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風土人情

土族人的風情——土族傳統節日:打施食

土族是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之一,在人口不多的少數民族,人口主要分佈在中國的青海省,大概占人口比重的百分之八十五。土族人自稱為土人,是一個頗具民族風情的民族,那麼,土族都有哪些民族節日呢?一起去看看。

土族人的風情——土族傳統節日:打施食

  打施食
  打施食是青海省互助一帶土族節日,每年臘月二十九、正月十四日在尚地佑寧寺舉行兩次,為期五天。打“施食”,即消滅損害人的一切惡事。臘月二十五日這天人們用炒麪做成一個二尺多高的三角形“施食”供起來,並點上燈。再做一個寸多長的小炒麪人“扎廓”(代表一切惡事)。把小麪人置於盤中放在佑寧寺大經堂內的前方。從臘月二十五日起一直到臘月二十九日每天有十七個喇嘛在這裏唸經,一天念四次。期間禁止喇嘛外出。領頭唸經者叫“多則布”,由經法好的喇嘛擔任,臘月打施食時,早晨在大經堂唸經,然後在大經堂前跳神舞,由多則布將炒麪人“扎廓”切成幾段,拿到寺院裏面的護法神殿面前的一個土坑中,上面放上柴草。打施食還要遊行。喇嘛們排着長長的隊伍,有二十四人打着二十四杆旗子,旗隊後面是吹海螺,吹喇叭者,再後面的八人抬着施食,再後是多則布等十七個唸經者和十幾個打鼓者。到了放扎廓的地方,多則布用施食當武器向扎廓打去,然後將柴火點燃,以為將扎廓燒死。至此打施食的儀式全部結束。正月打施食的儀式與臘月基本相同,只是多打八杆旗。從正月初十日開始唸經,正月十四日正式打施食。

丹麻山歌會
  丹麻山歌會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土族傳統節日歌會,每年農曆六月十一日舉行。屆時,姑娘小夥子們穿着講究,成羣結夥,從四面八方趕到丹麻地方對歌玩耍,屆時人們自由組合成若干歌隊,擺開陣勢,各隊分別推出開唱人,以歌提問對方,對方也以歌對答。就這樣一羣對一羣,歌聲彼起此落。街上,大路旁、樹影下、小河邊、到處是歌聲。當對歌告一段落時,已婚男女自動散去,未婚男女們側以歌傳情。有意者便成雙成對離羣而去。到避靜處,姑娘或小夥子拿出自己最好吃的東西贈送對方。這天老人兒童不參加對歌。歌會期間,除對歌外,還有唱戲、賽馬,比武等活動,待夕陽西下,人們才漸漸離去。

官經會
  官經會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土族傳統宗教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八年級到十五日舉行。屆時人們身着潔衣,從四面八方趕到互助威遠鎮的佑寧寺,舉行磕長頭,點酥油燈,供飯以及佈施活動,正月初八和十四兩天還要跳神。跳神共有八十人,全部從喇嘛中選出。喇嘛們從十二月初八開始學習,一直到十二月二十三日止。跳神時,戴上面具,在喇叭、嗩吶、皮鼓等樂器的伴奏下,一面唸經、一邊跳舞。充滿莊嚴的氣氛

東溝大莊跳神會
  東溝大莊跳神會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土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二月八年級舉行,會前先進行賽馬活動。比賽採取循環淘汰制的辦法,獲第一名者,受眾人稱讚、親戚朋友在其馬頭上掛紅、白、綠、蘭、黃五彩綢布。賽馬畢,進行跳神活動。有四、五個,手持山羊皮鼓,一面擊鼓唸經,一面跳神舞,據説跳神可消災禍,保佑人丁安寧。

刀山會
  刀山會是青海省民和一帶土族節日,每隔二、三十年的正月十六日以後選一吉日舉行,地點在青海省民和縣東溝鄉麻地溝村的恩仁寺,刀山會明代就已盛行。所謂“刀山”即在平地立起一架木梯,高約三丈六尺,兩面梯階均山一百零八把馬刀縛成。木梯上端,稱為“天橋”,木梯下第一階,稱為“門坎”,縛鍘刀一把。不論馬刀、鍘刀,刀刃均朝上。上“刀山”者自願報名,經該寺會主決定後,即於冬至門進寺,沐浴齋戒,每日用牛奶洗腳,食核桃、紅棗,靜坐寺院,不得回家。到會斯時,在“陰陽”的驅趕下,上“刀山”者手攀繩索,赤足踩着刀刃,由正面上梯、跨過“天橋”後再從背面下梯。因此活動間隔的時間長,故民間有“麻地溝的刀山,三十年的謠言”之説,自一九四五年正月十六日的“刀山會”後,至今未再舉行過。據説每逢“刀山會”,人山人海,商賈攤販,彙集於此,進行貿易。姑娘、媳婦和小夥户收拾得乾淨利索,成羣結夥,前來觀看。

官亭廟會
  官亭廟會是青海省民和縣官亭一帶土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九月初七至初九日舉行。初七中午,人們抬着八抬大轎,扛着十面大旗。敲鑼打鼓恭請土族最崇信的二郎神。抬到村口時,全村人跪在路兩邊迎接。人們還牽來曾向二郎神許過願的羊和雞,在羊和雞的頭上倒酒,若雞、羊頭擺動,説明此祭物被二郎神悦納,否則更換一隻。接着,將本村廟中其他神像抬出,以示相迎。最後將二郎神像抬到村內廟外早已搭好的帳篷裏。第二天請二郎神進廟,並安放在上位的左邊,原廟的神像下位坐陪。接着人們給二郎神磕三個頭,旋即鞭炮聲、鑼鼓聲頓響,隨之全村人燒香、點燭、燒黃裱,每家將帶來的十二個鮮供(即饅頭)供在?狼埃?械母九?菇?癲己禿砂?裙以詼?繕襝襠稀B錟鞀岬睦先絲?寄盥錟亍O籽蚣Φ娜税蜒蚣υ椎簦??蠛玫難蛺恪⒏巍⒎畏腫齠?潭死矗?俁艘慌袒豈選⑾闃螄贅??繕瘛;掛?剮┤饊澇詼?繕窆┳狼暗牡厴希?S嗟娜夥指??甯骷遙??斫??繕裉У矯碇械惱?簧希?穩趙傯У秸逝裰校?諶?轂槐鸕拇迕砬胱摺

火神節
  火神節是青海省民和縣一帶土族節日,每年農曆正月二十九日舉行。地點一般在該縣的山陝會館。屆時,四面八方的土族羣眾湧向官亭街道,大放焰火。焰火有天女散花,九盞蓮燈等,形成一片五彩繽紛、輝煌奪目的焰火花海。這一天還要進行傳統的社火、燈籠表演和演唱戲劇。男女老幼圍觀欣賞,場面甚是壯觀、熱鬧。

祭財神節
  祭財神節是青海省樂都一帶土族民間節日,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二日舉行。民間相傳,這天是財神趙公元帥的誕辰日。屆時,家家吃羊肉燒茄子,故土族民諺有“七月二十二,羊肉糊茄兒”。羊肉燒茄兒的作法是:先煮一鍋羊肉,然後放入剝了皮的茄子和切好的蘿蔔坨坨,待煮好後,先蘸蒜泥醋汁吃茄子和蘿蔔,再用手直接拿羊肉蘸蒜醋吃,謂之吃手抓羊肉,最後在湯中煮麪條吃,俗稱羊湯麪。

祭佛節
  祭佛節又稱浴佛節,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土族傳統宗教節日,每年農曆四月七年級至十五日舉行。這幾天方圓幾十裏,甚至幾百裏的土族羣眾,長途跋涉,紛紛來到瞿曇寺、佑寧寺、塔爾寺磕長頭、佈施供飯、轉哥拉、點燈,寺院還選出來一些喇嘛,口唸經文,手持羯鼓舞蹈。節日裏人們還彼此訴説真情、排憂解難。人們認為在這段日子裏為人解憂,是積德之事,勝過平時幹幾百件好事。尤其四月初八這天,寺院舉行頌經法會和曬佛活動,還要用名香浸泡的水洗佛像,給佛祖供獻各種花卉,相傳佛袓釋迦牟尼於此日成佛。

祭家神
  祭家神是青海省土族民間祭祀節日,每年十月七年級舉行。土族人家除供財神、灶神、門衝、菩薩等神之外,每家還供有家神,家神名目很多,如祖師爺、白馬天將和喇嘛神,凡供有喇嘛神的人家必須有當喇嘛的人,否則不能供喇嘛神。凡遇七年級、十五和年節,家家必點燈上香祭祀家神,每隔三年必須要大祭一次。大祭時須請跳神,還要點燒香紙。家中人可向家神卜問一些諸如年景好壞,家中有無禍事之類的問題,代神回答。民和縣一帶的土族於每年十月祭祀家神,祭祀儀式很特別,這天清早,要給家神化紙、供飯,然後舉行祭祀儀式,先由跳舞請神,待跳累了再由三個婦女接跳,三人中有一人必為家中人,其餘兩個可是外家人,待跳到狂熱時,要作出一些性愛姿態,以引誘、取悦於家神,據説這樣可以使家神保佑家中人畜平安。儀式結束後主家要給送“馬西”(糧食),以表酬謝。

祭神農
  祭神農是青海省民和一帶土族傳統節日,每年春耕播種時節擇一吉日舉行。屆時,各家各户帶一些麥草到自家地中燒黃裱紙,燒香並跪拜磕頭祭祀神農爺。每家還牽牛架犁,人和牛都吃一些油饃。然後在地中犁出一個圓圈,圓圈中再犁一個十字。一人趕牛,一人扶犁,後面一婦女在梨過的圓圈和十字溝中都撒上種子。敬過神農,便可以春種了。

雷台會
  雷台會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土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二月八年級日舉行。當地原有一土築高台,人稱“雷台”,相傳是土族先民祈雷公的地方。後逐步演變為定期的花兒演唱大會。上族人把赴雷台參加“花兒”會看得很重要。屆時,許多着名歌手從各地遠道跋涉而來,和當地壓會的歌手一比高地。這一天,人們盛裝打扮,尤其是婦女們穿上各色花布鑲成彩袖的外衣,頭戴金邊帽或禮帽,胸佩銀飾,顯得格外華麗,男子們則頭戴氈帽,各攜灑瓶,興高采烈。人們到會場之後,各自選伴結夥分成若干賽場,每組七至十人左右,在廣場上擺開對唱,這天嚴禁不同性別的長輩與晚輩在一個賽場。競賽分組對組、男女問答和獨唱幾種。所唱的“花兒”以互助五聲高調式為主。午時,比賽進入高潮,這時各場湧現出許多新的歌手,然後組成新的小組,人們前呼後擁,向出色歌手的場地湧去;競賽情緒十分激烈。讚譽聲、口哨聲匯成一片,直到暮靄降臨,人們才陸續離去,對歌優勝者被人們喻為“花兒旺”。

六月會
  六月會是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一帶土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六月二十日舉行,為期二、五天。節日第一天,人們要敬二郎神廟。當地神廟建在高山崗上,座西面東,三間神殿面前有一廣場,場上設有煨桑爐,立有旗竿。屆時,要進行煨桑、跳神活動,以示紀念二郎神靈。此後幾天主要是各種娛樂活動。有抬花轎跳神、踩高蹺、唱拉伊等。伴奏樂器主要是羊皮鼓和海螺。還要輪流到各莊演出。六月會相傳是舊時地方政權的閲兵集會。也是安排農事活動的集會。過太這一天土族千户要演講民族歷史:“我們的祖先是從東方來的,是皇帝派來守衞在這裏的,這裏是皇家的土地,好好拔草、保苗”等。這天還要演表現歷史生活的軍舞。演員們腳穿雙樑紅花鞋或高筒馬靴,把褲腳裝入靴內,紮上腰帶,頭戴羊毛氈做的喇叭形紅纓帽,典塑的武士打扮。

龍王廟會
  龍王廟會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東瀛一帶土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二月八年級日舉行。每逢這天,人們身着絢麗多彩的民族服裝,匯聚到預先確定好的會場。會場中央放着人們早已抬來的“龍王”。儀式開始,有七至八個,手持山羊皮鼓,一面擊鼓唸經,一面手舞足蹈跳神舞。前來參加神會的羣眾,口中唸唸有詞,祈求龍王保佑人畜平安、五穀豐收。這天還要舉行貿易活動,主要有茶、布和其它日用品,另有榔頭把、鐵杴、磨子、犁頭、鏵等農具出售。

饅頭寺花兒會
  饅頭寺花兒會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澤林地方土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六月初六日舉行。農曆六月,正值高原上青苗拔節、野花盛開的美好時光。初六日這天人們帶着帳篷、布帷、酒肉等,聚集到饅頭寺進行花兒會唱。親朋好友圍成一圈,有的則在帳篷內對唱。髙吭、清脆、委婉、跌宕的“花兒”聲,加之笛子的伴奏聲,悠揚起伏,令人心曠神怡。人們對歌抒懷,讚美愛情和理想,從黎明一直唱到深夜。“花兒”是西北地區回、漢、東鄉、土、撒拉、保安、藏等民族用漢語唱的一種民歌,“花兒”又稱“少年”,前者代指女方,後者代指男方,從這兩個名稱看,其內容均為表達愛戀之情的。花兒由於流傳地區、民族等的不同,可分許多“令”、各種令的演唱風格、結構形式是不同的,有的婉約含蓄,有的剛健清新,有的情長意綿,有的詼諧風趣。因多為情歌,參加者均為青年男女,老年人一般要回避。這天,實際上是青年男女聯誼交友的好時機。

納頓會
  納頓會又稱七月會,慶豐收會。“納頓”,土語,意為玩。靑海省民和一帶土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七月至九月舉行。關於“納頓”有這樣一個傳説:過去,民和三川一帶災難不斷,每年秋後糧食顆粒不收,人們只好請插牌子,作峨堡、築雷台,再窮的人也要去供奉。人們起早貪黑跪拜,祈禱來年豐收。後來有人從四川請來了木雕的二郎神像。虔誠祈求二郎保佑豐收。果然當年風調雨順,秋後大獲豐收。後來每年這個時候,人們就把二郎神像用八抬大轎抬到各村周遊,一路敲鑼打鼓,載歌載舞。所經之處,人們便伏地跪拜,奉雞獻羊、供奉茶酒,以

謝二郎神之恩。
  “納頓”的規模視年景好壞而定,“納頓”會第一天,每家必須帶來一對大蒸餅及煙、酒、糖,交給管理人員,俗稱獻供。各村推舉德高望重的人組織一支一、二百人的隊伍,按輩份、年齡列隊。前邊老人身着長袍、手持笛子、扇子和木製兵器,後面中青年裝束華美,手拿彩旗、柳條尾隨。隊伍踏着鼓點,盡情舞蹈,到離村幾百米外的固定地點去迎接二郎神像。主客隊相逢時,鑼鼓大振,樂聲齊鳴,各自起舞,來回旋轉三次,並高呼“大好、大呀好”,東道主村的幾位老人向客隊敬酒,表示歡迎,爾後互相握手,祝願五穀豐收,人畜平安,然後表演節目。演員們戴着假面具扮成老人、婦女、小孩以及關公、張飛等人物,在鑼鼓伴奉下又跳又唱。還表演充滿神話色彩的舞蹈“殺虎將”以及歡樂的安昭舞。遊村活動從當地的中川鄉的宋家村開始,逐村串游,每村一天。

小結:除了打施食這樣具有土族風水的節日之外還有好些節日是和土族人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的,那麼,都有哪些節日呢?到星座360網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