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起名 > 起名大全

城父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

城父姓氏是我國百家姓中的一個非常古老的複姓,它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主要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將領王子城父,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目前,在中國姓氏排行榜中已經消失不見,大家是不是對這個姓氏很好奇呢?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將領王子城父,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王子城父,公元前658~?年待考,即王子甫,姬姓,複姓王子氏,琅琊人(今山東濰坊臨淄區),是着名的春秋時期齊國將領,承父爵仕爵齊國都城臨淄為城父,史稱王子城父,官位相當於今首都警備區司令。

城父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

齊昭公姜潘十七年(公元前616年)秋,北狄鄋瞞國(今山東高青,國主為兄弟四人:僑如、簡如、榮如、焚如)率眾侵犯宋國,被宋軍敗於長丘(今河南封丘)。北狄敗軍遂入魯國,農曆10月被魯國大將叔孫得臣敗狄軍於咸陽(今陝西咸陽),殺其首領僑如。之後,北狄又轉侵齊國,王子城父率軍敗之於周首(今山東平陰),臨陣斬殺狄酋榮如,埋其首級於都城北門外,然後驅逐北狄人至經衞,覆被衞國軍隊擊敗,殺了另一首領簡如,再驅迫其散遷於河南、山西一帶,最後只剩一個酋首焚如,鄋瞞國由是滅亡。王子城父因有大功,齊昭公拜其為萊陽君大夫,並賜姓王氏。自此,王子氏始別姬姓,嫡系稱為單姓“王氏”,該支王氏自王子城父始。這在三國時期曹魏國的《王基碑》及唐朝時期韓愈的《王仲舒神道碑》中皆有記載,並見於史籍《左傳·文公十一年》中的史事記錄。

但在王子城父的庶支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城父氏,後有省文簡改為單姓城氏者,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二個淵源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城父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春秋時期,楚國的城父邑有兩處:一處是春秋時期楚國奪取陳國之地後所設,在今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城東李莊鄉古城村一帶,古城村即在龍山北側不遠處,到了秦、漢時期,在城父邑的基礎上又設置了父城縣,到了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曾改稱為龍山縣。另一處則是在戰國時期位於今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的城父邑。

周景王姬貴十九年(公元前526年),太子建的少傅費無忌受命去秦國為太子建迎親,見秦女孟嬴很漂亮,便向楚平王熊棄疾建議“自娶”。昏庸的楚平王在霸佔了兒子太子建的夫人孟嬴後,又抽樑換柱地把一位齊國女子送給太子成親。太子少傅費無忌怕太子建知道此事後對自己不利,遂向楚平王獻計,先把太子建趕到與宋國相鄰的城父邑(今河南許昌襄城),後又獻計叫來城父邑的軍事統領司馬奮揚去殺太子建。司馬奮揚情知太子建無辜,暗中派人先去向太子建告密,自己則不慌不忙上路。太子建都已經逃到宋國去了,司馬奮揚才慢悠悠地趕到城父。後來,司馬奮揚讓城父邑的大夫把自己押送郢都去待罪,楚平王問奮揚:“那個殺太子的命令,出自寡人嘴裏,進到你的耳裏,是誰泄漏給太子建的?”司馬奮揚坦然地説:“是臣。大王曾經囑咐臣要像服侍大王一樣服侍太子,臣雖不才,不敢三心二意。臣按大王先前的囑咐執行,不忍心按大王后來的命令執行。臣把太子放跑,現在後悔莫及了。”楚平王問:“那麼,你怎麼還敢來見寡人呢?”司馬奮揚説:“臣沒有完成大王的使命,如果不來,就是再次違命了,臣不敢。”楚平王無奈,對司馬奮揚説:“你還是回城父去,像以前那樣做的官吧!”太子建和伍子胥後來又逃到鄭國避難,請求鄭定公姬寧幫助伐楚報仇。鄭國無力抗楚,鄭定公勸太子建去晉國求救。晉國正想利用前來投奔的楚國太子建為間諜以打擊鄭國,晉大夫荀寅便與太子建和商定先滅鄭,而後伐楚。其後由太子建去鄭國策反。晉國與楚太子建商定,晉國從外面打,太子建作為內應,裏外合力,消滅鄭國。太子建的一個僕從因受到太子建的毆打而懷恨,便去告發了太子建與晉國之間協商的陰謀。鄭國國君鄭定公和正卿公孫僑得知太子建與晉國勾結謀鄭的企圖後,暫不露聲色。待太子建密謀作亂時,先發制人,殺掉太子建,用反間挫敗了敵方的陰謀。

太子建逝世後,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其原居地城父邑的名稱為姓氏,而城父邑的楚國人也都懷念他,即有人便以其居邑名稱為姓氏,皆稱城父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城氏者,世代相傳。到了戰國時期,楚國有個貴族叫城渾,居於周王室的京畿,他演繹了流傳千古的《城渾出周》,其就是該支城父氏的後裔子孫,被漢朝史學大家劉向記載在《戰國策·楚策》中。

遷徙分佈
  城父氏複姓是一個多源流的姓氏羣體,今已不再,多省文簡改為單姓城氏,但城氏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三百七十九位,多以新城、泰山、榆山、丹陽為郡望。

標籤:城父 歷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