苗人於五月二十五日亦作龍舟戲,形制詭異以大樹控槽為舟,兩樹併合而成。舟極長,約四、五丈,可載三、四十人。皆站立划槳,險極。是日男女極其粉飾,女人富者盛裝錦衣,項圈、大耳環,與男子好看者答話,唱歌酬和,已而同語,語至深處,即由此定婚,甚至有時背去者”。清(同治)徐家翰《苗疆聞見錄》:“(苗人)好鬥龍舟,風以五月二十日為端節,競渡於清江寬深之處。其舟以大整木刳成,長五、六丈,前安龍頭,後置鳳尾,中能容二、三十人。短橈激水,行走如飛。”

龍船節的傳説
  關於苗家龍船節的由來,在黔東南流傳着兩個民間傳説。

有一傳説,説代天降雨的龍王有一次行錯了雨步,下雨時間違反天意。天公大怒,令雷公把龍王劈成數段拋入江中。從此天大旱,苗民即造龍船沿清水江劃渡,象徵被雷公劈死的龍王復活了,又按常規降雨人間。這是一種賽龍舟求雨的古老風俗。

另有一傳説,説有父子二人在江中打魚,兒子被龍王抓去當了枕頭,父親一怒之下放火燒龍宮,將龍砍成幾段,浮屍江中。大家檢龍肉分吃。但吃了肉後九天九夜天全黑,不分白晝黑夜。有一天,一位婦女帶小孩到江邊洗衣,孩子用棒槌拍打江水,並不停地念着模仿擊鼓的“咚咚”聲,不久天就亮了。以後,這條江附近的苗民都過龍船節,敲着鼓點子賽龍船。

龍船節的習俗
  參加龍舟競渡的苗民,每船水手多達三四十名,由頭面人物當“龍船頭”,這裏指船上的鼓手,全船水手聽從鼓手指揮,按鼓聲節奏揮槳競渡。又由一小男孩扮女裝頭戴苗家女銀飾敲鑼。由最懂水性的掌舵當艄公,由氣力好的壯漢站在船頭撐篙。還有專人負責在開賽時、離寨時、歸寨時在船上放土炮。更有能書會算的“文化人”在船上專記下三親六戚所送禮品。在節日期間,水手每天三餐享用的酒肉,皆由村民及沿江各村寨的親友所贈。龍船節結束後,還需享受一鵝或一鴨。水手的挑選很嚴格,若家中有婦女生小孩的均不得當水手。

各村寨在龍船節結束時,必須挑全村最肥大的豬,宰後請全寨聚餐一次,以酬謝全村對龍船節的支持。  農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為苗家龍船節的正日,而早在五月十八九日,就得將龍船洗刷一新。至二十二、二十三兩天,將母船於船係為一體並安上龍頭。二十四日隆重舉行開劃儀式,在河邊或緩口有龍神之位的井邊、溝邊,置方桌一張,桌腳要綁上去掉樹葉和樹皮的樹枝,綁雨傘一把,綁紅布、紙錢和一把青草。桌上供米一升,去毛白公雞一隻,以掃邪敬神。過去過龍船節的頭一天,要請巫師唸經,現在這裏禮儀大多從簡。但規矩不停,如龍船在劃渡中不得半途停頓或休息,須一鼓作氣劃至終點。待龍船調頭後,掌舵者分給水手每人一束青草用以驅邪,合一齊投入江中。

龍船節期間,清水江兩岸人山人海,除競船外,還有踩鼓、吹笙等民俗活動,這期間更是男女青年遊方對唱、談情説愛的佳節。

划龍舟的村寨,一般一寨一隻龍舟,兩百户以上的多是兩隻或三隻。放龍舟的房子形長廓,稱“龍舟棚”。棚為一排七間八柱式木結構,上有瓦面屋頂,依山而建。全長約25.6米,寬2.7米,高為3.24米。經過實地測量十三個寨子的“龍舟棚”,長短高矮几乎相等。

推選鼓主:以一個寨或一個氏族為單位,第屆(即每年)推選一個鼓主。苗語稱為“嘎紐”,即鼓主之意,俗稱為“鼓頭”。“紐”是鼓的意思,本來,划龍舟時龍舟應該是主要的,鼓是次要的。但不以龍舟來稱呼當年的主辦者,而以鼓來作稱呼,這可能是划龍舟和“祖鼓祭”(也稱“鼓社祭”,系苗族人一種以鼓為主要祭品、祭樂的祭祖儀式)有關。或者它起源於“祖鼓祭”主持者兼辦,因而才沿用“鼓主”這名稱。

“鼓頭”是由其共有一隻龍舟的住户家裏主人輪流擔任的。每年龍舟節剛過,“鼓頭”殺豬請寨子上的人吃酒的時候,大家都要決定來年“鼓頭”的人選。新“鼓頭”推選出來之後前一任“鼓頭”便要將鼓和龍頭送到他家裏。有的寨子上住着一個大姓的,就由其大姓中分房輪流擔任,輪到某房,即由該房按還在世的長輩輪流擔。如老一輩人放棄,才由一輩來輪流承擔。輪到的時候。一般不願放棄,因為寨子裏家户不少,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輪到一次,一生中輪到兩次的算是幸運了。也有終身沒有輪到的。值得注意的是“祖鼓祭”的主持人也是如此產生的。當“鼓頭’是極為榮耀的事。當“鼓頭”的條件是從各方面決定的,諸如系一方一地的頭面人物,或者親戚朋友眾多,自己的家底厚或是德高望重的老年人。至於兒子多的人,也有可能當選,因為親友多。而最容易當選的,為姑娘多並且多已出嫁的人家(這也許是舅權習俗在節日中的一種反映)。因當了龍舟“鼓頭”之後,這隻龍舟每到一地親友們來送禮物,這便可以炫耀一下“鼓頭”的人緣關係,可以獲得好名譽,可以抬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對兒女的婚姻前程也有禪益。再則,接受大批禮物,如果處理得當,還會使家中更加富裕。故當“鼓頭”時除了考慮自己的家底,更須考慮親友的多寡,二者缺一不可。如輪流到家境較差的人家,他不願放棄時,家族也樂意在經濟和飲食上給予幫助。因感親友太少,收禮不多,有失體面而不願承擔的,就不勉強,而另舉他人。

當上“鼓頭”的人會置備糖果點心,外出通知三親六戚,新老朋友,叫做“透風”。言外之意,即明年我家當“鼓頭’了,希望得到你們的幫助,以便讓我把龍船劃得體體面面的。受禮者(沒有外出通知習俗的村子的親友,通過其它渠道得知明年自己有親戚當了“鼓頭”的),也開始作隔年送禮的準備。屆時,親友們都將備辦的禮物直接送到江邊上等待、稱“接龍”。送的禮物主要是家畜或家禽,其次是鞭炮和一條長約一丈的紅綢緞。女婿的禮物最少是一條豬,而女婿的直系親或房族,禮物也不能少於一隻羊,一般的要送鵝或鴨。過去,苗寨中當權人物當“鼓頭”時,他的親友也有以牛、馬作為禮物贈送的。  送禮的儀程是這樣的,龍舟划進了寨子口,先要放三銃。岸上的送禮人看到是自己的親友船來了,便迅速將禮物抬送到河灘邊,待龍舟在岸邊停穩,送禮人手中的一串鞭炮即炸響,然後在龍頭的角上繫上紅緞,接着斟上一杯酒先敬“鼓頭”又依次向所有龍舟上的人敬上一杯,然後才把禮物送到龍舟上面去。

“鼓頭”這一天可以得到很多禮物,但開支也是很大的,除了招待所有參加划船的人三餐飯食酒菜外,在划船結束後,他還得殺豬備酒。招待寨子上的人與客人。當親友回去時,送的禮物是豬羊,則回贈雞鴨。如果送來的禮物是雞、鴨就不必回贈了。禮尚往來。以後輪到送禮的親友當“鼓頭”,必須按原來他送來的禮物加倍送去。

從前,一個村寨上有專一的田土、山林、稻穀或金錢作為龍舟節的基金來源,稱之為“眾田”,“眾山”或“眾谷”。田和山林以每年的收益作龍舟節的費用。後來這一方法逐漸消失。

當今的“鼓頭”不再是用輪流方法產生的,而改用推選的方法選出“鼓頭”。

小結:一開始我還以為龍船節就是我們的端午節,因為端午節也有賽龍舟的習俗,看完上面的介紹才知道龍船節和端午節有很大的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