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今年冬至是哪天2019 冬至是幾月幾日農曆

導語:冬至,按字面的意思寫的就是冬天到了,這一天雖然不是什麼法定節假日,但是各地的習俗,都有一個相同的點就是遊子需要回家看看了,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年冬至是哪天2019 冬至是幾月幾日農曆。

今年冬至是哪天2019 冬至是幾月幾日農曆

2019冬至是2019年12月22日,農曆冬月廿七,星期日。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為“冬節”,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講法,也就是説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

冬至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23日。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冬至前後,地球位於近日點附近,運行的速度稍快,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陽直射南半球的時間比直射北半球的時間約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古人講: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即下一個循環開始了,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為“大吉之日”。

冬至日期計算公式
  冬至日期的計算[Y*D+C]-L

公式解讀:Y=年數後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21.94,20世紀=22.60。

舉例説明:2088年冬至日期=[88×0.2422+21.94]-[88/4]=43-22=21,12月21日冬至。

例外:1918年和2021年的計算結果減1日。

冬至三候介紹

一候蚯蚓結;
  傳説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着身體;

二候麋角解;
  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今年冬至是哪天2019 冬至是幾月幾日農曆 第2張

三候水泉動。
  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温熱。

冬至的由來
  根據周朝的記載,民間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又因為周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於我們現在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説:過“冬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關於冬至的故事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

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七年級,人們吃着餃子,心裏仍記掛着張仲景的恩情。今天,我們用不着用嬌耳朵來治凍爛的耳朵了,但餃子卻已成了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食品。

老祖宗摸出來的這些個節氣,一定費了不少勁,這麼費勁,為的是嘴上一口吃的。靠天吃飯的年月,不明白節氣,很可能就要餓肚子,要送命。而這些節氣慢慢轉化為節日,用來紀念它們最直接的辦法,仍然是吃。比如,立春吃春餅,冬至吃餃子。我覺得這是再單純不過的慶祝了。吃飽了吃好了,是我們最初的快樂。

今年冬至是哪天2019 冬至是幾月幾日農曆 第3張

小結:二十四節氣是我們老祖宗摸索出來的節氣,我們以前是靠天吃飯的,總結出這個二十四節氣只是為了吃上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