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風水 > 風水知識

佛的九大象徵與佛教徒的名稱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6—5世紀的古印度,是迦毗羅衞國釋迦族的王太子悉達多·喬達摩所創立。佛教於公元前1,世紀左右傳人中國。佛教分北傳、.南傳兩種。北傳佛教為大乘佛教。主要流行於印度、中國、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南傳佛教為小乘佛教,主要流行於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等國。儘管世界各國的佛教,因地域不同各具地方民族特色,但卻擁有共同的佛的九大象徵。
 
  1、塔
 
  梵語為SIupa,原為安置佛菩薩、祖師、高僧遺骨,作為供奉禮拜之用的一種墳墓建築。現在成了象徵佛教的一種建築物。究其根源,塔的建築可以溯至佛陀。傳説佛陀涅檠後,他的須、發、舍利子等均由國王大臣收取,開建塔供奉。據佛經記載,建造塔有三層意思,一表人勝;二為起信;三為報恩。併為後世佛教徒沿用。建造各種各樣的塔,以珍藏大德高僧生身舍利或經卷等。久而久之,塔式建築就成了佛教建築的典型象徵了。
 
  2、法輪
 
  法輪的梵語為Dharmacakra,,是佛教諸多象徵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象徵物,它也是佛陀所説教法的象徵。所謂
“輪”,原本是古印度的戰車,據説能席捲戰場之敵,可見其威力之大。佛教取其摧破、圓滿等義,象徵佛陀教法所具有的窟義:(1)摧破眾生之煩惱;(2)輾轉不停,不滯於—人一處;
(3)圓滿無缺。因此,佛教稱弘法為“轉輪”,的象徵,並且,在印度的國旗中至今保留着法輪圖案。
 
  3、蓮花
 
  蓮花是佛教典型的象徵0e物。蓮花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晶質,有香、淨、柔軟、可愛的四德,故佛教常以蓮花來比喻法界的清淨。又蓮花妙香廣佈,令見聞者喜悦、吉詳,故,諸佛、菩薩大多以蓮花為座。如西方極樂世界之王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都坐在寶蓮花上;佛教密宗中,以蓮花比喻人的肉團心,表示眾生本來具足之心蓮。經常觀想蓮花可使人清淨光明,所以蓮花歷來受到佛教徒們的珍視。
 
  4、光相
 
  人們常常在佛、菩薩造像上看到一輪圓環形的美麗光環,這就是光相。它象徵着佛、菩薩的智慧之光。據説這種神祕的光明可以遍照二切而無所障礙。光相——般分為頭光和身光兩種。頭光是發自眉間的白毫光,頭頂周圍所發的圓光;而身兜則是全身周圍放出的毫光。
 
  5、卐讀作“萬”
 
  是古印度表示吉祥、圓滿、清靜的符號,它也是人們最常見的佛教象徵之一。印度教中以此象徵濕婆神與毗濕奴神胸前的旋毛;在佛教中,是佛陀的胸、手足、頭髮等處所顯現的和,這標記武則天將其定音為“萬”;意為太陽光芒四射或燃燒的火。後來作為佛教吉祥的標記,以表示吉祥萬德。佛教的標誌也往往以法輪表示。因為佛之法論如車輪輾轉可摧破眾生煩惱。
 
  6、念珠
 
  念珠是佛教徒唸佛持咒用以記數的隨身法器之一,今已成為佛教徒表示身份的標誌。念珠因其顆粒數目不同,其意義也有所不同。如108顆念珠,即象徵108種煩惱。一般信徒只用寸·八顆手珠,稱羅漢珠。
 
  7、菩提樹 
 
  傳説釋迦牟尼當年就是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修成佛道的。於是,菩提樹就成了佛教關於“覺悟、成道”理想境界的象徵。因此菩提樹被佛教徒尊為聖樹,至今許多寺廟仍種植這種樹。
 
  8、曼陀羅
 
  是以佛陀跌坐金剛座、菩提座上覺悟為主題所繪畫的一種圖案,用來表現大乘佛教“一即—切,一切即一”的思想。一般意義上的曼陀羅是“道場”的意思。但在密宗當中,曼陀羅則有多種象徵意義:佛覺悟的境界;觀想的界;以圖像繪出佛菩薩佈陣的情形,作為修行密法時觀想的對象。
 
  9、六色旗
 
  據佛典記載,釋迦牟尼成道時,聖體曾放出紅、黃、橙、白、藍及五色混合色。基於這一佛教界普遍性信仰,1952年在日本召開的世界佛教徒聯合會第二次大會,決定將六色旗作為今後世界佛教信仰的一大象徵。

佛的九大象徵與佛教徒的名稱

佛教徒有許多的名稱,名稱大體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對佛教徒的正式稱呼,如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優婆賽、優婆夷等。一類是對佛教徒的別稱,如僧、沙門、和尚、闍梨、頭陀。
 
《佛教徒的名稱》

    一、比丘,意思是乞士,稱呼年滿20歲的正式出家的男性佛教信徒。比丘要受“具足戒”,即對正式出家的佛教徒規定的較完整的戒律。
 
    二、比丘尼,意思是乞士女,稱呼年滿20歲的正式出家的女性佛教信徒。相傳佛教中最早的比丘尼是釋迦牟尼的姨母。比丘尼要受“具足戒”。
 
    三、沙彌,意思是息慈、求寂等,稱呼年齡不滿20歲但已滿14歲的少男出家者。他們雖然還不能受具足戒但也要受許多佛教戒律的約束,—般受持“十戒”。
 
  
四、沙彌尼,意思是勤策女,稱呼年齡已到14歲但還不到18歲的少女出家者。她們雖然不受“具足戒”的約束,但也有很強的行為規範要遵守。比如,不得於避處自弄身體、不得照鏡子化粧等。
 
  
五、式叉摩尼,意思是學法女,稱呼年滿18歲但還不滿20歲的沙彌尼,她們專修“四根本戒”和“六法”。之所以要沙彌尼再經兩年的式叉摩那時期才受具足戒,是因為要檢驗女弟子會不會懷孕。
 
    六、優婆塞,意思是清信士、近事男,稱呼在家修行的男性佛教信眾。這些信眾雖然沒有出家,但也要對自己的行為按佛教的教義加以約束,遵守“三皈五戒”。
 
    七、優婆夷,意思是清信女、近事女,稱呼在家修行的女性佛教信眾。她們與優婆塞同樣,也要對自己的行為按佛教的一定要求加以限制,遵守“三皈五戒”。
 
《佛教徒名稱的別稱》

   #p#分頁標題#e#
一、僧,梵文音譯“僧伽”的簡稱,意譯為“和合眾”,就是眾多的出家人和合相處在一起。所以僧實際上是一種集體稱呼,一名出家人不能稱為僧,由四個以上信奉佛法、遵守戒律的人所組成的組織才能稱為“僧”。
 
    二、沙門,梵文音譯,也譯為“桑門”。沙門本是對古印度婆羅門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修行者的一個總的稱呼。但傳人我國後,就成為佛教徒特有的一個稱呼。
 
  
三、和尚,也稱“和上”。在我國,“和尚”的稱呼最為常見。其實,和尚本來是對有相當地位、學問並堪為僧師的男性佛教徒的尊稱,在古印度曾有博士之稱,不是任何一個普通的僧人都能使用這個稱呼的。
 
  
四、闍梨,闍梨的含義與和尚相近,也是梵文的音譯,意譯為教授、規範正行等,即熟悉佛教徒的行為準則,能糾正弟子行為的一類教徒。闍梨與和尚的區別在於和尚的資歷比闍梨深。
 
    五、頭陀,對一類佛教徒的稱呼,原意是抖擻、棄除等。正宗的“頭陀”要拋棄一切物質生活的拖累,雲遊天下,修苦行,以乞食為生。所以也稱呼頭陀為“苦行僧”。(轉引自上師扎西活佛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