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國學 > 國學資訊

福州旅遊景點大全之於山

本期福建福州旅遊景點大全,小編要為大家推薦的景點是,福州着名景點——于山。于山又稱九日山,位於福州市鼓樓區,其中有定光塔、大士殿、白塔寺等眾多景點。還想了解更多關於于山的相關資料,就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福州旅遊景點大全之於山


  一、景點名稱
  于山位於福州市區東南五一廣場北側。戰國時期有于越族居此,故名。相傳漢代有臨川何氏九兄弟在此山修仙煉丹,又名九仙山。最高處海拔58.6米,是為鰲頂峯。後因宋代福州人陳誠在此讀書中了狀元,故又稱狀元峯。于山有九仙觀等24景,現存萬歲寺、戚公祠、大士殿、定光塔以及自宋至近代的摩崖題刻百餘處。碑廊陳列有宋、元、明、清歷代碑刻。由五一廣場步上于山文化遊覽區,上山以後即見樹木參天,古榕盤根錯節,蔚為壯觀。俯瞰福州全景,一覽無遺。

二、景點介紹
  1、定光塔
  定光塔在於山西麓,磚結構,七層八角,高41米。初建於唐天佑元年(904年),系唐閩王王審知為向雙親報恩而建。闢基時發現一顆光芒四射的寶珠,故名。又因塔身為白色,故俗稱白塔。塔南有定光寺,唐天佑二年(905年)創建。兩年後朱温滅唐,建立後梁。為祝賀朱温即位,改名萬歲寺,俗稱白塔寺。寺內法雨堂,系《天演論》譯者、近代思想家嚴復讀書處。

戚公祠在定光塔東,系紀念明代抗倭將領戚繼光所建。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戚在台州九戰九捷。次年援閩,在寧德橫嶼、福清牛田、莆田林墩四勝倭寇。班師回浙江時,福州官紳在於山設宴餞行,勒碑記功。百姓在此建留念。戚公祠是1918年重建的。祠內展有戰袍盔甲,行軍乾糧“光餅”等。附近有一長石上鐫刻“醉石”二字,系戚繼光抗倭大捷慶功,酒後步月到此醉卧之處。

2、大士殿
  大士殿又名觀音閣,在於山山頂。原為宋嘉福院遺址,清乾隆二年(1737年)改稱大士殿。殿內有乾隆帝“御題大士出山圖”碑刻,敍述觀音大士由男變女的故事。辛亥革命光復福州戰役時,為革命軍前敵指揮部所在地。大士殿東邊的護國寺,西邊是龍神廟。九仙觀是于山最大的廟宇,建於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第三殿稱玉皇閣,供玉皇大帝和九仙。天君殿碑廊陳列歷史碑碣19方。

于山摩崖石刻現存113段,宋刻有35段。福州市最大刻石《南校場演武廳銘》即在這裏。此刻石共319字,每字大20釐米,字跡極為蒼勁,為不可多得的歷史文物。

大士殿在古代是福州城中的百官遙拜皇帝地方,現為福州市博物館。大士殿東鄰“護國寺”,西接“真龍庵”。定光塔坐落在於山西麓的定光塔寺旁,是一座高41米的七層八角型白塔,遊客可登塔頂俯瞰城區。戚公祠位於定光塔寺東,專為祭祀抗倭名將戚繼光而設。相傳戚繼光當年率兵在福建抗倭,連打了三次大勝仗,福州官紳在於山平遠台設宴慶功。

後人在此建戚公祠。現祠為1918年重建。祠正廳塑戚公坐像,廳兩側壁上懸掛着四幅畫卷歌頌了戚公抗倭的功績。于山位於福建省福州城區中心,最高處海拔58.6米,面積11.9公頃,整座山形狀如巨鰲,於是有六鰲勝蹟:攬鰲亭、倚鰲軒、應鰲石、接鰲門、步鰲坡、聳鰲峯。尤其是嚴復讀書處法雨堂,陳運和寫詩懷舊:“嚴復在這兒讀過書而我在這兒讀嚴復嚴復的一生都是新版本字裏行間望得見日落日出”。

3、白塔寺
  白塔寺和白塔,白塔寺,即定光塔寺,初建於唐天佑二年(905年),是由閩王王審知創建五代時是福州名寺之一,明代嘉靖年間主要殿宇大多毀於倭患。現存建築是在清道光至光緒年間重建,分三大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和法雨堂。大殿左右為華封堂、方丈室、客廳、僧舍。

法雨堂是人們為紀念後梁時寺僧義收“積薪自焚”,捨身求雨而建的。説的是,五代後梁貞明元年(915年),福州久旱無雨,禾苗不長,這時來了個遊方僧義收,到白塔寺祈雨,他在寺前用木柴堆塔,自己坐在塔上,閉目合十,為民祈雨,3天后,約定時辰點燃柴塔,義收仍堅持不動,隨着火焰升起,大雨驟降,義收安然無恙從火中走下。後來人們就建法雨堂紀念義收。法雨堂還曾是嚴復讀書處,清朝福建船政學堂的校舍。

白塔原名報恩定光多寶塔,是閩王王審知為其父母薦福,於唐天佑元年(904年)建造的。傳説在闢基時,發現一顆光芒四射的寶珠,所以取名定光塔。初建時塔內砌磚軸,外環木構樓閣,是一座高66.7米的七層磚心木塔。每層的斗栱、雲楣、棟樑、欄杆都經過精雕細刻,塔壁和門扉還繪有佛像。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塔被雷火焚燬。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建時,改為七層八角磚塔,高41米。

因為外面塗上白灰層,故稱白塔。由塔內旋梯攀援登頂,可鳥瞰榕城景色。從定光塔寺大殿東邊石徑,可以登上于山第一峯補山。山腰有一方形的萬象亭,亭畔巖石盤立,重疊成趣。椅欄西望,烏山聳翠,古塔峭拔。南宋詞人辛棄疾在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撫使時,重陽登九仙山,有《西江月》一詞:“貪數明朝重九,不知過了中秋,人生能得幾多愁,只有黃花依舊。萬象亭中把酒,九仙閣上扶頭,城鴉啼罷醉方休,細雨斜風時候。”

4、戚公祠
  從萬象亭左轉,循扇形石階而上,便是戚公祠。

戚公祠是民國7年(1918年),為紀念戚繼光在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而建。祠建在石崗之上,佔地4100平方米。附近有平遠台、蓬萊閣、醉石亭、三山閣、吸翠亭、補山精舍等。五老崗、榕壽巖、宋塔以及古今摩崖石刻等勝蹟,隱存在千年榕樹、古荔、龍眼等花木之中,為于山風景區組成部分。

戚公祠廳正中有戚繼光塑像,壁上掛着四幅歷史畫卷:海疆倭患,率兵援閩,激戰三捷,平遠慶功。這些畫卷生動地描繪了戚繼光抗擊倭寇侵略的功績。廳裏還陳列着戚繼光的鋼盔鎧甲,他的軍事着作以及行軍乾糧光餅、徵東餅等等。于山上留有戚繼光很多足跡。 平遠台在戚公祠南數十步,始建於宋朝。

平遠台原建築物已毀於清初,平遠台是民國22年(1933年)十九路軍將領蔡廷鍇等人興建的。台北怪石疊壘,中有一長型巨石,上鐫“醉石”兩字。相傳戚繼光抗倭勝利之後,在平遠台慶功,酒後散步行至此,卧寢石上,故號醉石。石旁建有醉石亭,並以“六軍一醉海天月,山中草木皆軒昂”的名句來歌頌戚繼光。戚繼光是山東蓬萊人,於是人們在醉石亭後又建蓬萊閣作為紀念。戚公祠旁的巖石上有現代文學家郁達夫的《滿江紅》題刻。“中遭破壞,後又於1978年重刻。

5、補山精舍
  從祠廳右折進入花牆,就是補山精舍。精舍建在榕壽巖旁,巖壁上鐫有大”壽“字,巖隙間的一株古榕垂須屈幹,懸立倒掛。民國22年秋,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將領蔡廷鍇、蔣光鼐等人曾在精舍召開祕密會議,籌備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

出戚公祠大門,迎面是峙立於懸巖的吸翠亭。亭東有廓然台,宋朱熹曾在此觀天,並寫五律《寄題九日廓然亭》,中有”仰看天宇近,俯歎塵境窄“、”寧知廓然處,初不從外得“等詩句。過吸翠亭,到煉丹井。相傳何氏九兄弟便是用這口井的水煉丹的,煉丹井旁的九仙洞是他們的住處。 循煉丹井旁石階可上大士殿。

此殿又名觀音閣,位居全山中心。殿建於清康熙年間,原稱萬壽亭,至乾隆年間才改為大士殿。清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光復福州戰役前敵總指揮部就設在這裏。當時于山作為總攻陣地,曾在周圍發生過激烈的惡戰。大士殿東鄰鰲頂峯,鰲頂峯旁就是狀元峯,狀元峯附近就是六鰲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