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國學 > 國學經典

儒家思想與道家精髓的差別在哪些地方

孔子我想大家都認識吧,他是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孔老先生早在先秦時期創立了儒家思想,也就是我們説的儒學。它創立儒學的時候,出現了諸子百家,裏面也有着道家。

儒家思想與道家精髓的差別在哪些地方

儒家文化的精髓
  1、儒家文化的“仁”
  儒家文化中“仁”,就是愛人,就是以“愛人”之心,推行仁政,使社會各階層的人們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權利。禮,就是社會的道德秩序,就是用“正名”即道德教化的方法,使社會各階層的人們對自身社會地位有穩定的道德認可和道德定位。
  仁的作用是使民無造反之必要,禮的作用是使民無造反之意識。——人們普遍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權利,就沒有造反作亂的必要;人們普遍認可社會的道德秩序,普遍遵守符合自身社會地位的道德規範,造反作亂就沒有道德依據(即沒有意識形態基礎)。
  人民既沒有造反作亂的必要,又沒有造反作亂的意識,社會就可以長治久安。古今中外,凡是能夠使國家達到太平的統治,事實上都沒有違背儒學的仁和禮兩大原則。

2、儒家文化的“禮”
  儒學的真諦是仁禮一體。不講究仁,只講究禮,人民就會反抗其統治。不講究禮,只講究仁,人民就會輕慢其統治——即人民不受道德約束,就會由思想上的無政府狀態引發現實中的無政府狀態。所以,仁和禮是一刻也不可以分開的,這就叫作仁禮一體。
  人類社會是不斷地發展和進步的,古代人類受到自然界的威脅特別嚴重,每個人都必須依賴羣體的力量才能生存。因為這個原故,所以每個人都習慣於遵守羣體共同的道德規範,而認為羣體共性對個性的約束非常合理。但是越到後世,人類受到自然界的威脅不斷減弱。因此,反對共性約束追求個性自由的思潮便逐步發展起來。所以,人們的道德觀念也就跟着發生相應的變化。
  所以,禮必須根據不同的時代而有不同的內容。拿着古代的“禮”來統治現代的社會,就會違背仁的原則。違背了仁的禮,一定會受到人民的反對和反抗。所以,禮貴在不違背仁的原則。不違背仁的原則,就必須根據不同的時代而改變禮的一些具體內容。只有根據時代變化而改變和調整禮的一些具體內容,才可以達到不違背仁的原則。這就是仁禮協調,一體不二的要點。

3、儒家文化的“中庸”
  中庸現在給人的感覺是,不温不火,不夠積極,認為這是導致中國近代落後的一個原因。我覺得這是對中庸的誤解。中庸開篇就説,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遵循人的本性是自然的道理,對於處在社會中的人,我們需要依據人性來進行修養。所以才有“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可見,儒家不是壓抑人性,而是承認人性、順應人性、以人性為根本的,並要根據人性來進行修養,體現了儒學思想的社會性。
  在現今有人批評中庸,説它讓人不思進取,限制了人們的手腳。儒家是入世的學説,怎麼會讓人不思進取呢?中庸沒有人讓人進取也沒有讓人不進取,而是告訴人無論強弱、無論進退應持的態度。所謂持兩用中,過猶不及,是“中”,不是前也不是後,不是左也不是右,而是一個外界與內心、形勢與實力的平衡點。天空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狹室之中奔跑只會撞得頭破血流。審時度勢才能掌握平衡,掌握平衡才能遊刃有餘、收放自如。

道家文化的精髓
  1、道家文化的“道法自然”。
  順應自然,不要過於刻意,“去甚,去奢,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態度(三個層面)對待自然,對待他人,對待自我。所以會有“自然——釋然——當然——怡然”。

2、道家的文化“為而不爭”。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厚德載物,上善若水”。四種情況:方而不割-有稜角而不傷人;直而不肆-率直而沒有放肆;光而不耀-有光芒而不炫耀;廉而不剮。體現處世的態度:平和、寬容、自然。

3、道家的文化“清靜為天下正”。
  清靜之道,自然之道。“處無為之事,行無言之道”高明的管理者要懂得:“不言之教”,有時無聲勝有聲。“治大國若烹小鮮,不可煩,不可撓;烹小鮮者不可撓,治大國者不可煩,煩則人勞,撓則魚爛”。嚴子陵:“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4、道家的文化“虛其心”。
  道就是虛,去除心中的念想、重重心事就是快樂;即讓心虛着,沒有心事,才能體驗生命的樂趣。虛心:可以學習新知識(更新知識);可以更加包容一切(無成見)。只有虛其心,才能有容人之量。虛心的意義:可以超越自己,否定自己,不斷提升自己;虛心是一種美德,——心量特別大,能包容各色各樣的人,特別是一些有個性的人才(容人之量,是靠把原有對人的成見、意見、不愉快、抱怨、不滿意等等忘卻才能達到)。經營智慧:忘卻屢屢經驗(使自己成功的方法、經驗,學習更新的、更好的東西)才能有更適合發展的東西。

5、道家的文化“正言若反”。
  自然是陰陽對立統一的。“反動”-事物的發展一定是朝相反的方向運動。“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智者一定有所不智的地方,該智則智,不該智則不智——有所智有所不智)。“相輔相成”——太極管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對立面的統一)。美國的張緒道(新道家)主張:從相反的角度考慮同一個問題;考慮正反的轉化。學會:放棄掉(防止盛極而衰);繼續挖潛。 

總結:通過小編的姐好啊,大家應該能區別兩種思想吧。在諸子百家的時候,出現的思想會很多,儒家和道家雖然不同,但是都能成為主流思想,想必是思想上面的觀點受到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