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國學 > 國學資訊

中國方言簡介大全之湖北方言簡介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據統計2014年中國人口已達13.6782億。將這些人口以地域區分的話,可根據省份進行區分,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以及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每個地域都有着自己的方言,你知道湖北的方言,下面,我們就跟着中國語言文化一起來了解下吧。

中國方言簡介大全之湖北方言簡介


  湖北方言簡介:
  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高級官員最表示,現代社會要提倡“多語多言”,既能講母語,又能講外語;既能講普通話,又能講方言。有人士認為:語言已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海外漢語教育持續升温,國內方言生存環境較多寬容、語言實力漸獲重視的背景下,領略武漢話魅力,或許能對增強武漢城市“軟實力”帶來新的啟示。

武漢市語言文字工作會員會辦公室主任喻志軍透露,我省將於2014年開建湖北省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據悉,相關部門將在省內各地區遴選方言和地方普通話發言人,參加字詞句和文章、日常對話等內容的音視頻錄製工作。漢劇、漢味小品等方言藝術也將被採錄。這些實地採集的語音及其轉寫的文本將被錄入數據庫。

武漢方言研究專家、武漢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朱建頌説,“普通話要推廣,但方言也不容忽視,二者要‘各美其美’。若方言沒記錄下來,有些文化就會消失。”

武漢人在外地,大多遇到過這樣的尷尬:與人交談,沒説幾句,“漢外人士”就判斷“你是四川人”。雖説人家有所武斷,甚至你可以笑他孤陋寡聞,但不能不説武漢方言曾經傳播有限、影響有限。不過,這種狀況已經有了很大改觀。

比如,武漢方言小品在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上的表現,最能説明這一點。2006年央視春節晚會上,武漢的《招聘》一炮打響,漢上熱議,呼為“開南方小品登全國大雅之堂的先河”。結果是《招聘》小品獲得當年春晚節目評比三等獎。“從七年級到十五”,武漢上上下下着實為此高興了一番。

夜讀當紅名家易中天《讀城記·武漢三鎮》,深深地為裏面一段話所感悟。易中天説:“武漢話和北京話一樣,都具有藝術性和戲劇性。如果説有什麼不同,那就是:聽北京話像聽相聲,怎麼聽,怎麼可樂;聽武漢話則像聽戲,有板有眼,鏗鏘有力。”戲劇較之於相聲,或許更可稱大手筆、大製作,於是就有了“板眼”,就有了自己的獨有的藝術性和魅力性。這是我的理解。不僅如此,易中天筆下的“武漢三鎮”,幾成最能代表武漢人性格、武漢人生命勁歌、武漢人可愛之處的“方言大全”。至2006年3月,《讀城記》出到第3版,印數至12萬多冊。武漢話借書揚名,進一步走向全國。

又有一件值得竊喜的事情。《士兵出擊》走紅,人們記下了主角許三多,也記下了説武漢話的王團長。與許三多的家鄉話相比,王團長一口漢腔,顯得更為地道,讓武漢方言在中國人民面前再展魅力。

魅力歸魅力,實力當實力。相對於一些地方方言已轉化為一種文化生產力的現實,武漢方言還得將魅力變為實力,要走的路還很長。考察國內方言實力,較早雄起的是“川普”現象,從《傻兒師長》到《傻兒軍長》、《傻兒司令》,再到《凌湯圓》、《山城棒棒軍》,等等,巴山蜀水創作出許許多多川味濃烈的好作品,甚至將上世紀60年代拍攝的《抓壯丁》衍生成“王保長系列”,濃濃的川味普通話,具有十分的感染力。其後是“湘普”旋風,湖南衞視在多檔節目中,穿插大量的“湘普”,有時還直接插入湘方言,詼諧搞笑,增強互動性,提高了收視率。多年來,以本山大哥的東北話和二人轉為代表,不僅幾乎壟斷了小品領域,而且強勁地向電視劇進軍,創作出《劉老根》系列品牌作品。一些最能反映方言文化生產力的地方戲,譬如,用河南方言表演的豫劇長久未見其衰,用安徽方言表演的黃梅戲為人喜聞樂見,用陝西方言表演的秦腔影響西北五省等,還有,“滬普”“儂儂”的電視劇《孽債》,也都代表着語言的穿透力量,體現出方言實力。用方言生產作品,體現出了文化生產力、文化創造力和文化綜合實力。

近與傳媒界人士言及方言作用,他們中有精深於此道者稱,正確運用方言,展現方言藝術和方言魅力,體現了一個地方的文化覺醒、文化自信和文化競爭意識。武漢在這方面也應該走在中部地區的前列。

着名地理學家劉盛佳在其新着《中部地區文化發展比較研究》(李星明合着)中,提出“文化先導的中部崛起之路”的觀點。方言本身也是一種文化,是地域文化的載體,甚至是一種情結。發掘武漢方言的使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弘揚其魅力,至少將為武漢文化在中部地區率先崛起提供一個有效的載體。

武漢方言,一展魅力正當時

或許是因了“川普”、“湘普”、“二人轉”文化生產力的啟示,或許是因了武漢地域情結的影響,為改變武漢方言的相對弱勢地位,武漢人多年前就踏上了展示武漢方言魅力的艱難之旅。在“漢味文化”的大旗下,人們不僅大力挖掘武漢題材,而且直接以武漢方言表現武漢魅力,楚風漢韻走出湖北武漢,影響力在不斷放大。

鬧得最為熱火的是廣播電影電視中的方言作品。湖北經視從《經視故事會》發展到《咵天》,開闢《阿星笑長開講》;武漢電視台擁有自己的《江城一家親》和《道南説案》,着名的《都市茶座》經營6年後,進行全新改版,一天推出一個故事,講述武漢市民的“酸甜苦辣都市情”。武漢教育電視台創辦《新聞故事會》,先是用武漢話演繹人家的故事,後來也用武漢話講述武漢人自己的故事。2007年7月1日,湖北電視台綜合頻道開播以武漢方言為主、穿插湖北各地方言的情景喜劇《信了你的邪》。電影《漢口夏日》以武漢人、説武漢話、演武漢事為創意,成為在第59屆戛納電影節惟一獲獎的中國影片。武漢方言廣告頻頻出現在電台、電視台中。所有這些令人目不暇接。

漢味小品為武漢方言長了一把臉。《招聘》之外,還有《搭白算數》、《你嚇我》、《活到就要活快活》等,均以方言喜劇而自稱。其間所作的努力,可説是為漢味小品挺進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開南方小品登全國大雅之堂之先河,奠定了相當基礎。沒有《搭白算數》和《你嚇我》的先行,恐怕也難有《招聘》在央視春節晚會上火了那一把。

漢味説唱在武漢方言傳播中另闢蹊徑。2006年以來,以説唱方式演繹的漢味歌曲《賣豆皮》、《雙截棍》、《信了你的邪》、《服了你的啄》走紅網絡。在武漢方言的“説”與“唱”中,不僅有着名藝術名家何祚歡、田克兢、尹北琛、周錦堂、餘信傑等,而且出現了笑星主持人阿星、網絡歌手段思思等。

報刊方言欄目的作用功不可沒。只見其字、不聞其聲的紙質媒體也紛紛加入武漢方言傳播的行列,開闢方言欄目,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比如,《武漢晚報》的《千家街週刊》、《楚天都市報》的《茶館週刊》闢有專門的武漢方言欄目;《武漢年鑑》的《社會·方言》成為長期傳播與研究武漢方言的代表性欄目。

其他“藝術性”、“規範化”的武漢方言傳播也不可忽視。黃陂區在弘揚木蘭文化、提升黃陂形象的過程中,運用傳奇楚劇演繹《少年花木蘭》的故事,武漢楚劇院創作演出的《三月茶香》入選第八屆中國藝術節競獎劇目。一些武漢題材的小説作品中也穿插了大量的武漢方言。這是在以“規範化”的武漢方言展現她的特色追求和藝術魅力。只可惜,曾經廣泛流傳於漢上的湖北四大麴種(湖北大鼓、湖北漁鼓、湖北道情、湖北小曲)幾近絕滅。

武漢方言,説聲愛你不容易。武漢文化傳播界為展示武漢方言可謂使盡十八般武藝,愛你確實不容易;增強武漢方言實力,將其轉換成文化生產力,進而形成文化產品的規模經營,要走的路還很長,這何嘗又不是一種不容易。

區域分佈:
  湖北話分為四個主區和三個輔助區:湖北方言只有3個主體:西南官話江淮方言贛語

江淮方言區
  孝感,黃岡大部,十堰市的竹山、竹溪,隨州市廣水,黃石市區,鄂城

西南方言區
  武漢,荊州,天仙潛,荊門,恩施,宜昌,隨州(除廣水),十堰(除竹山竹溪)

贛語方言區
  黃石(城區除外)鄂州(除鄂城)咸寧黃岡小部

標籤:方言 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