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關於赫哲族音樂民歌文化介紹

赫哲族的民歌文化是比較豐富的,當地光是民歌文化,就分為了十幾種,不同類型的歌曲,歌曲的調上,完全不同。那麼赫哲族音樂文化,具體有哪些的特點,有哪些的特色呢?如果你不是很瞭解,不妨一起來本文看看吧!

關於赫哲族音樂民歌文化介紹

民歌素材
  赫哲族主要分佈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省的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沿岸。少數散居於樺川、依蘭、富錦三縣和佳木斯市。是中國北方唯一的依靠漁獵為生的民族。赫哲族有自己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沒有自己的文字,大多數人通用漢語文,用大馬哈魚頭記年。他們世代依山傍水,飄泊流離,居無定所。遇雨張革為屋,取名“撮羅子”,冬季挖地窖子禦寒。以漁獵為生,使用簡單的漁叉、鈎具和弓箭、鏢槍、獵犬,穿獸、魚皮做的衣裳,吃豆做的醬、吃燒烤食品和“塔拉哈”(烤魚片)。生活是辛苦的,但也樂在其中。赫哲民歌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對這種漁獵生活的描述和歌詠,如《烏蘇里江水》、《我們家鄉多美好》、《漁歌》、《四季》等歌中唱道;“春季裏克莫得力、克莫得力,冰凌花兒水凌凌,風和日麗好季節,赫哲人打獵上山崗”。春天裏風和日麗,不畏嚴寒的冰凌花兒在早春的風雪中競相開放,它們象徵着不畏嚴寒的赫哲人,激勵着赫哲人去和大自然搏鬥。

民歌特徵
  赫哲人憑着他們的勇敢和勤勞,在漫長而艱辛的歷史長河中,在他們特有的漁獵生活中創造並發展了本民族豐富的物質文化和多彩的精神文化,赫哲民歌(赫哲語為嫁令闊)就是其中瑰麗的一篇。但凡是男女老少都能觸景生情,唱幾曲即興的調子。主要曲調有赫尼哪調、嫁令闊調、薩滿調、伊瑪堪調、白本出調、喜調、悲調、老頭調、少女調等。“赫尼哪”是一種民間小調,多是婦女們在勞動中哼唱的明朗輕快的曲調,它婉轉清麗,悠揚嘹亮,旋律優美。著名的赫尼哪調有《烏蘇裏船歌》、《春季生產歌》;“嫁令闊”是一種情感純樸、輕柔悠揚、流傳很廣的抒情歌曲,用來歌頌美麗的大自然,抒發對家鄉的山河、風光、沃土、曠野的無限熱愛之情。嫁令調中著名的有《松花江相會情歌》;薩滿調的代表有《跳鹿神鳩神歌》、《跳神歸來歌》、《家祭神歌》等,主要在薩滿進行跳神活動時唱;朗朗上口,深受羣眾歡迎的伊瑪堪調素經《西爾達魯莫日根》為代表作品;白本出調,多是老太太給孩子唱的故事歌的曲調,調緩音長,娓娓動聽,如《長蟲兄妹》、等喜調唱歡樂之情,如歡樂的《解放後的生活》;悲調傷感憂愁,有《過去痛苦的日子》唱得令人落淚;老頭調和少女調,是模仿老頭和少女的聲調,藉以表達人物性格、特徵和心理活動的曲調。

小結:赫哲族的民歌有,喜歌、悲歌、古歌、漁歌、獵歌、禮俗歌等等,當地人最喜歡的還是民間小唱。這種一般都是屬於,即興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