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占卜 > 梅花易數

馬王堆帛書與易經關係

長沙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的發現是在1973年。很多人記得馬王堆一號墓的發現,這具遺體是漢初長沙丞相夫人辛追,當時轟動一時。二號墓基本被盜空,大家關注的就是隨後三號墓的發掘,當時都希望再發現一具古屍。結果,在對三號墓的發掘中,發現了漆盒中的帛書。後經故宮博物院的揭裱專家的技術處理,學者們發現裏面竟有《周易》。這是考古工作中首次發現公元前的《周易》本子。

馬王堆帛書與易經關係

 

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是書寫精良的兩卷帛書,是漢文帝前期的抄本。這座墓的下葬年代是清楚的,在漢文帝前元12年,也就是公元前168年,抄寫的時間應比下葬時間要早,而《周易》又是馬王堆帛書中抄寫時間最晚的,因此我們説是漢文帝前期的本子。帛書《周易》有經有傳,但與傳世本是不大一樣的,下面我們具體看看它的經文和傳文。

 

經文的卦序與傳世本不同。傳世本是乾、坤、屯、蒙……既濟、未濟,而帛書《周易》經文是始乾終益,可見它不是一般的《周易》本子。經過釋讀,發現其中有大量的通假字,這並不奇怪,但為什麼卦序不同呢?很容易想到的是傳世本是經過改編的,很多學者也認為這是《周易》的原來的卦序。可是,經過仔細研究,我們發現這個説法不對。因為同一帛書《易傳》中顯示的卦序是傳世本的卦序。如果帛書《周易》的經文卦序是更古的,《易傳》的卦序不應是傳世本的卦序。如果由古的卦序變成傳世本卦序,帛書就不應該保留古的卦序。

 

我們的意見是,帛書經文的卦序是後來改編的,傳世本卦序反而是更古的。一般來講,先有比較亂的次序,而後才有比較有規律的次序,改編後的應是更合乎邏輯的。香港的饒宗頤先生根據當時發掘簡報刊出的帛書前幾卦的照片,便推出了六十四卦的卦序,和經文的卦序完全一致。因為,帛書經文的卦序的排列方法是一以貫之的,它用的是“分宮法”,分八個宮,把六十四卦規則的排列起來,而傳世本的卦序是不能用一個簡單的方法推導出來的。有很多學者在做這個工作,迄今為止有兩個最好的推導方法,一個是已故的沈有鼎先生的推法,另一個是山東大學李尚信先生的推法。雖然也能推導出來,但用的方法並不簡單,而是很複雜。

 

關於分宮法,過去認為很晚才出現,實際馬王堆帛書中就有了,這證明至少在漢代前期已經存在,甚至我們可以設想在先秦時期已經有了分宮理論。因為我們知道漢惠帝四年才廢除“挾書律”,帛書《周易》的下葬是在漢文帝前期,那麼,本子的形成和分宮法的出現可能更早,因為在“挾書律”廢除以後的時間太短,在“挾書律”實行期間更是不可能的。這種分宮的方法是和今本《説卦》中的“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相呼應的,所以我們認為帛書《周易》經文卦序是按《説卦》把六十四卦重新組織起來的,這便是易學。由於其中體現了陰陽學説的思想,因而作這個卦序的人是一個易學家,他用陰陽思想重新組織、改造了原來的卦序。

 

下面再説傳文。傳文共六篇。大家知道傳世本《易傳》又稱“十翼”,包括《彖傳》上下、《象傳》上下、《文言》、《繫辭》上下、《説卦》、《序卦》、《雜卦》。帛書《易傳》不是這樣,它的六篇包括《二三子問》、《繫辭》、《衷》、《要》、《昭力》、《穆和》。

 

1、《二三子問》這篇記錄的是孔子和學生的問答,內容都不見於傳世本。

 

2、《繫辭》文字雖有不同,但內容基本上和今本相同,但只包括今本《繫辭》上和《繫辭》下的一部分。其中的“子曰”部分應是孔子的話,也可能有弟子的發揮。這是《易傳》中最有哲學深度的一部分。

 

3、《衷》主要包括今本《繫辭》下的一部分,另外還有一部分是《繫辭》中所沒有的。

 

4、《要》記載了孔子“老而好易,居之在席,行之在橐”,和《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的記載相符,證實了孔子和《周易》的密切關係。

 

5、《昭力》、《穆和》記載了昭力和穆和等很多人向“子”問《易》。在這兩篇中,“子”有時又稱先生。從人名和事蹟來看,這裏的“子”不是孔子,應是傳《易》的經師。顯然,越向前排列的越和孔子接近,到後面變成了傳《易》的經師,因而這六篇是按內容時間先後順序排列的。

 

説帛書《繫辭》比今本《繫辭》早也是不對的。因為在今本《繫辭》中是整段的,有的在帛書本中被割裂為兩段,甚至一句被割裂為兩句,文句不通。這一點很簡單的解釋是,秦火之後,編訂的學者得到的《繫辭》已經散亂,重新編排時沒有聯接好,把一些簡編錯,因而今本《繫辭》實際更早。另外,今本《繫辭》有一章“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在帛書本中沒有,我認為很可能是當時脱失了。

 

總之,編訂馬王堆帛書的易學家在當時不僅蒐集、流傳了《易經》,也流傳了一些與《易經》有關的傳文。今天流傳的《周易》是齊田何所傳的本子,《易傳》裏有“十翼”。現在我們見到的帛書中楚國《易傳》,與今本相比,不只是文字本身不同,而且思想、學術不同,因為南方的本子不僅經文分宮,而且還有幾個地方有數術,如講“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完全用數術,當時南方有數術是不希奇的。《史記》記載了由孔子到漢代田何的傳《易》系統,實際上,在楚國還有另一個系統,這就是帛書本所體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