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國學 > 國學資訊

令人心痛!中國方言文化即將消失殆盡的現狀

中國民族眾多,不僅如此,語言也是十分豐富,不是説一個民族就只有單單一種語言。更多時候,一個民族的一種語言僅指官方語言。佔大部分的還是方言,而地理環境,風俗習慣的差異又導致了方言的多樣性。據説,中國方言文化即將消失。今天,我們就從中國語言文化中瞭解下是不是真有其事。

令人心痛!中國方言文化即將消失殆盡的現狀


  中國地域廣闊,漢語與少數民族語的方言眾多。常見的《中國語言地圖集》把漢語方言分為十個區:官話區、晉語區、吳語區、徽語區、贛語區、湘語區、閩語區、粵語區、平話區、客家話區。其中官話區包括東北官話區、北京官話區、冀魯官話區、膠遼官話區、中原官話區、蘭銀官話區、西南官話區、江淮官話區等八個區;閩語區包括閩南區、莆仙區、閩東區、閩北區、閩中區、邵將區、瓊文區等七個區。潮州話(Tiê-chiu-uē),亦稱為潮汕話,屬閩南語分支。

  在漢語方言外,中國少數民族方言也有大量的研究。例如,《中國語言地圖集》2012年版大範圍增加中國語言分省區的地圖,就包括分省區的少數民族語言圖。

  形成
  漢族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過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統一,因而使漢語逐漸產生了方言。方言形成的因素很多,有屬於社會歷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長期的小農經濟、社會的分裂割據、人口的遷徙、山川的阻隔等;也有屬於語言本身的因素,如語言發展的不平衡,不同語言之間的相互牴觸、相互影響等。現代漢語有各種不同的方言,他們分佈的區域很廣。現代漢語各方言之間的差異表現在語音、詞彙、語法各個方面,語音方面尤為突出。漢語按地位分為兩大類:官話和其他六大南方漢語,官話由於和通用語之間在語音、詞彙、語法十分接近,因此它們不是獨立的語言,即現代漢語,英文稱作Mandarin-Chinese。其他南方漢語沒有官方語言地位,除粵語、客家語、閩南話、北部吳語之外,其他都沒有規範化,處於衰落,消失的境地。除了閩語、粵語是保留了很多上古漢語特徵外,其他都和廣韻能對應起來,屬於中古漢語後裔。粵語、客家語、贛語很大程度上是中古漢語的北朝漢語後裔,而吳語、湘語可能是南朝漢語的後裔。

  分類
  中國的語言學家對於漢語語言的劃分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有人把漢語劃分為七大語言,有人劃分為五大語言,也有人分為六大語言、八大語言,甚至九大語言。但是大家比較認同的是,無論採取哪種劃分方式,這些“大語言”內部的使用者有時也不能相互理解。在不同的語言區,人們的語言意識也有一定的差別。
  漢語各方言還可以分為許多次方言,次方言之下又可再細分成若干小片和方言點。

  官話
  根據方言的特點,聯繫方言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以及方言調查的結果,可以對現代漢語的方言進行劃分。當前中國語言學界對現代漢語方言劃分的意見還未完全一致,大多數人的意見認為現代漢語有七大方言。
  官話方言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以北京話為代表,內部一致性較強。在漢語各方言中它的分佈地域最廣,使用人口約佔漢族總人口的73%。
  官話方言內部按其語言特點一般可以分為8個支系,即8個方言片(或稱8個次方言):北京官話、東北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江淮官話和西南官話。
  (1)北京官話
  北京官話,是官話的一個分支,雖名稱中有“北京”二字,但並非北京話,更準確的説北京官話是熱河地區的方言,主要分佈於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廊坊市、涿州市,內蒙古赤峯市,遼寧省朝陽市、葫蘆島市建昌縣、阜新市部分地區。可分為京師片、懷承片、[1]朝峯片(存爭議)、石克片四片。使用人口約1500萬。三聲四調,古入聲派入平、上、去且相對均勻。其中,屬於北京官話區的承德市灤平縣是全國普通話標準音採集地。

(2)東北官話
  東北官話是漢語官話的一個分支,分佈於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的絕大部,內蒙古省的東部,河北省東北部。170多個市縣旗,使用人口約1.2億。東北官話可分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每片又可分為若干小片。
  東北官話是狹義上的東北話。廣義上的東北話不僅包含東北官話,還包含東北其他小地區使用的方言。
  東北官話相當接近普通話(北京話與普通話之間則有相當明顯的區別:過多的兒化音、北京話特有的方言詞等等)。

(3)冀魯官話
  冀魯官話是漢語官話方言的一個分支,分佈於河北省大部、山東西部以及北京市平谷區、山西廣靈縣和內蒙古寧城縣,使用人口約9000餘萬。大致可分為三個片:保唐片、石濟片、滄惠片。可再細分為十三個小片。
  冀魯官話區主要的特點是大都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古平上去三聲和古入聲濁音聲母字的演變情況各地相同。即古平聲清音聲母字今讀陰平,濁音聲母字今讀陽平;古上聲清音聲母字和次濁聲母字今讀上聲;古上聲全濁聲母字和古去聲字今讀去聲;古入聲次濁聲母字今讀去聲,全濁聲母字今讀陽平。

(4)膠遼官話
  膠遼官話是中國官話方言的一區,主要分佈於山東省的膠東半島、遼寧省的遼東半島和鴨綠江下游地帶以及連雲港的贛榆區。
  膠東話是從外地帶入膠東,遼東話是從膠東帶入遼東。歷史上在一些地區如黑龍江省還存在過個別膠遼官話的方言島,但漸漸都消失在周圍方言的“汪洋大海”之中了。
  膠遼官話內分登連片、青州片(青萊片)和蓋桓片(營通片)。

(5)中原官話
  中國方言分佈圖中原官話主要分佈於河南大部、山東西南部、江蘇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南部、陝西關中、甘肅東南部、青海東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區等,共390個縣市,中原官話的使用人口僅次於西南官話。
  典型中原官話與普通話在聲母、韻母和用詞上差距較大,嚴格區分尖團音。主要以古入聲清音聲母和次濁聲母字今讀陰平,古全濁聲母字今讀陽平的入聲歸派方式是中原官話區的劃區標準。

(6)蘭銀官話
  蘭銀官話是的一個分支,它分佈於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自治區的北部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共56個縣市。可分為四個片∶金城片、銀吳片、河西片、北疆片。
  蘭銀官話古入聲清音聲母和次濁聲母字今讀去聲,全濁聲母今讀陽平。其中永登、皋蘭、古浪、天祝四個地點平聲不分陰陽,只有平聲、上聲、去聲三個調;其餘地點陽平與上聲同調,只有陰平、上聲、去聲三個調。
  一般情況下,在普通話裏陰平的調在蘭銀話裏發陰平;普通話裏的陽平在蘭銀話裏發去聲;普通話裏的上聲在蘭銀官話裏發陽平;普通話裏的去聲在蘭銀官話裏發上聲。當然有些特殊的字詞不遵循這個規律,而且蘭銀官話在不同地區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差異的。

(7)江淮官話
  江淮官話,舊稱南方官話、下江官話;又稱淮語、江北話、下江話。現被劃為漢語官話中的一支。
  作為中國標準語的官話,東晉南北朝以來分為南北兩支,北方以中原官話的洛陽音為代表,南方以江淮官話的南京音為代表。而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北方官話直到清代中葉以後才逐漸取代江淮官話系的南京官話成為中國官方的標準語。
  江淮官話分佈於今江蘇和安徽兩省中部、湖北局部、河南南部、江西北部部分地區,使用人口大約為7000萬,主要分佈於江蘇、安徽兩省的江淮地區。
  江淮官話自東向西分為通泰片(泰如片)、洪巢片、黃孝片,其中以洪巢片人口占絕大多數。以前把南京話作為江淮官話代表語音,現在一般把揚州話作為江淮官話的代表語音。江淮“官話”保留了其他“官話”裏面都已經消亡的“入聲”音,是一種古老的漢語方言。

(8)西南官話
  西南官話,又稱為西南方言,是流行於中國西南部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廣西等地以及鄰近的湖南西部、湖北大部、河南信陽、陝西南部、緬甸果敢的主要語言,在老撾、越南等地也有部分華人使用。西南官話在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具有官方地位,是僅有的3個具有官方地位的漢語分支之一。此外東南地區的軍話有時也被視為西南官話的一支[1]。
  粵語
  又作廣東話和白話,英語為Cantonese,粵語是中國官方定義的中國七大方言之一。粵語根源於中原雅言,含完整的九聲六調,保留部分古漢語特徵。在學術界,它是除普通話外唯一在外國大學有獨立研究的中國語言。
  粵語以珠江三角洲為分佈中心,在中國的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北美、歐洲和澳洲、新西蘭、聖誕島等以及東南亞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等華人社區中廣泛使用。在粵語核心地區廣東省近8000萬本地人口中,粵語使用者近4000萬;[1]也有媒體認為,在廣東省的1億人口中,使用人數超過6700萬。粵語是香港、澳門的官方語言,美國、加拿大的第三大語言,澳洲的第四大語言。粵語,承載着上古漢語的,是漢語七大方言中保留古音特點和古詞語較多、內部分歧較小的一種方言。
  粵方言通行於廣東、廣西境內,以珠江三角洲為中心。使用人口約1.2億。
  廣東省境內純粹屬粵方言或以粵方言為主的縣市有47個,即廣州、佛山、肇慶、江門、深圳、茂名、中山、珠海、南海、番禺、東莞、順德、龍門、佛岡、增城、從化、花縣、清遠、連縣、陽山、連山、懷集、廣寧、四會、三水、高要、雲浮、高明、新興、鶴山、封開、鬱南、德慶、羅定、陽春、陽江、信宜、高州、化州、吳川、台山、開平、新會、恩平、斗門、香港、澳門。
  此外,惠州、韶關、湛江、海豐、博羅、仁化、樂昌、英德、寶安、電白、遂溪、雷州、徐聞、廉江等16個縣市也有小部分地區講粵方言。
  廣西壯族自治區通行粵方言的縣市有24個,即南寧、賓陽、橫縣、貴縣、桂平、平南、藤縣、梧州、玉林、北流、容縣、博白、陸川、欽州、合浦、浦北、靈山 、北海、蒼梧、岑溪、昭平、蒙山、賀縣、鐘山。
  此外,海外華僑及華裔中以粵方言為母語的也很多,他們主要分佈在東南亞、南北美洲、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美洲華僑和華裔幾乎百分之90%以上的祖籍都是粵方言區。
  粵方言內部按其語言特點和地理分佈可以分為4個片:
  粵海片
  主要分佈在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粵中、粵西南和部分粵北地區,是粵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範圍最廣的一個片,以廣州話為代表,它在粵方言中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影響。
  四邑片
  主要分佈在台山、開平、恩平、新會、斗門等縣,以台山話為代表。
  高陽片
  主要分佈在吳川市、茂名市和陽江市所屬各縣,以高州話(茂名)為代表。
  桂南片
  主要分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邕江、鬱江、潯江沿岸的南寧市、橫縣、貴縣、桂平縣、平南縣、藤縣、梧州市,玉林地區的玉林市、北流縣、容縣、博白縣、陸川縣,欽州地區的欽州縣、合浦縣、浦北縣、靈山縣和北海市,梧州地區的蒼梧縣、岑溪縣、昭平縣、蒙山縣、賀縣、鐘山縣,一般以南寧話為代表。它的語音比較一致,也存在一些分歧。由於地理及歷史原因,梧州白話(古蒼梧郡,專家稱或為古粵語發源地)與廣東音幾乎一樣。沿西江逆流而上由於古代經商,所以大多是講白話的。
  桂南片按其內部的異同又可以分為四個方言小片:廣府片、邕潯片、勾漏片和欽廉片。

(9)吳語
  吳語,又稱江東話、江南話、吳越語。商周春秋至今有三千多年曆史變遷,底藴深厚。在中國分佈於今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東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一億多。吳語是中國官方定義的中國七大方言之一,擁有國際語言代碼。
  從歷史、文風、語言特性分析,吳語極近中古華夏雅言,吳語的整齊八聲調是為古漢語正統嫡傳。和官話相比,現代吳語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諸多字音與古代韻書吻合。
  吳語保留全部濁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韻,保留尖團音分化,保留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吳語語音、語調、語境和普通話差別大,詞彙和語法獨特。吳語強迫式的在句子中連讀變調的發音特徵是另一個與其他各方言的重大區別。吳語是江南文化的載體之一,吳越江南,“醉裏吳音相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