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占卜 > 周易算命

周易世界:降龍十八掌詳解

降龍十八掌詳解

《周易》六十四卦第一卦,乾卦,這是全部《周易》系統的重中之重。只要多花些心思搞明白乾卦的內容,再多瞭解一下坤卦,整個六十四卦就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古代專家們常説乾、坤兩卦是整個《周易》的門户,所以,我就重點來講講乾卦和坤卦。

周易世界:降龍十八掌詳解

圖-21 乾卦

兩個三爻卦構成一個六爻卦,兩個八卦系統中的乾卦構成一個六十四卦系統中的乾卦。這是一個規矩:兩個乾卦一摞,還叫乾卦;兩個坤卦一摞,也還叫坤卦;其他八卦裏的六個卦的變化也是同理。

《周易》乾、坤兩卦之下的文字比其他各卦都多,也正説明了這兩卦的重要。乾卦內容如下: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羣龍無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覆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閒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恆,非離羣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我們先要分清楚,從“乾:元,亨,利,貞”到“用九:見羣龍無首,吉”,這是《易經》部分,後面的《彖》、《象》、《文言》那麼長的大段落都屬於《易傳》。

《易經》這部分是不是覺得眼熟?什麼“潛龍勿用”、“亢龍有悔”、“飛龍在天”,這不都是降龍十八掌的招數麼?不錯,降龍十八掌就是從這兒來的。

對於這部分內容,我先保持緘默,大家先看看一些歷代專家的一些解釋。我隨機拿來幾套古書,按朝代順序展示一下,實在因為《周易》這東西兩千多年來眾説紛紜、莫衷一是,大家先對這點有個體會較好。

這乾卦還算是分歧小的,我就拿這些專家講解乾卦的內容出來吧。主要講講乾卦的卦辭,乾卦的卦辭很簡單,一共就只有四個字:“元,亨,利,貞”,可歷代專家們圍繞着這四個字的解釋卻汗牛充棟。

周易世界:降龍十八掌詳解 第2張

圖-22《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釋文》 廖名春釋文 影印寫本

這就是著名的《馬王堆帛書周易》,是出土的古物,和通行本《周易》內容上有不少的出入,比如大名鼎鼎的乾卦和坤卦在這個本子裏卻寫作“鍵”和“川”。評書裏的英雄制止壞蛋惡行的時候常有一段套話:“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你竟敢私闖民宅,調戲良家婦女,該當何罪!”如果按帛書版本把兩個重要文字換一下,這句話改成:“光天化日,朗朗鍵川,你竟敢私闖民宅,調戲良家婦女,該當何罪!”——這是不是感覺怪怪的?英雄可能自己説着就沒底氣了,沒準兒還能把壞蛋給逗樂了。

我們仔細看看這個《馬王堆帛書周易》:凡是“乾”的地方都寫作“鍵”,今本《周易》的“君子終日乾乾”到它那裏居然成了“君子終日鍵鍵”,真讓人想不明白。還有,坤卦如果是“川”,那象徵的就應該是大河而不是大地了。這個懷疑不是沒有道理,要知道,《易經》的卦爻辭裏很多處都有“利涉大川”的話,意思是説算到這卦或這爻,表示你能順利渡過大河。

如果當真如此,就又產生一個問題:《尚書·武成》雖然被認定為假冒偽劣,但畢竟在歷史上也產生過不小的影響,裏邊出了個成語叫“名山大川”,現代人用這個成語都是泛指,可聯繫《尚書·武成》的上下文,再看看一些古人的註釋,你會發現所謂“名山”很可能就是特指華山,所謂“大川”很可能就是特指黃河。那麼,《易經》裏的“大川”難道就不可能是實指嗎?難道就不是《易經》的作者家鄉附近的一條大河嗎?也許就是黃河呢?也許就是長江呢?

這也很符合邏輯,因為,只有交通發達了,人的活動範圍廣了,見的山山水水多了,才有必要起名字區分這山和那山,這河和那河,可上古時代,恐怕很多人一輩子都一直面對着那山、那河、那人、那狗。

當然,我們儘可以大膽假設,但未必就有能力去小心求證,那就存疑好了。

周易世界:降龍十八掌詳解 第3張

圖-23 《周易新講義》

[宋]龔原撰 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日本文化五年活字印佚存叢書本-1

周易世界:降龍十八掌詳解 第4張

圖-24 《周易新講義》

[宋]龔原撰 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日本文化五年活字印佚存叢書本-2

這是宋朝龔原的《周易新講義》,看看,“講義”這個詞可不是什麼新詞,至少在宋朝就有了。

龔原説:易的大道分為“形而上”和“形而下”兩部分,“形而上”的是陰陽,“形而下”的是乾坤。如果單從形而上的角度來説,那麼陰陽就是道的物質體現。(這句原文是“陰陽者道之物也”,這些虛頭八腦的概念很難翻譯。)所以説陰和陽一起使勁,這就形成了天。如果單從形而下的角度來説,那麼乾坤就是陰陽的物質體現,所以説乾是陽物,坤是陰物。天地又是乾坤的物質體現,乾為天,坤為地。易之道在於陰陽,陰陽之道體現在乾坤之中,陰陽一起使勁於是有了剛柔之體和九六之數,爻分為奇數和偶數,爻的位置分為上下高低貴賤。乾是陽物,所以用奇數爻來表示;坤是陰物,所以用偶數爻來表示。三根爻構成一卦,這三爻代表了三才;兩個三爻卦摞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個六爻卦。

乾為天道,象徵物是天,也象徵着聖人的行事;坤為地道,象徵物是地,也象徵着賢者的行事。……

龔原的講解是典型的“天人合一”風格,很有代表性。有人可能會想:宋朝人就已經知道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人要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了?其實不是,“天人合一”這個概念的環保意義是被現代人賦予的,這就是古人常用的一招,叫“託古改制”,其實古人哪有多高的環保意識啊!古人是發現了人和天似乎有種神祕的聯繫,不是嗎,你看宇宙分為天和地,人也分為男和女,數字也分奇和偶……龔原在下文還講:一年有春夏秋冬,人也有仁義禮智。這不是很奇妙嗎?

“天人合一”觀念最早的明確表述大概是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以類合之,天人一也。”簡單來説,人就是宇宙的一個微縮模型,人和天可以互相感應,我們可以靠觀察天來了解人。比如天上出現個臭氧空洞了,這就説明我們的皇帝太缺心眼了;首都颳起沙塵暴了,這就説明有人要謀反了;首都一帶經常下毛毛雨,一陣一陣的,一兩分鐘就停,你要是有心計,就趁這時候趕緊向皇帝貢上些人蔘、鹿茸——為什麼呢?理論依據是:毛毛雨表示老天爺尿頻量少,腎虧,那麼,既然“天人合一”,所以咱們萬歲爺肯定也這樣。

“天人合一”在古代還有其他意思,這裏就不多講了。咱們看看龔原是怎麼解釋乾卦的卦辭的。乾卦的卦辭很簡單,一共只有四個字:“乾:元,亨,利,貞。”可這四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還真不容易讓人明白。

龔原説:乾是道,元亨利貞是德。

一個道,一個德,合在一起就是道德。但要注意哦,古代的道德和我們現在所謂的道德並不一樣,以前道和德是單獨的詞:道是指真理、原理、宇宙最根本的真理;德是指屬性,就是你在電腦上用鼠標點中一個文件,然後單擊鼠標右鍵,在右鍵的彈出菜單裏最下邊的那個“屬性(R)”。

龔原接着就要“天人合一”了。他説:元亨利貞在天上的體現就是春夏秋冬,在人事上的體現就是仁義禮智。

這書的下文缺了不少字,所以“亨,利,貞”就解釋不清了,不過也沒關係,咱們先記住一點:乾是道,元亨利貞是德,所以,元亨利貞也被叫做“四德”,這個説法是相當主流的。而這個“四德”之説,最早是《易傳·文言》裏説的,後邊會講到。

周易世界:降龍十八掌詳解 第5張

圖-25《易經訓解》

[宋]熊禾訓解 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十六年刻本

宋人熊禾解釋“元亨利貞”,説元是指大,這好理解,我們説“元首”,直譯過來就是“大腦袋”,國家元首就是一個國家的大腦袋,腦袋指揮身體,讓抬胳膊就抬胳膊,讓踢腿就踢腿。

亨的意思是通暢、通順,中醫説“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看來一個人的身體裏血管呀、神經呀、消化道啊,這些都通暢了,身體感覺就是舒服的。另外,記得我剛學會吸煙的時候常買的一個牌子就叫“亨通”,把這兩個字連起來用,一口煙吸進去,進口腔、走氣管、進肺頁和支氣管,再從口腔或者鼻腔裏噴出來,果然很亨通。

利的意思是適宜、適合。

貞的意思是堅貞、堅定。

熊禾認為,皇帝如果效法乾卦,就可以百事通、萬事達,可以“大亨”——這個詞本來不是大富豪的意思,而是説“大大的暢通無阻”。

周易世界:降龍十八掌詳解 第6張

圖-26《周易通義》 [元]黃超然撰 影印上海圖書館藏明抄本

這是元朝人的解説了。

黃超然老師説:“乾就是健。”

健這個字我們可以照字面理解,健康,精力充沛,充滿活力。黃老師説:“乾就是健,兩個三爻的乾卦組成一個六爻的乾卦,這就是——”

應該很好猜吧?一個健已經很健了,再加一個健,這就是“健之至也”,健康到家了,比健康更健康,比精力充沛更精力充沛。

那“元亨利貞”又怎麼解呢?黃老師説:這四個字是周文王用天道來闡明乾卦的深刻涵義的。黃超然對這四個字的具體解釋和熊禾一樣,最後還説,你要是算卦得出了這個乾卦,那就意味着你會事事順遂,穩穩當當。

周易世界:降龍十八掌詳解 第7張

圖-27《周易訂疑》

[元]董養性撰 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正誼堂刻本

元人董養性這書的説法淵源於程子之學,説我們抬頭看見的天是天的形體,而乾是天的性情。天是精力非常充沛的,怎麼都不會累,所以我們説它很“健”,這就是乾卦的特性。

周易世界:降龍十八掌詳解 第8張

周易世界:降龍十八掌詳解 第9張

圖-28《周易》

[元]董中行撰 影印國家圖書館分館藏清孔氏嶽雪樓抄本

元人董中行説:乾卦的六爻都是奇數爻,都是陽爻,在所有的六十四卦裏,只有這個乾卦純粹都是陽爻,這就叫“陽之純,健之至”,所以才叫乾。周文王認為國家領導人的才能和道德品質都是最拔尖的,所以政令才會暢行無阻,做事圓融無礙,這就是所謂“元亨”,而領導人只有一直端正思想態度,全心全意做好事,不要腐化墮落了,“元亨”才能保持下去。也就是説,領導人如果心術不“貞”,也就做事不“利”,也就達不到“元亨”之境。

換句話説,“元亨”是外,是説王道暢行四海;“利貞”是內,是説心裏正直無私。

——這個解釋很儒家吧?我們如果換用儒家術語來説,“元亨”就是“外王”,“利貞”就是“內聖”。這是儒家兩千多年的一貫主張:領導人首先應該是道德品質完美無缺的聖人。這種傳統讓中國人普遍認為最高領導人除了是我們的偉大領袖之外,同時還是我們的偉大導師,我們在接受他的偉大領導的同時還要積極學習他的偉大思想。在我引的這幾本古書裏已經出現兩次周文王了,這位周文王不但據説是《易經》的作者,而且還正是內聖外王的一位模範,是儒家知識分子最愛樹的典型。這一點是和西方文化大相徑庭的,我在《孟子他説》裏介紹過布坎南的公共選擇理論,人家首先就要把政府官員當作和普通老百姓一樣的人,認為它們的道德品質並不比我們更高,也和我們一樣滿腦子小算盤和一肚子花花腸子,所以,要靠制度的完善設計來制約和規範政府官員的行為。

事實上,這種思想在西方出現得非常早,但中國從來不是。西方傳統是“依法治國”,中國傳統是“以德治國”和“以法治國”。

“依法治國”的意義在於,政府處於憲法之下,權力受到憲法的限制,而“以法治國”別看只差了一個字,意思卻完全相反,它的涵義是政府位於憲法之上,法律只是統治者統治國民的工具,而不具備絲毫的對統治者本人的約束力。這也就是説,法律是隨他玩的,統治者擁有對所有法律的最終解釋權。——這很可怕是吧?有人可能會問:“這樣的統治者又怎麼能有正當性呢?”

答案是:這要結合“以德治國”來看,最高領導人就是道德品質最高的聖人,是全國人民的偉大導師,他的智慧與道德既然無人可及,那麼,大家把自己的命運交託給他豈不是比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更能迎來美好的明天麼?

周易世界:降龍十八掌詳解 第10張

圖-29《八卦餘生》

[明]鄧夢文撰 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乾隆四十二年文會堂刻本

這是明朝人講《周易》了。鄧老師説:“六十四卦裏的這個乾卦藴涵着所有的天之大德。我心裏覺得,元亨是陽德,利貞是陰德,乾卦裏這不就陰陽全有了麼,把坤卦的意思也包括進去了。別的卦的卦辭也有這個‘元亨利貞’,但我覺得那些個‘元亨利貞’和乾卦的‘元亨利貞’沒法比,因為那些‘元亨利貞’都只不過是就一時一事而言,而乾卦的‘元亨利貞’卻是至高無上、包羅一切的。”

我們注意一下鄧老師這話裏藴涵的一條重要信息:“元亨利貞”不是乾卦的專利,其他卦的卦辭也有的,而且還不少呢。這點我們後文再論。

周易世界:降龍十八掌詳解 第11張

圖-30《生生篇》

[明]蘇浚撰 影印浙江省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十五年刻本

蘇老師説:“乾是天德,天就是一股氣,這一股氣生長萬物、養育萬物,所以分為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也一樣,天有春夏秋冬,人有仁義禮智。天以四德賦予人,人以四德效法天,天人合一之妙全在乾卦裏體現着呢。”

蘇老師這裏明確提出了“天人合一”這四個字,看看,和環保沒關係吧?

周易世界:降龍十八掌詳解 第12張

圖-31《易筌》

[明]焦竑撰 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年刻本

焦老師説:“乾卦藴涵了‘元亨利貞’這四德,大概是因為這一卦全是陽爻,是純陽之體,只有老天和聖人才配得上這一卦,所以,雖然別的卦裏一般都會有些告誡之辭,比如讓你留心小人陷害什麼的,可這個乾卦卻只説了‘元亨利貞’而沒有任何告誡的話,這大概是因為這卦實在太牛了,算出這卦就會無往而不利,百無禁忌,所以沒什麼可告誡的吧。

“元的意思是至善;亨字通‘享’,是指大party上的好吃好喝;利的意思是順利,好比鐮刀割麥子,很順手;貞就好比大樹的樹幹,堅定挺拔。”

這裏要注意的是,焦老師對“亨”的解釋和別人不大一樣。不過他這種解釋其實也很主流。

周易世界:降龍十八掌詳解 第13張

圖-32《新刻易測》

[明]曾朝節撰 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

曾老師説:“陽氣在一開始的時候,動靜不大,慢慢的、很温和的樣子,所以它的屬性是‘元’,意思是‘剛開始’;之後,陽氣促動生機盎然,蓬勃發展,所以叫‘亨’;之後,陽氣略微收斂了,萬物也都成熟了,人就又收糧食又摘果子的,大大獲利,所以這就是‘利’;之後,陽氣就不動了,這就是‘貞’;之後,陽氣又蠢蠢欲動了,又開始‘元’了,然後又‘亨’了,又‘利’了,又‘貞’了,如此循環往復,永不停止。所以,‘元亨利貞’體現在季節上就是‘春夏秋冬’,體現在萬物的孕育上就是‘生長收藏’。”

這也是一種有代表性的解釋,“元亨利貞”又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周易世界:降龍十八掌詳解 第14張

圖-33《周易禪解》

[明]釋智旭撰 影印上海圖書館藏清初刻本及釋通瑞刻本

馮友蘭曾經對《周易》有過一個相當有趣的評價,大意是:“《周易》是個筐,啥都往你裝。”現在看看,和尚也來講《周易》了,書名叫得響亮,叫《周易禪解》,看來那麼早的時候就有跨學科研究了。

古時候有一種三教合一的風潮,是説儒家、佛家、道家其實講的都是一回事,學者也喜歡作個通家——我們來看宋人的半闋《行香子》:“野叟長年。一室蕭然。都齊收、萬軸牙籤。只留三件,三教都全。時看《周易》,讀《莊子》,誦《楞嚴》。”説老頭最後就看三部書:《周易》,這是儒家經典;《莊子》,這是道家經典;《楞嚴經》,這是佛家經典,三教一網打盡。

所以,儒者談佛、道士讀孔孟、和尚解《周易》,這也沒什麼太稀奇的。

這位釋智旭大師把佛門觀念引入了《周易》,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周易》的新的讀法,他倒是也説乾就是健,但他接着説:“健於上品十惡的人一定會下地獄。”

所謂“上品十惡”就是最壞的十種行為,那麼,全句就可以解釋為“孜孜不倦地去做最壞的十類壞事的傢伙一定會下地獄”。他接着説:“孜孜不倦地去做中等壞的十類壞事的傢伙一定會墮入畜牲界,孜孜不倦地去做不太壞的十類壞事的傢伙會墮入鬼界,孜孜不倦地去做十類小小善事的人會進修羅界,孜孜不倦地去做十類中等善事的人會投生人界,孜孜不倦地去做十類上等善事的人會升到天界。”——你以為這就完了吧?不是,還有好多呢:“孜孜不倦地去做十類上等善事同時還修持禪定的人一定會轉生於色無色界,孜孜不倦地去做十類上等善事同時還修持四諦十二因緣的人一定會獲得二乘果證……”我就不再多講了,反正舉一反三即可,後邊還一大堆佛門專業術語呢,對於“元亨利貞”也完全是佛教化的解釋。

這麼多的版本,好像誰説的都有道理哦。看來《周易》首當其衝的這個乾卦卦辭“乾:元,亨,利,貞”藴涵着如此豐富的內容,包容宇宙,囊括萬象啊!

這些專家們的講解都很出色,但是,就這“元亨利貞”四個字,我們還是再回過頭來,看看最早的解釋版本——《易傳》。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先解釋一下《彖》。不好意思,到現在才解釋這個傢伙。“彖”讀“團”的四聲,大意是“判斷”,“從卦像判斷吉凶”。《彖》是《易傳》中的一傳,本來是獨立成章的,後來被漢朝人把它和《易經》的卦爻辭混排了。

再來解釋幾個詞。

“品物流形”是説萬物變化,生長成形,文天祥《正氣歌》裏有一句“雜然賦流形”就是出自這裏。

“大明”是指太陽,現在有家大明眼鏡店很有名,看,別以為這個名字俗,其實大有來頭呢。

“時乘六龍以御天”,是説按時駕着由六條龍拉的車子在天空馳騁。——按照古代禮制規定,天子的座駕由六匹馬拉,諸侯以下等而下之,拉車的馬越來越少。所以“禮儀之邦”和講文明、懂禮貌關係不大,而是很嚴格的官本位的社會,夠什麼級別才能坐什麼車,不能亂了。這種六匹馬拉的車考古發現還真出土過,看來文獻記載不差。

“性命”,這麼簡單一個詞其實也有些個講頭,有誰較過真沒有,這個“性”字在這兒當什麼講啊?——答案是:這個“性”其實就是“生”,所以“性命”也就是“生命”。不少版本把“性”解釋成性質、屬性、特性,恐怕不確。

“大和”,這和日本沒關係,“大和”就是“太和”,故宮的中心建築太和殿,就是俗稱的金鑾寶殿,名字就是從這兒來的。“太和”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人説是陰陽調和,有人説是沖和之氣,有人説是最最和諧的境界,還有人説……你自己挑吧。

“萬國”,如果按現代標準,一萬個國家那得什麼規模啊!可上古時代不是這樣,那時候一個所謂的“國”可能也就有現在一個村子大,小部落而已。

好了,整段翻譯一下:

啊!乾元之氣太酷了!它萌生了萬物,主宰着宇宙。它行雲降雨,生養無數。太陽東昇西落,周而復始;於是確立了上下前後左右六個方位,按時駕着由六條龍拉的車子在天空馳騁。天道變化,給萬物以生命,保持陰陽和諧,使萬物走上正軌。元氣稍稍一動,萬物便蓬勃生長,萬國人民都有好日子過。

這是已知最早的對“乾:元,亨,利,貞”的闡釋。因為《易傳》和《易經》都被混編在一起了,所以不少人總以為它們都是一個東西,我一再提醒大家,千萬得把《易經》和《易傳》分清楚。現在這個解釋只不過是《易傳》裏邊《彖》的觀點,它雖然從時代上距離《易經》最近,可它當真就是對《易經》卦爻辭的一五一十的解説嗎?不要輕信哦。

《彖》後邊是《象》,內容是闡釋爻辭的,先略過不表,直接看下邊的《文言》。

《文言》是《易傳》當中專門闡釋乾、坤兩卦的,文字很多,我們先只看它有關“元亨利貞”的部分:

“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這裏就已經把“元亨利貞”稱作“四德”了。咱們前邊看過的歷代專家對“四德”的闡述都是源自這一段的。翻譯一下:

“元”,是善的首位;“亨”,是美的集合;“利”,是義的和諧;“貞”,是事的主幹。君子履行仁德就足以作領導,集合美善就足以合乎禮,施利於萬物就足以合乎義,堅守正道就足以治事。君子能夠履行這四種美德,所以説:“乾:元,亨,利,貞”。

這一段主要在“‘亨’者,嘉之會也”一句上後來的專家們有些分歧,前邊焦竑的《易筌》不就認為“亨”字其實就是“享”麼,所以,“嘉之會”應該就指大party了。古人的大party是很正式的,前文講過的豎牛陷害孟丙的故事裏,不就是在一個大party上搞的麼?在這種正式而隆重的場合,會擺滿很多好吃好喝好東西,很可能所謂“嘉之會”説的就是這個呢。

“乾:元,亨,利,貞”,就這麼幾個字,我們從《易傳》到歷代專家的解説看了這麼半天了,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到底哪個解釋才是正解呢?

想一想啊,他們每個人都把“元亨利貞”解釋得那麼精彩,那麼涵義深刻,那麼飽含古老東方的神祕智慧,但惟一的遺憾是:這些解釋全是錯的。

是的,我鄭重地告訴大家:以上這些解釋全是錯的。

近現代在安陽殷墟的考古發掘使我們獲得了大量的商代占卜用過的烏龜殼,專家們從這裏解讀出了不少的甲骨文,對甲骨占卜的語言有了不少的瞭解。咱們從前邊那幾個案例也看出來了,《周易》算卦和甲骨占卜是很有淵源的,所以,近現代的甲骨文研究成果使我們對《周易》也多了幾分瞭解。

幾乎確鑿無疑的解釋是:“元亨利貞”的那個“貞”字其實就是“占卜”的“佔”——單這一個字的新解就把從《易傳》以來歷代的“四德”説全給擊破了。“元亨利貞”根本就沒那麼深刻的涵義,其實就相當於:“大吉大利,你求的這根籤是根上上籤!”這就是説,如果你算卦算出的結果是乾卦,那麼這四個字的卦辭就會告訴你:“這是個好卦,大吉大利!”

你再讀《周易》的時候就要注意了,我不是一再提醒要把書裏的《易經》和《易傳》分清楚嗎,這個“貞”字在《易經》裏全當“佔”講,而在《易傳》裏卻當“堅定”講。看看,《易傳》的作者沒弄清《易經》的字句,根據自己的理解,把一句“大吉大利”闡發成了無比深刻的哲學道理。

《易傳》的作者真的誤讀了《易經》了嗎?——這事還有後文,暫且按下不表。

“乾:元亨利貞”,這句是乾卦的卦辭,我們可算是看完了,下面再看看乾卦六爻的爻辭:

初九:潛龍,勿用。

“初九”,這是座標。“初”,表示這根爻是初爻,也就是從下數起的第一爻;“九”表示這根爻的屬性——陽爻。

如果你算了一卦,最後得出的是一個乾卦,在六根陽爻中只有初九爻是老陽,那你知道該怎麼判斷吉凶嗎?

——前邊從方法到案例已經講過好多遍了,這時候就該以這根初九爻的爻辭,也就是這句“潛龍,勿用”來判斷吉凶。

有人可能案例看得仔細,這時候就會產生一個疑問:“如果乾卦在六根陽爻中只有初九爻是老陽,那應該把這根陽爻變成陰爻,再和上邊五根陽爻組成一個新卦,嗯,這個新卦是姤卦,所以,這次算卦結果應該就叫‘乾之姤’,然後用乾卦初九爻的爻辭來定吉凶,難道不是嗎?”

——如果你真能問出這個問題,那我會相當欣慰的。不錯,你説的一點兒都不錯,前邊的所有案例在算法上都是這麼講的。

但是,難道你一直就沒有發覺有什麼可疑之處嗎?

疑點之一:

請再仔細看一遍這句話:“如果乾卦在六根陽爻中只有初九爻是老陽,那應該把這根陽爻變成陰爻,再和上邊五根陽爻組成一個新卦,嗯,這個新卦是姤卦,所以,這次算卦結果應該就叫‘乾之姤’,然後用乾卦初九爻的爻辭來定吉凶。”

然後,請再仔細看一遍這句話:“如果乾卦在六根陽爻中只有初九爻是老陽,那就該以這根初九爻的爻辭來定吉凶。”

這兩個方法,一個複雜,一個簡單,可結果難道不是一樣的嗎?

疑點之二:

《周易》爻辭裏不是都有什麼“初九”、“九三”、“六二”的嗎,可前文那幾個《左傳》案例裏為什麼完全不見這些名詞呢?

——這和“疑點一”是有關聯的:如果用“乾卦初九爻”就足以表達清楚,為什麼要説什麼“乾之姤”呢?這不是捨近求遠嗎?

疑點之三:

前文講過朱熹和蔡元定歸納出來的占斷的“七種情況”,講到有一根變爻怎麼辦,有兩根變爻怎麼辦,一直到六根爻全是變爻的時候怎麼辦,可是,從《左傳》的這些案例來看,除了有一次是看卦辭定吉凶之外,為什麼從來都是隻有一個變爻的情況呢?

如果你早就產生了這種懷疑,那你可實在太聰明瞭。

先説“疑點一”和“疑點二”。通觀《左傳》所有算卦的記載,沒有一處出現過“初九”、“九三”、“六二”之類的説法,而全是“某卦之某卦”,最典型的例子是,有一次晉國絳城的郊區出現了龍,魏獻子就龍的問題請教蔡墨,蔡墨的解釋當中引用了不少乾卦的爻辭:“《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潛龍勿用。’其同人曰:‘見龍在田。’其大有曰:‘飛龍在天。’其夬曰:‘亢龍有悔。’其坤曰:‘見羣龍無首,吉。’坤之剝曰:‘龍戰於野。’若不朝夕見,誰能物之?”

這段記載我在《孟子他説》第三冊詳細介紹過,當時我講的重點是龍,現在我講的重點是卦。蔡墨這裏可不是算卦,而是直接引用爻辭,向魏獻子説明在以前的時代裏龍是相當常見的,要不怎麼《周易》乾卦的爻辭裏全是用龍來打比方呢,還把龍的生活習性講得這麼活靈活現的?——在我們看來,蔡墨如果要舉乾卦爻辭作例子,直接説“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這不就完了麼,為什麼還非要自找麻煩地去用那種“乾之姤”、“乾之同人”、“乾之大有”的説法呢?表達的意思不都是一樣的麼?

所以,最合乎邏輯的解釋就是:“初九”、“九三”、“六二”之類的説法都是後來才有的,至少在春秋時代還沒有,從這點推測,歷代流傳到今天的這部《周易》恐怕並不能反映《易經》的原貌。那麼,《易經》的原貌到底是什麼樣子呢?這隻有等待未來的考古新發現了。

再説“疑點三”。不錯,我這裏講的《左傳》案例雖然不多,可通觀《左傳》,情況全都如此,從沒見有兩個、三個、乃至更多變爻的例子。最合乎邏輯的解釋是:春秋時代的算卦方法早已失傳了,而所謂變卦呀,變爻呀,老少陰陽呀這些東西都是後人的推測,恐怕做不得準。後世出了很多算卦大師,各自研究出了很多算卦方法,但問題是,所有這些方法都是從《周易》那四十九根蓍草的玩法上發展出來的,具體説,源頭都在《易傳·繫辭》,而《繫辭》又不那麼可靠,所以,後世所有那些被渲染地神乎其神的算命法門其實都是在沙灘上建城堡,用永動機作一套複雜機械裝置的核心動力。

腦子裏有了這根弦,我們再來捉摸乾卦的這些爻辭。

“初九:潛龍勿用。”你也可以在“潛龍”和“勿用”之間點個逗號。一般的解釋是:這根爻位於全卦的最下邊,好比龍處於潛伏狀態,所以,這就是在建議你如果佔到了這一爻,最好在近期不要輕舉妄動。

比如你剛從黃世仁那兒借了一筆高利貸,準備開家公司做做買賣,這麼大的事自然要事先算上一卦,你就先支了十萬塊錢請我熊大師出馬。我雖然是位世外高人,看不上錢財這種俗物,但可憐你一片誠心,就破例排個卦吧。四十九個圍棋子排了一個多小時,最後得出的結論是:“該以乾卦初九爻的爻辭定吉凶。”我一查書,這句爻辭是“潛龍勿用”,我就會建議你:“最近不能開公司,這段時間一定要夾起尾巴做人。”

如果你聽了我的,這段時間就會平安度過;可如果你不聽我的,過不了多久你就得拿喜兒去抵債了。

——這裏有一個小細節不知道有誰注意到沒有,就是那句“我一查書……”

有人會問了:“你不是大師麼,大師算卦怎麼還得查書啊?”

這你就不知道了,大師算卦一樣得查書的。六十四卦的卦爻辭都加起來足有好幾百,如果你願意背得滾瓜爛熟,那我會一挑大指,誇你有毅力,但這其實根本沒有必要——你最好把《周易》當成一本大字典,不必把字典裏的所有字都認識了,把所有解釋條目都背下來,只要能知道查字典的方法,能讀懂詞條釋文的意思,這就夠了。

再看第二爻的爻辭:“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先説説“田”。有人可能會想:這有什麼好説的,不就是田地麼!

——有可能是田地,但也有可能是獵場,別忘了古文有個詞叫“田獵”,就是我們現在説的“打獵”,“田”不一定就是種地的那個田。還曾有人研究商代的生產方式,認為那時候基本都搞畜牧業,沒什麼農業,而那時候的“田”字全是在説獵場。

雖然這種説法現在看來不大靠得住了,但是,“田”的困惑卻依然還在。從《易經》所有的卦爻辭裏看,除了這句“見龍在田”不容易搞清楚之外,其他帶“田”字的句子全是在説打獵的事,和種田一點兒關係都沒有。

所以,如果我們非要把“見龍在田”的“田”解釋成農田,雖然也不是不可以,但在上下文裏確實是一個旁證都找不到的。

好在這點小疑惑並不影響大意,總之,龍是從初九爻的潛伏狀態進步了一些,不再繼續潛伏了,露出地面了。

再説説“見”。“見龍在田”不是説“看見田裏有條龍”,這個“見”其實是“現”,是“出現”的意思。“利見大人”常有人解釋成“會遇到貴人相助”,算命先生不是常説這句話麼。其實這個“見”字也還是“現”,而“大人”也並不是你會遇到的哪位貴人,而是指你自己。

《周易》裏邊常説“君子”如何如何,“大人”如何如何,其實“君子”和“大人”基本上是一回事,都是指當時的貴族。《易傳》往往把“君子”作為第三人稱來作哲學闡釋,而《易經》講“君子”其實就是説“你”。比如説,你來請我給你算算事業卦,我算完之後,卦爻辭上的“君子”也好,“大人”也好,其實説的就是你。

你可能會問:“我是社會主義新中國的主人翁,不是封建社會的貴族,我怎麼會是‘君子’呢?”

這話問得好。按照當時的標準,你並不是君子,而是小人。

別生氣,“君子”和“小人”在最初並沒有褒貶的色彩,而是分指兩個不同的階級。“君子”是住在城裏的,是貴族階級,他們一般都是國君的同姓,雖然他們也從高到低分為若干等級,但好歹都算貴族;而“小人”一般都是鄉下人,面朝黃土背朝天,和國君不是同姓,是被征服、被奴役的勞動者。占卜和算卦早先都是貴族的事情,就算向草民放開,可草民們一來沒文化,二來負擔不起高昂的成本。再説了,算命這事是非常神聖的,關乎政治穩定。我們想想,如果有幾個草民心懷不軌,請來一位算命大師問道:“我們想造反,麻煩您給算算這事能不能幹!”大師鼓搗了一陣,最後神祕兮兮地説:“卦辭是:‘不畏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你們放手去幹吧!”——呵呵,統治者哪能容許這種情況出現呢!

《周易》裏邊關於君子和小人的內容有不少,看得出他們之間的階級界限非常分明。回到我們這句乾卦的九二爻辭,這裏的“大人”就是指你——求卦者本人,因為你的身份在當時只可能是貴族。當然,《周易》裏也有些卦爻辭的“君子”、“大人”是泛指,還有專門針對女人的卦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吧。

話説回來,“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這個九二爻在位置上比初九爻高了一層,爻辭裏的龍也相應地高了一層,本來是潛伏狀態,現在露出地面了,這就意味着:君子的出頭之日到了。但要注意,這還僅僅是剛冒出個小頭而已,並沒有多大的作為。

再看看第三爻的爻辭:“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這句話歷來對標點應該怎麼點大有分歧。有人説應該點成:“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有人説應該是:“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也有人説是:“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不管怎麼點吧,大致意思是説:“君子整天都很努力上進,晚上非常謹慎小心。形勢很緊張,但也沒太大害處。”

這個九三爻比九二爻在位置上又高了一層,爻辭的內容好像緊承着九二爻似的,而九二爻的爻辭內容又緊承着初九爻。所以,如果説初九爻表現的是一個人正在大學唸書,窩在校園裏不能在社會上大展拳腳,那九二爻表現的就是這個傢伙已經畢業了,開始去招聘會上投簡歷了,到了九三爻,這傢伙進入了一家公司成為一名新丁,對公司環境還不熟悉,既摸不透老闆的脾氣,對手頭的工作又毫無經驗,同一個辦公室的張三、李四可能還看他很不順眼,於是,他小心翼翼地工作,夾緊了尾巴做人,每天第一個上班,最後一個下班,堪稱任勞任怨的模範。如果能堅持下去,可能就會在不久之後在公司站穩腳跟,甚至得到提拔,如果稍有善失,可能就面臨下崗再就業的問題了。

這句爻辭裏有一個詞值得講講:“惕若”。

“惕若”的意思就是“惕”,表示警惕,“若”是虛詞,沒有實際意義。這種加“若”字作為後綴的詞在《周易》裏還真不少,但在其他古代文獻裏卻不多見。

這種構詞法有個重要的實用功能,那就是:起名字。

話説張三丰帶着少年張無忌去少林寺求醫,歸途中在一隻民船上見到一個船家貧女,看上去十歲左右,破衣爛衫的,赤着腳。張三丰見她楚楚可憐,問道:“姑娘,你叫什麼名字?”那女孩道:“我姓周,名叫周芷若。”張三丰心想:“船家女孩,起的名字倒好。”

——周芷若,這個名氣確實好啊,可到底怎麼好呢?好處之一就是:很古雅。以“若”字為後綴,這是《周易》的風格。

這就是高人起的名字,你看上去用字很簡單,一個“若”罷了,其實卻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藴,不像現代不少父母給孩子起名字,不是算筆畫,就是用模樣漂亮的生僻字。

周芷若,這個美麗的名字使小説增色不少,如果將來和張無忌搞三角戀的大美女是叫周翠花,還很愛吃酸菜,這感覺可就古怪了。

在《周易》裏和“若”的構詞類似的還有個“如”,比如“屯如邅如,乘馬班如”,這一樣適合被用在起名字上,《仙劍》的女主角林月如,你覺得“月如”是很俗氣的字眼嗎?看看,其實它很古雅。

第四爻的爻辭:“九四:或躍在淵,無咎。”意思是:有機會在一片大水面裏翻騰翻騰,不會有害。

對這句爻辭的解釋也是眾説紛紜,但無論如何,這是一支好籤,到底如龍得水了,能跳跳腳、伸伸腰了。好比九三爻裏的那個公司裏的新丁,任勞任怨了那麼長時間了,如今終於被主管派了個富有挑戰性的差使,有機會展展拳腳了。爻辭的忠告是:放手去幹吧,年輕人,不會對你有害處的!

第五爻的爻辭:“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意思是:龍可算飛上天了,你露臉的時候來啦!

分析一下九五爻的特點:第五爻處在外卦的中間位置,還記得吧,這叫“得中”;第五爻是陽位,而乾卦九五爻恰恰就是陽爻,陽爻擱在陽位,還記得吧,這叫“得位”。所以,乾卦九五爻既得中又得位,處在乾卦最重要的位置,而乾卦又是所有六十四卦中最重要的一卦,於是乎,乾卦九五爻便堪稱吉中之吉,貴中之貴,“九五之尊”這個説法就是從這兒來的。好比還是公司的那個年輕人,這時候一路摸爬滾打,坐到公司老總的位子上了,如果這是國企,那他還會一分錢不花就通過MBO把價值多少億的國有資產一夜之間變成自己的私有財產了,真真正正地在這家公司裏當家作主了。

有人可能會問:“從第一爻到第五爻,芝麻開花節節高,一步更比一步好,可第五爻上邊還有個第六爻呢,第五爻都已經吉利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了,第六爻還能怎麼更好呢?”

是呀,第五爻已經perfect了,可perfect沒有比較級和最高級,第六爻又該怎麼辦呢?

第六爻的爻辭是:“上九:亢龍,有悔。”

“悔”字有人解釋為“悔恨”,也有人説其實是“晦”。但總體意思都差不多,正所謂物極必反,龍飛得太高了,就有危險了。好比那位公司的新東家,玩得太大了,按説把國家變成自家這手玩得夠漂亮了,可他還不知足,又萌生了更大的野心,這可一不小心就得罪了一些誰都不敢得罪的人了,前途也就步步危機了。

——從第一爻到第六爻,仔細捉摸捉摸這幾句爻辭,飽含着一些人生哲理。九四爻告訴我們該出手時就出手,上九爻又警告我們該收手時就收手。

乾卦和坤卦都有個特殊的地方,在第六爻之上還有一句爻辭,在乾卦叫做“用九”,在坤卦叫做“用六”。這在前文講過一些,是那個“七種情況”中的第六種情況。如果乾卦的六根爻全都是老陽,也就是説,全都是變爻,這時候就要用“用九”的爻辭來定吉凶。

這句爻辭是:“用九:見羣龍無首,吉。”這就是“羣龍無首”這個成語的出處。

咱們如果平時看見“羣龍無首”這個詞,誰都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實在是個太普通的成語了,國小生寫作文都會用。可是,“羣龍無首”在《周易》裏原本到底是什麼意思,誰也説不清楚。

“用九:見羣龍無首,吉。”——我們只是知道,出現了“羣龍無首”這種景象或者局面,是“吉”。

不好理解是吧?好比一個國家裏皇帝剛剛被暗殺了,全國上下陷入了羣龍無首的混亂狀態,這怎麼説也不可能是“吉”吧?

但《周易》告訴你説:羣龍無首就是吉。

那惟一合理的解釋就是:“羣龍無首”這個詞原本不是我們現在使用的這個意思。

在這個問題上,歷代專家們給了我們紛紛紜紜的解釋。有人説“羣龍無首”的意思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也有人説它的意思是“一大羣龍,沒有頭領”——這又有兩種解釋,一是:可能龍的習性和狼一類的動物不一樣,雖然羣居,但沒有領頭的;二是:龍的習性也和狼一樣,羣居,有個領頭的,但現在爻辭裏的這羣龍卻沒有領頭的,很奇怪。

你如果願意動腦子細摳,還能捉摸出一大堆引申解釋,比如接着上一段裏的“二”來説,正因為現在羣龍沒有領頭的,所以該換屆選舉了,德才兼備的新的龍中領袖就要出現了,所以是“吉”;你還可以説:正因為現在羣龍沒有領頭的,所以每條龍都有機會成為新的頭領,這是一個攀登權力寶座的好機會,所以是“吉”。不知道你怎麼樣,反正如果讓我坐在這兒想,我能捉摸出一百個理由,每個理由都能把這句爻辭給解釋圓了。——你別以為這很可笑,其實你好好看看歷代汗牛充棟的易學類著作,有不少都是我這種風格的。要知道,中國人一向都有“唯上不唯實”的傳統,研究問題偏重感悟而缺乏實證精神。

有人可能會説:偏重感悟這正是東方文化優秀於西方文化之處。

嗯,這話很有道理,那麼,就這句“羣龍無首”的爻辭,我也來談談自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