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起名 > 起名大全

椿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

椿姓是我國百家姓中的一個罕見的姓氏,它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羣體,主要源於己姓,出自金國末期大名府將軍蘇椿之後裔,屬於避難改姓為氏。目前,在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中未能進入前1600名。大家是不是對這個姓氏很好奇呢?現在不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古人以“椿”有壽考之徵,所以世稱父親為“椿庭”,稱母親為“椿萱”,稱長壽為“椿齡”,稱雙親在堂為“椿萱並茂”等等,因此有人引其為最良好的祝願,盼望子女健康長壽,家族興旺發達,遂為孩子取氏為“椿”,稱椿氏,世代相傳至今。

椿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

第二個淵源
  源於己姓,出自金國末期大名府將軍蘇椿之後裔,屬於避難改姓為氏。蘇椿,公元?~1225年,河北大名人。着名金國將領。金國末期,河北大名府南樂人楊鐵槍聚眾保鄉里。蒙古大軍攻略河朔進地區時,楊鐵槍迎戰,已經投靠蒙古的原楊鐵槍屬下大名南樂人王珍率蒙軍前往彈壓,楊鐵槍戰死,眾人推舉蘇椿代領其眾。後蘇椿為避免鄉里受蒙古殺戮,亦降於蒙古。不久,南宋大將彭義斌進擊大名府,蘇椿出戰不利,遂又降於南宋,彭義斌遂據大名。當時王珍棄其家,從小道還歸蒙軍中,成吉思汗之侄蒙軍主帥按只吉歹大王嘉其誠心歸附,收為義子。后王珍帶領蒙古大將速魯忽率蒙軍擊退南宋軍彭義斌部,蘇椿再交出大名府投降,並歸還了王珍之妻。後蘇椿屬下將士不滿蒙古軍殘暴,意圖反叛。此事不密,被王珍察覺,與駐紮河北的蒙軍元帥樑仲搶先發兵進攻蘇椿,蘇椿不敵,開南門遁往汴梁地區(今河南開封)。後蒙軍假意原諒了蘇椿,安置其到許州(今河南許昌)駐守。蘇椿上當,於南宋理宗寶慶元年(金哀宗正大二年,成吉思汗二十年,公元1225年)農曆9月率部到許州,一到即被擒殺。

蘇椿的後裔子嗣痛悼先祖之亡,又要躲避蒙古軍的追殺,便有改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椿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
  源於女真族,出自金國時期女真族納哈塔氏族,屬於以帝王賜名漢化為氏。據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女真族納哈塔氏,亦稱那哈密瓜塔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納合氏部落,滿語為Nahata Hala,世居郭絡羅溝(今內蒙古阿榮旗得力琪爾)、扎羅木得(今內蒙古呼倫貝爾海拉爾區扎羅木得鎮)等地。後有鄂温克族引為姓氏者,大多冠漢姓為椿氏、那氏、納氏等。其椿氏源出金國時期着名的賢相納合塔·椿年,史籍中簡稱納合·椿年。納合塔·椿年,本名納合塔·烏野。金國政權初創女真族文字之後,便在西京(今山西大同)設立學官,納合塔·烏野與諸部兒童俱入學,他領悟性極高,被稱為“最號警悟”。久之,朝廷選諸學生送京師,由上京名師教授耶魯教之,納合塔·烏野因學習成績好被選中。之後補尚書省令史,累官至殿中侍御史,改監察御史。在金海陵王完顏·迪古乃(完顏亮)為宰相時,推薦納合塔·烏野為右司員外郎,編定新制。在金海陵王篡立之後,以納合塔·烏野為諫議大夫。這位納合塔·烏野原來喜好飲酒,常醉有失,因此金海陵王使之戒酒,遂終身不復飲。後改祕書監,修起居注,授世襲猛安,為翰林學士兼御史中丞。

第四個淵源
  源於滿族,出自清朝中葉滿族烏蘇氏族,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據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烏蘇氏,亦稱吳蘇哈里氏、吾古孫氏、烏孫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族温古孫氏部落,以部為氏,滿語為Usun Hala,漢義“水”,世居烏蘇(今吉林伊通)、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區、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至俄羅斯濱海地區南部)、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長白山區等地,屬於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葉以後所冠漢姓即為孫氏、烏氏、吳氏、蘇氏、關氏、穆氏戴氏、柏氏、武氏、常氏、查氏、敦氏、椿氏等。其椿氏源出滿清王朝禮部尚書烏蘇·達椿。烏蘇·達椿,字香圃,滿洲鑲白旗人,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成三甲進士,受選庶吉士,散館授户部主事,遷員外郎。歷任翰林院侍講、侍讀、國子監祭酒、詹事府詹事、大理寺卿。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烏蘇·達椿入直上書房,充任《四庫全書》總閲,累擢禮部侍郎兼副都統。

遷徙分佈
  椿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羣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一千六百九十九位,族人多以東郡、洛陽、武陽、遼東為郡望,今主要分佈在河北、河南兩省,在日本國也有分佈,祖源不一且已經完全倭化,分稱つばき椿氏、玄支ぬ椿氏、は椿氏、ヲ椿氏等,但大多仍以“東郡”為“郡ホープ”(郡望)。

標籤:歷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