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幸運網

位置:首頁 > 民俗 > 建築民居

中國傳統節日趣聞春節趣聞

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是有着一些神鬼怪的一些小傳説,為傳統節日增添了很多樂趣,你知道壓歲錢是怎麼來的麼?你知道萬年曆為什麼叫萬年曆麼?你知道春聯和桃符的來歷麼?下面由小編給大家講解中國傳統節日趣聞。

中國傳統節日趣聞春節趣聞

“壓歲錢”的傳説故事
  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着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着燈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着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閤眼。半夜裏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進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着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因為“祟”與“歲”諧音,之後逐漸演變為“壓歲錢”。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為紅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裏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後,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兑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祝願孩子“連連高升”。

  萬年創建曆法的傳説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蔭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迴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複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着日晷和漏壺去見祖乙,對他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悦,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祖乙知道萬年創建曆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着天象,對祖乙説:“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説:“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曆,當他把太陽曆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鬚。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説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貼春聯和門神的傳説
  據説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着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説的“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的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户,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着貼門神的習慣。據説,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裏拿着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做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裏就再也沒有鬼魅騷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馬皇后巧言消禍的傳説
  傳説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正月七年級微服出行,來到淮西一個小鎮上,見一大羣人聚在一起不知在看着什麼,便也好奇地擠了進去。發現原來是在觀看一幅漫畫,畫面上繪的是一個赤腳女人抱着一個大西瓜。畫的本意是取笑淮西婦女大腳(因古代婦女以纏足為美)。因馬皇后便是淮西女人,並且是個大腳,朱元璋由此認為,這是有人在故意取笑他的馬皇后。

  回到宮裏,朱元璋立即召集手下人徹查此事,查清此畫為何人所繪,哪些人曾去圍觀。對於沒有圍觀的住户,朱元璋命其在門上貼一個“福”字作暗記,對於沒有貼“福”字人家,即派御林軍前去捉人。

  善良的馬皇后得知這一消息,覺得此事非同小可,為了化解這場災難,即刻連夜派人到小鎮上,通知全鎮人家,務必天明前在大門上貼上“福”字。
  第二天天明,當御林軍來到小鎮時,見家家户户大門上都貼有“福”字。朱元璋感到奇怪,細一打聽,原來是馬皇后從中所為的結果。朱元璋雖然心中仍有怒氣,但畢竟消除了許多。然而,有一户人家卻因不識字,竟將“福”字倒貼了過來。餘怒未消的朱元璋見了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要將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腦子一轉立時便有了主意,笑着對朱元璋道:“皇上息怒,其實那家人是將您當做福星,知道皇上今日要來造訪,故意將‘福’字倒貼的。您看,這不是福到了嗎?”馬皇后的一番話,説得朱元璋龍顏大悦,立即下令放人。一場大禍就這樣被馬皇后巧言消除了。

  從此以後,每逢農曆除夕,民間便有將“福”字倒貼的習俗,以示自己“安分守己”。久而久之,人們將倒貼“福”字由“避嫌”變成了“祝福”,並一直流傳至今。

  倒貼“福”的傳説
  清代恭親王府的大管家多雲為討主子歡心,照例寫了許多“福”字讓家人貼於王府的大門和庫房等處,然而有個家人因不識字,竟將“福”字貼倒了。為此恭親王非常惱火,正要處置倒貼“福”字的家人。多雲大管家能言善辯,立即跪在地板上説:“奴才常聽人説,恭親王福高壽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慶之兆。”恭親王福晉聽了,聯想到過往行人都看着大門上的“福”字説,恭親王福到(倒)了,不由心裏一喜,便重賞了管家和家人。恭親王也高興地笑了,並囑咐,今後每年過年都將“福”字倒過來貼。此後,倒貼“福”字便由達官貴人府第傳人尋常百姓之家,並都希望過往行人或頑童唸叨幾句:“福倒了,福倒了。”

  桃符的傳説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這首詩中寫道:“千門萬户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詩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總把新桃符換下舊桃符——除舊佈新。關於桃符有個美麗的傳説。很久以前,東海度朔山風景秀麗,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棵桃樹巨大無比,枝繁葉茂,結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這樹上的桃子能變成神仙。一個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紅髮綠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鬱壘二兄弟用桃枝打敗鬼怪,並用草繩捆着餵了看山的老虎。從此,兩兄弟的大名令鬼怪為之懼怕,他們死後變為專門懲治惡鬼的神仙。後世人們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板畫上神荼、鬱壘兩神仙像掛在自家門兩側,以驅鬼祛邪,這種桃木板被稱作“桃符”。隨着時代的變化,桃符本身也在變化,以後人們又將兩個神仙的名字寫在桃符上,代替畫像,再後來,又發展到“題桃符”,即將字數相等、結構對稱、意思相應的短詩題寫在桃符上,這就是春聯的前身。

  年獸的傳説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寨的人們都要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一年的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準備扶老攜幼上山避難,這時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枴杖,臂搭袋囊,銀鬚飄逸,目若朗星。當時全村的鄉親們正在收拾行裝,誰也沒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的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一些食物,並勸他抓緊上山以躲避“年”獸。這時,只見那老人高聲笑道:“婆婆若讓我在你家待一夜,我一定能把‘年’獸趕走。”老婆婆驚目細看,只見他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老婆婆繼續勸説他,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有撇下他,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只見村東頭老婆婆家裏,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便向老婆婆家撲了過去。快到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竄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

  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説了乞討老人的許諾。於是,鄉親們一起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着紅紙,院裏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作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着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祝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子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燭光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後來這風俗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總結:原來節日都有這麼多典故呢,以後過年的時候可以給弟弟妹妹或者兒子女兒講一下了,總之這些故事聽起來還是有一些神奇色彩呢。